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科技园发展至今,在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对大学科技园发展定位、责任主体、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及其对高校作用的分析和思考,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与政府、产业界紧密联系的载体之一,重要性日趋突出.梳理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通过数据统计及定性分析,从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的角色定位、高校创新成果有效供给、科技园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对制约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将三螺旋理论引入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研究,从知识空间、趋同空间和创新空间三个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科研和生产衔接,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我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将科技园引入高校以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但是,伴随我国大学科技园的不断发展,技术转移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制约,如何实现大学科技园的技术转移的提质增效,成为确保科技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策略转变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点是转变观念,改革高校企业体制,遵循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双重规律。当前,高校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主要是利用科技中介机构,特别是依托大学科技园。在利用大学科技园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应当从大学科技园的管理入手,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建立相应制度,走出一条富有实效的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工作以来,大学科技园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时间尚短,部分大学科技园在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世界著名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成功要素,为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势态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兴办大学科技园,把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我国大学科技园从借鉴、试点到全面启动,有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主要包括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问题、科技园的建设模式问题、高等院校的资源如何更好地科技园开放的问题、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及企业运行机制问题以及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科技园的支持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后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延伸和细化的体现。纵观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及现状,我国大学科技园呈现出一个大分布、小聚集的发展格局,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性互动,实现了以点及面的辐射式发展。并以宁波市大学科技园为例,分析了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合作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政府主导为主的管理模式,造成了研究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无法发挥出大学科技园在集群创新方面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科技园的商业化运行,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发挥产业链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发挥产业集群创新作用,从而实现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十几年来,已形成了特定的人力资本结构体系,但这一结构尚不合理,还存在理念、资金、制度与机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素,因而导致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全面。大学科技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还有很大空间,只有优化各层次、各环节、各部门的人力资本配置,并通过购置引进、自我培养等方式,才能完善科技园企业孵化或产业化发展中所要求的人才资源建设,从而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对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针对地方大学科技园的特殊性——发展中的"区域性",提出了其应有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剖析了它的发展模式及其主要运行模式。最后,在理论说明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ypes of societal agents and the nature of their influ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from Arab University professors' standpoint. Thirteen items from VOSTS instrument, developed by Aikenhead, Ryan, and Fleming (1989), were modified and used in this study. Five more items were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o mee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The instrument was administered to 64 university professors at the Faculties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griculture, Medicin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ut of the four societal agents (government, the private sector, the public at large, and culture) identified by McGinn (1991) the first and the last have the most potent influence on S&T in the Arab world.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s of the Arab culture on S&T ha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nature. Positive influences are cultural, political or economic. Positive cultural influences are: the promising role in reviving ijtihad 3 to encourage researchers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nature, the placed emphasis by Islam on the importance of pursuing knowledge,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sitive influences are the Arab people's intent to be in position equivalent to developed cultures regarding S&T and Arab states efforts in preparing researchers in different areas. Negative influences are also cultural, political, or economic. For example, forcing taqlid 4 in different aspect of life is a damaging cultural influenc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egative influences include little or no research funding, bureaucracy, heavy dependence on import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s, and brain drain. The study recommended the following: (1) to revive the concept of ijtihad to encourage developments in S&T; (2)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adequate conditions and resources to acquire good background in S&T in a way that considers students' world view; (3) to ensure enough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instituting S&T; (4) to empower Arab universities to participate effectively in instituting S&T; and (5) to unify Arab states efforts to establish a strategic plan for instituting S&T.  相似文献   

12.
企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浙江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存在经费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法规执行不力、缺乏个性化安排及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社会力量办学缺失等问题。可以从经费支持、立法保障、政府干预、社会参与、依托高校、开展个性化教育6个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要在开展个性化继续教育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当前高校科研评价中存在的不合理的科研成果计量办法、利益导向机制、成果考核指标,乃至不合理的高校排名和学科排名等问题,对高校科研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必须进一步改革高校科研评价体制,促进科研评价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只有使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创造性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高职院校应加大科研投入,突出应用技术研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保证科技创新持续发展,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科技资源的布局中,高校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高校人才荟萃,承担大量的科研课题,多年来已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以来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针对这一现状。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君子思想在儒家思想中有突出的地位,其特点是人文理性强势彰显,既表现出对天道、社会和个体身心修养的关切与关注,也体现对人自身个性的削减和对创造性的压抑。君子思想中缺少培育科技理性的因素,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其直接结果是培养了中国读书士人为官出仕的作风,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而迟缓的工商业很难激发职业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自1999 年开始进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工作以来,大学科技园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完备的基础设施、专业化的服务机制、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完善的资本运作机制、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引导、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激励措施、人力资本的制度安排、高效的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建设成功的主要因素.研究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科技园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务英语教学偏重英语语言文化与商务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知识的渗透,直接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造成了商务沟通中的卡壳现象。这种现象既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对外商务交流中的有效沟通,又不利于对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过分强调英语和商务知识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师资匮乏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园由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政策的支持由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由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由学校支撑。政府、企业、学校紧密结合、协调互动,为大学生创业园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才可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才可以在实践上探索"政校企共建"高校创业园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机制、路径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襄樊是湖北省农业大市,其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业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外向型农业亦有长足发展。同时亦存在农业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投入低等突出问题。WTO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襄樊农业发展应在抓住入世所带来的机遇的同时,积极迎接其挑战:加强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培训、推广和示范力度,全面提高劳动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