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名世的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很能代表他在古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其游记散文从体例上大致分为日记体游记和山水游记,其中山水游记或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或托物寓志以抒发胸中郁郁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2.
游记出世于魏晋,成长于六朝,成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大盛于明清。本文着重论述游记的基本品质和信度标尺;魏晋游记的走笔动态,六朝游记成长的外因与内因,魏晋六潮游记的特性;唐代游记成熟的标志,柳宗元永州系列游记;宋代苏轼黄州游记,名家同题材游记,范、陆游记专著;明代游记佳品,徐宏祖游记专著;清代江苏、浙江、安徽籍作家的游记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我们有时游览某地,会为那里美丽的景物怦然心动,于是产生要把这美丽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创作冲动,但最终却未能下笔成文,以至于留下遗憾。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游记的基本内容与形式。下面就作一简要介绍。一、游记的基本内容游记主要由“游踪”“风貌”“观感”三部分构成。游踪,即作者游览的行踪;风貌,即旅游地的风光物貌;观感,即作者由所见景  相似文献   

4.
“游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游记包括一切“游”而“记”的著作,如行役记、科学考察记、政治考察记、宗教考察记、风俗记、山水名胜记等,传统目录学中入史部·地理类,并不视为文学。狭义的游记则专指文学游记,它是散文的一种,记述旅途见闻,描写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纯粹的文学游记收入作者的文集中,如晚明游记小品即属文学游记的典范。“域外游记”是指作者游历海外时所写的日记、笔记,也称海外游记、出洋游记、出国载记。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游记历来被称作是“游记之祖”,他的游记创作是个体生命在无可选择的人生困境中的主动出击与顽强抗争,是强大生命力以另一种形式的喷薄,是生命与自然在苦难中相互抚慰的艺术结晶。他的游记中的景物,是他命运淹蹇,灵魂痛楚的化身。本文详列了柳宗元游记中的景物种类,分析了它们的寓托性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中道的《游居柿录》是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日记体游记散文。本文结合这部作品分析日记体游记的特征。日记体游记是一种极为自由的游记体式,可以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语言简洁质朴、内容广泛,写法灵活,长短自由,不拘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立波游记作品分为早期游记、战地游记和建国后红色游记,周立波游记观察记叙入微,善于发掘景观文化内涵,语言生动,文风质朴。  相似文献   

8.
游记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文本形式,学生既能够在游记感受文字的优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式,更能够深入领略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优美景象,感受到大千世界的神奇与奥秘,进而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世界。游记类既具有散文类文本的特点,同时也具备了更多情感与人文特征。这类散文的教学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教师通常将其作为常规教学内容展开,这影响到了游记类教学散文的有效发展与提升。本文以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例,就游记类散文的教学内容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启刚 《江苏教育》2024,(5):12-14+18
游记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当下游记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在游记写作教学中存在起点认识不清、缺乏必备写作知识、没有匹配相应的写作情境等问题。在全习作教学主张的引领下,教师明确游记类写作的教学目标,获得必备的写作知识,建构写作情境,对提升学生游记类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南朝山水游记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朝时期,描写山水的文章甚多,但哪些归属游记,研究者尚不一致。为此,应以模山范水的再现型描写为基本内容,有具体的游踪记录或较明显的游览意图,包含作者的主观感觉与体验为基本特征,来界定山水游记。本文对南朝山水游记的产生、发展、变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古旧"游记"是从事旅游事业、研究旅游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介绍日本东洋文库和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清人熊宾著《滇南壮游集》、民国士青著《游滇纪事》、胡嘉编著《滇越游记》三书,及其有关老昆明的记载。希望引起对古旧"游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中对古代游记类散文有很多的讲解,本文对中学古代游记散文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介绍,并对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进行研读,结合实际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游记散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游记是一种记录旅游历程的散文,一般文辞兼美,写作手法丰富。学好游记类题材的课文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处理这类教材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文,这些游记集中反映了他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九篇永州山水游记中,有六篇是写小溪潭的,黄溪、石渠、石涧、  相似文献   

15.
肖立 《新读写》2009,(1):59-59
一般来说,游记是写实的,也就是说要真实记录旅游过程的所见所闻。但是,如果在写实的情景下,加一点想象,你的游记就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游记的整理与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知古代游记最早的结集始于南宋陈仁玉的《游志》。明清以降随着游记创作的繁荣,结集日渐增多,形成总集和别集两个系列。清末大型地理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相当完备地网罗了有清一代各种游记,对游记的保存与流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民国时期和建国以来的近百年中,游记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主要体现为校注、再版以及游记集和游记丛书的编选,取得了相当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加强游记的校注、辑佚工作,按地域编选出版游记集,编纂游记资料汇编,逐步实现游记的数字化,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霞客游记》历来被作为一部地理学著作来看待,其实它又是一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著作,而在文学史上很少提到它。本文阐述了游记中与前人诗句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论述了其日记体的运用,以及其浓厚的感情色彩,内容的故事性传奇性等。本文认为《游记》是一部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8.
段清 《文教资料》2009,(28):9-11
旅外游记文学作为近代中国散文的一部分.以一种“新意境”的范式在中国散文史上熠熠生辉。本文对出国考察人员郭嵩焘、黎庶昌、薛福成的旅外游记展开论述,试图从中管窥中国近代转型期的游记文学对中国散文的近代变革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游记是注重社会学意义上的实地考察与研究的美国人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梳理19世纪美国三位著名游记作家——贝亚德·泰勒、詹姆斯·威尔逊和艾丽查·西德莫尔——的中国主题游记作品力求呈现中美接触早期美国游记中的中国形象以及这种形象在美国自身文化身份建构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味,让游记顺畅地记叙下来;有序,让游记清晰地表达出来;有情,让游记鲜活地展现出魅力来。如果说有味、有序是一篇游记的骨架,它能让文章站了起来,那有情就是它的灵魂,它赋予游记生命力,让游记熠熠生辉。所以,指导学生游记,不妨从这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