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元代书院藏书重要来源之一——书院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拨捐学田刻书经费充裕、刊刻书院教学和研究用书形成书院藏书一大特色,以及山长主持刻书质量精善等方面,阐述书院刻书成为书院藏书重要来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南宋、明、清代为例,重点在南宋,对书院的实名、三大功能、及其对元、明、清代书院制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为书院藏书与学术流变之间的关系、书院教学授受和传道解惑之间的文化功能、以及对于古代藏书体系的影响等勾画出一个初略轮廓。  相似文献   

3.
雍正帝于元年九月发布了著名的“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上谕。如何解读这条上谕,学术界存在“改生祠书院为义学”和“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分歧,这种分歧进而影响到我们对雍正朝乃至整个清代书院政策、教育政策的理解。基于唐宋至明清对现任官立碑建祠的规定和清初至雍正前期书院政策的梳理,并结合清朝书院发展实际状况,我们认为:雍正元年发布的“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上谕,针对的基本是生祠,即现任官自立的“生祠书院”。意旨即把“生祠书院”改为义学,反映了雍正帝“崇实黜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4.
以清代大环境为宏观背景,探讨福建书院及其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前、中、后3个时期来具体微观探究,分析其发展、兴盛的原因及嬗变之历史脉络,并列举鳌峰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等清代福建书院及其藏书发展史上的典型代表。清代福建书院藏书事业的兴盛还体现在对书院藏书楼建筑和设计的严格要求,本文亦从该视角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浅谈古代书院藏书与书院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那时官方设置的书院设学士、直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职,其职责主要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为学术研究机构。除官方设立的书院外,民间也有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为读书治学的地方,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唐代的义门书院“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就学。”(同治《九江府志》)书院差不多就是如此沿着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而这样的书院,又多成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例如清代江宁钟山书院的历任山长,有杨绳武、夏之容、钱大昕、姚鼐、程恩泽、任泰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6.
陈尚敏 《档案》2022,(3):15-20
清代书院政策,经历了由禁创到鼓励的不同阶段,其转棙出现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廷谕令各省督抚于省会设立书院,并各发帑金一千两以资膏火,其不敷者准动公项支用,各省会书院相继建立。结果17个省的23所书院享受了此项优惠政策,甘肃兰山书院位列其中。兰山书院的设立,其意义首先在于,兰山书院为甘肃各府州县书院的发展确立了范式;其次,围绕兰山书院,清代甘肃教育中心形成;再次,兰山书院为外省人士来甘肃讲学搭建了平台,这不仅推动了甘肃科举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地方教育的内生能力,这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书院在清代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其规模和数量远越前朝,在城乡得到基本普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同时,为加强思想政治统治,清政府强化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书院官学化趋势明显,丧失了自主办学、钻研学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张玉婷 《兰台世界》2020,(2):139-142
由清代提督杨玉科宅邸改建而成的西云书院,清代以来即为滇西著名学堂。该书院初建本是清政府对迤西地区的文教传播手段,后弦歌不辍,培养了不少学者人才;院内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具体涉及到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师生交往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该书院也作为白族文化的缩影和地区人才培养的平台,见证了清代白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莲池书院是清代北方书院的翘楚,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积淀融为一体,它所承载的书院文化,绵绵延续,泽被后世。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理学作为南宋书院之母体,在促进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南宋书院,并在分析理学与书院水乳交融关系的基础上透析了南宋书院的规制。  相似文献   

11.
清代常州府地方教育发达,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书院数量位居江苏省首位.其家族书院有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在清代文教政策的背景下,书院不可避免地有科举化的色彩.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也是如此.从书院创设的目的、家族成员尚文重教的追求、“读书田”的捐置与筹措、对肄业书院的生徒的考课和义庄规条的规定诸角度,可以看出盛氏家族人范书院已是科举的附庸.  相似文献   

12.
杨芷郁 《兰台世界》2013,(24):18-19
据文献记载,清代辽东共设置书院18所,书院的资金来源、生员规模、书院建筑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清代辽东书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辽东文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书院与《四书》自宋以来被并列为重要的理学标志。清代书院的形态相对宋明有所变化,其对《四书》之安置也出现了新的嬗变。从讲学到考课,清代书院教士以《四书》义理为宗之旨趣一脉相承。乾嘉之时,《四书》在书院的核心文本地位并未随精英学人的学术重心转向“五经”而动摇。阮元和张之洞先后掀起书院调整《四书》安置的风气变革,并造成了典范性影响。这种尝试的思想学术史意义当然毋庸讳言。但若将视野拓展至整个国家文教系统的经书安置中,不难发现其限度是明显的。整体来看,从乾嘉到同光之际,提倡“五经”或“十三经”,尝试改变书院独尊《四书》地位的效果有限。不管清学演进中学术旨趣如何转移,书院对《四书》的安置始终保持着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14.
书院与府州县学是我国古代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地方教育体系。但书院与府州县学有所不同,“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即古侯国之擘也。居中讲习者,固宜老成宿望,而从游之士亦必立品勤学,争自濯磨,俾相观而善,庶人材成就足备朝廷佐使,不负教育之意”。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各地设置书院的目的是为府州县学中的优秀生员提供进一步深造和入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清代书院的教学功能逐渐减弱,其学校属性开始淡化。文章从文献保存、文献信息整序、社会教育、文献信息传播、文化娱乐五个角度揭示清代书院图书馆化迹象,通过与近代藏书楼职能的比较,认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史研究在书院文化方面还需深入。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古代重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清代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全面普及和繁荣时期。在教育对象范围扩大化的情况下,清代书院道德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介绍清代书院在道德教育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它起源于唐而形成于宋,对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和学术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扬州书院创建较早,自宋代开始,历代均有兴废,而以清代书院最具规模。柳诒征《江苏书院志初稿》称:“江宁布政使所属各府之文化,以扬州称首”,“扬州之书院,与江宁省会相颉颃”,“其著者,有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这三所书院所以能闻名遐迩,主要得益于“两淮鹾利甲天下”。清代扬州为两淮盐运中心所在,书院划归盐务,“谕商捐修,并定每年经费,更新其制”。所以扬州书院的“廪之给,视他郡为优”。名师硕儒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