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05年学校招生过程中,东台的中考“状元”家长找到我这里来说,一所四星级学校的校长、主任刚到过他家,希望孩子去他们学校读书.并许诺3年的学费全免,同时答应,这个学生的弟弟到他们学校去免费读初中。说到最后,这位家长问我:“王校长,这些你能做到吗?”我当即回道:“我做不到。”并告诉他三条.“第一.作为东中的校长,我不可能因为你女儿今年考了第一.我就去你们家开展招生宣传。第二.学校有奖学金.你的孩子到东中上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第三,她的弟弟可以来我校读初中,但我们还要考一考他能不能适应东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王锋 《教育文汇》2011,(3):20-20
不知从何时开始,城镇里的不少学校盛行让家长在学生家庭作业或试卷上“签字”。一开始,这个点子还蛮新鲜,也受到了部分家长的欢迎。时间一长,问题便暴露出来了。有不少家长说:这样做是不是老师在给自己“减负”?  相似文献   

3.
实施“减负”后,究竟成效如何?家长如何看?实践证明,学生减“负”不减“质”,“减负”减出学生好成绩。本刊选编昆明高新一小的做法和部分学生家长的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有一则笑话讲某地理老师见校长来听课,便将地球仪往讲台上一放,问:“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个什么东西呀?”没想到学生齐答:“校长。”老师急了,又问:“校长是个东西吗?”学生齐答:“不是东西。”笑话虽有些夸张,  相似文献   

5.
有人指出: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减负增效”的内涵,即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落实“减负增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相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校明“减”暗不“减”。本文试从教师视角探讨如何辨证科学地看“减负”,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减负”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社会和教育界乃至家长的共同呼声,世纪之交在教育界的“减负”措施.声势大、范围广、力度强,已在中小学普遍开展,而且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教师和家长片面理解“负担”,许多学校在“减负”中走向极端。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深入地理解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减负.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不合理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并不是不要“质”,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学习既“减负”又“增效”呢?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立足课堂教学,“变‘故’鼎‘新…——逐步改变、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才能逐渐改变以往“少、慢、费、差”学习现状,才能保证在“减负”的同时“有效”“增效”。一、减少课堂教学的“枝蔓”。变“老师讲课”为“师生聊课”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科学》2008,(1):64-64
继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推出1-4号系列减负令以来,2007年12月11日,该局再次推出“减负五号令”——“质量提升令”:请中介机构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认证体系,校长实行三年一聘,建立学生“综合竞争力账户”,定期发布教育白皮书……区教育局长娄进表示,将通过“减负”提升质量,利用社会、家长、学校、老师等几方面的合力助推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同志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会上讲到:“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八五”期间,我市涌现出了一批好校长.办出了一些好学校。进入“九五”以来,通过培训实践,我们对“好校长”与“好学校”又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如下两方面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对于校长,社会、上级、教师、学生、家长,都用一杆杆无形的“秤”在称他。职位不大,但责任大;待遇不高,但标准高。校长如何才能顺利履行职责,追求事业成功?在多年的校长工作生涯中,我悟出了当校长的一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情”、“理”、“法”。  相似文献   

12.
“减轻学生负担”是当前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但是如何“减负”.却是众说纷纭.没有给“减负”一个实质性的界定.广大教师也十分茫然.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作一点机械的“减负”.这样不仅学生的负担不能真正地减下来.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会真正得到提高。所以有些卓见者就提出了“科学负担”或“减负增效”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科学减负”?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电脑》2011,(6):4-4
近年来,上海中小学“减负”行动一直轰轰烈烈.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直觉却是,作业“一年更比一年多”。反复抄写、机械操练。孩子每天伏案到很晚。作业多少才算适度?  相似文献   

14.
童自强 《上海教育》2009,(12):46-49
在本学期初,新的减负举措出台之后,各种各样的报道层出不穷。有的是积极挖掘各个学校实现“减负”的新经验,有的则在思考为何“减负”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学生负担依然很重?思考需要找到症结,实践需要真正出效果。本期,我们请来多位校长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起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读“减负”,思考如何“减负”,展现有效的“减负”实践,希望这些思考和实践能带给我们关于“减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之友》2003,(2):58-58
中小学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外作业多导致睡眠不足,是家长和社会抨击中小学校减负不减压时的一条重要理由。但广东东莞市教育部门为此专门出台的一个保证学生在晚上9点半前合上书本的“家长签名制”,却遭到家长的“冷遇”。  相似文献   

16.
王世杰 《云南教育》2009,(24):43-44
“减负提质”一直是教学中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又要“提质”,这是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把握不住分寸。如何才能“减负提质”,实现“减负”与“提质”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着。要实现“减负提质”,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叶露怡 《现代教学》2013,(11):29-29
作业的布置应适当。 《现代教学》:“减负”新规中提出要“减少作业”,有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此并不认同,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09,(2):35-35
近年来,给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减负”的利与弊,却众说纷纭。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想谈谈对于“减负”的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9.
“减负,减负,越减越负!”学生中的这句怨言反映了当今即使在实施新课程,“减负”口号喊得轰轰烈烈,甚至动用行政手段来强制干预,但学生的学习负担依旧没有减轻,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数学教学的题海战术是罪魁祸首.数学题海战术在我国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其根源何在?如何给予治理呢?  相似文献   

20.
误区之一,单纯给学生“减负”,忽略了给教师、家长“减负”,从而导致“减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