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目标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其涵义包括社会人、自然人和现代人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现代学校德育内容的社会交往维度、个性发展维度和实践领域维度,并提出道德价值引导与道德自主建构相结合;集体教育、个别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与典型事件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等德育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走出当前学校德育困境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抉择。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促进人的解放、人的完善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包括:牢固树立以“成人”为目的的德育观;在德育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少先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组织各方力量,在大力加强德育工作之时,尤其注重了红领巾阵地上的德育工作。 一、实施德育目标,开展“双争”活动。 榜样教育是对少先队员进行德育的最佳方法之一。因为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从小给少年儿童树立什么榜样,对其成长具有决定作用。 为了使学生能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楷模赖宁为榜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组织少先队员听取辅导员宣讲赖宁的英雄事迹,参观赖宁事迹  相似文献   

5.
当前,重视德育工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审视本国的德育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综合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时,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一个“道德、智慧和情感融洽一致”的“培养完人”的德育构想。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面对世纪之交的学校德育工作变化,我们自然将思维聚焦到新世纪中如何从人与社会均衡发展的时代视点来研究、规划中小学德育工作,如何进一步完善实事求是的富有实效意义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对此,我们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斧正。  相似文献   

6.
论走向体验之路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05,(10B):9-9
蒋一之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规范”人是德育的工具性本质,“发展”人是德育的目的性本质;当代社会转型,促进了德育从注重“规范”向注重“发展”的转变。它在德育观上主要表现为;1、承认人是道德活动的主体。道德虽然是一种规范、一种约束,但这种规范性对人来说不是简单的外部强制,而是人类追求理性和自身完美的工具,它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在于承认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道德建设中,很多学校德育工作只重视个别榜样的作用,忽视制度建设,即使有德育制度也大都忽视学生在德育制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德育工作不能深入人心,难以见成效。要改变学校德育工作被动的局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在德育制度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一学生参与的原则即通过团委、学生会、班委会等民主管理形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学校德育制度的选择或制定。学校德育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学生问卷调查、“金点子”有奖活动、德育热点讨论、各种科学理论宣传等等德育活动,充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9.
“优化德育生态,让道德生命自己成长!”这是我在2011年为《中小学德育》第1期写的一句话。我这样写,是因为不少人把学校德育无效或低效,归因于教师的教育不力。但我以为责任不全在学校教师,而是与整个德育生态环境欠佳关系极大,因此,我提出优化德育生态环境。当然,环境仅是人们道德生命成长的外因,人的道德成长必然有道德主体自身的...  相似文献   

10.
论德育与心育的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①“真正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重要。”②在我们的官方文件和教科书中,德育也被排在德、智、体、美诸育之首(即所谓“德育首位”)。尽管“一手硬,一手软”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事实,但是,对于德育,在观念上还是倍受重视的。然而,多年以来,德育的低效益和效果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既令学校德育工作者感到沮丧,也招致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德育提…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南昌市开展“我做孩子好榜样”活动 南昌市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总结一年来“我做孩子好榜样”活动试点单位的经验,并充分肯定“我做孩子好榜样”活动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优化德育大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德育工作大网络。(吴远清 刘尚武)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们在谈论学校德育现状时,经常用“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词,总是发出“德育乏力”的感叹,学校的德育工作处于低效率状态。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德育,以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德育,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也为摆脱目前学校德育的困境和无奈找到了突破口,为创新学校德育,改善德育工作开辟了新方向。一、学校德育创新的必要性1.德育环境的变化需要德育创新新世纪新阶段,学校德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  相似文献   

13.
罗芝福 《教师》2008,(20):6-6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我认为当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体验教育,让学生体验生活,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德育是核心。学校德育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德育不仅要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而且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起主导作用。所以说学校德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天津教育》2014,(8):F0003-F0003
学校德育工作践行“为每个学生成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守“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这三个主题。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四大阵地”建设,即德育科研、优秀班集体创建、情感体验活动及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促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德育目标的“无人化”;德育内容的“知识化”;德育方法的“外铄化”:德育主体的“口袋化”重构当前学校德育的主要对策有:关照学生的道德生活世界;构筑“我与你”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构,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做恶愈大。”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有纯洁美好的心灵,才能掌权为公、勤政为民、关心集体、助人为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道德是如此之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岂容忽视德育,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错误导向所导致的部分学生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化,公德意识弱化的严峻现实面前,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生公德意识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可见养“德”必先养“心”,我…  相似文献   

18.
十二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本届年会在大冶县召开。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大家围绕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内容如下: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思想倾向问题。有人认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思想倾向还是“左”,主要表现为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忽视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德育》2013,(20):51-53
思索 为何选择“生活体验式”德育 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童南茜在《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一书中描述了部分当今社会道德遗失的现象,中国传统道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重新审视学校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已刻不容缓。但是,抓德育费时间、费精力、难见绩效有目共睹,久而久之,教育管理者、教师不免生出无助、厌倦之意,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们在谈论学校德育现状时,经常用“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等词,总是发出“德育乏力”的感叹,学校的德育工作处于低效率状态。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德育,以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德育,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也为摆脱目前学校德育的困境和无奈找到了突破口,为创新学校德育,改善德育工作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