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世纪初,对湖南民办教育而言,是一个人才辈出、名校初创的年代,湖南特别是长沙地区出现了一批“名震中华、泽被后世”的私立名校。被现任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先生盛赞为“名校之花”的周南中学即诞生在这一革命历史风云激荡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估计,广州市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的民校近50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其他城市也出现“名校办民校”风潮。一、“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得失“名校办民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教育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人们褒贬不一,是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公办名校办的“民校”遍地开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名校办民校”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办学模式等,可视作教育市场的一条“鲶鱼”,有助于搅动起生机。但笔者认为这种积极作用相对其危害而言,是极其有限的。事实上,我国名校办的“民校”大多是“假民办”,没有真正的独立法人、独立财务、政校不分,产权不明。在中学,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校中校”或“校外校”,由优质公办学校用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名义举办的另外一个“儿子”学校。在大学,则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4.
提起名校,人们自然会与其“悠久的历史”、“卓著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精英的摇篮”等联系起来。名校之“名”何在?“名”在办学理念上。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名校正是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更自觉地面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同需求,切实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手于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真正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接受一种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教育,使他们在10年或20年后能大面积地成长为各领域的拔尖人才,才是名校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所谓“环规”,就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简称。经过高考的洗礼,我很荣幸地进入了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读上了我喜好的“环规”专业。一段“环规”情结由此全部铺开。谈及“环规”。情结,这还得从高考后填报志愿时说起。其实在我眼里,紧张激烈的高考并不算是黑色的,而黑之最者却莫过于高考后填报志愿那几日了。考得好的想报名校,又怕名校不取;不报名校,心又不甘滞落于一般重  相似文献   

6.
《当代教育论坛》2004,(5):144-144
一、意义“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的教育自古以来便闻名于世。尤其是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来,湖南教育事业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教育界涌现出的名人名校如灿烂星河,放射出永恒的异彩,为推动湖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曾指示:“以史为鉴兴教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了解和熟悉湖南教育史尤其是名人名校史,应是湖南的骨干教师、学校领导、教育官员和各级地方长官必备的基本功,但湖南作为教育大省,迄今尚无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全省名人名校发展历史的书籍。为填补我省教育史志上的这一空白,挽救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7.
清代遣员在新疆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遣员,又称废员,或称戍员,亦成革员,是被清政府以各种罪名革职后发遣边远艰苦地区“效力赎罪”的官员的总称。为了与同期被清政府发遣边远艰苦地区服役的普通军民,即遣犯或常犯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官犯。清代新疆是全国几个“边外极苦之地”中的一个,因此,也是清政府发送安置遣员的主要地区之一。据新疆官员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报告说,仅伊犁、乌鲁木齐两地,除已经返回内地的外,遣员共积达“二百七十余员名”。在嘉庆五年(1800年)伊犁将军举行的一次阅兵式上,仅惠远城一地即有“废员共七十二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教育大地上,“名校”林立.政府需要名校,打造名校常常被提升到“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度.社会需要名校,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赢在起跑线上?对名校的需求如此之旺,也难怪走遍大江南北,名校遍地开花了. 但,名校多了,便发现名校之“名”下却是千姿百态甚至截然不同的学校生态.于是,渐渐地,对名校有了一份警惕,越是大牌名校,越要审视它的整体与细节,看看报道中的它和实践中的它.  相似文献   

9.
“名校”办“民校”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本是件可让学校和社会双赢的事,然而近几年却陷入了重重责难的尴尬境地。从当前情况看,名校的民校办与不办、上与不上,已经是个无法继续听之任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一部中国现代史,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旅程,产生了一批为振兴中华而抒写下辉煌篇章的名校学府,就在这一批有着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中,厦门大学是近百年来中国唯一没有改变过自己校名的大学。这座位于东海之滨、海峡西岸的南国学府,因为在烽火岁月里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赛的第一名,而有着“南方之强”的美称。  相似文献   

11.
“校中校”是某些地方重点中学借助自身品牌、声誉,利用自身拥有的优良教育资源开办的高收费的学校。这种现象有时也叫“名校”办“民校”或“一校两制”。它看起来像“国有民营”,实际上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将不合理的收费变成合理的高收费。这种做法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戏法。当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紧缺,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呈蔓延趋势,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就其利弊展开了一番争论,权衡其利弊,笔者认为:名校利用大众对优质教育的狂热追逐心态,而不顾义务教育的宗旨趁此大敛钱财,有悖于义务教育的初衷.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一种不义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世界教育信息》2006,(6):F0003-F0003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其前身是清政府为“宏教泽而系侨情”于1906年在南京创办的暨南学堂。“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其意是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于五洲四海。1927年暨南学校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由此开创了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新纪元。如今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在历史变迁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拓进取,快速发展,于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实施“侨校 名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13.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其前身是清政府为“宏教泽而系侨情”于1906年在南京创办的暨南学堂。“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其意是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于五洲四海。1927年暨南学校升格为国立暨南大学,由此开创了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新纪元。如今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在历史变迁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拓进取,快速发展,于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在审视“闭关政策”时 ,大多只将眼光聚焦于东南沿海、广州一线 ,这是不确切的。清朝的对外贸易有京师贸易、恰克图贸易和广州贸易三种格局 ,贸易形式有朝贡贸易 ,边境、沿海自由贸易二种形式 ,他们的发展在同时期有很大不同 ;贸易国家还有西方列国和藩属国之分 ,清政府对待他们也有甚大偏差。所以“关”就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海关” ,“边关”也是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1907年-1909年的“间岛”交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步骤,清政府在两年余的交涉过程中,驳斥了日本在“间岛”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论证所谓“间岛”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挫败了日本侵占这一地区的阴谋。日本在交涉过程中调整外交策略,以“门岛”为筹码,逼迫清政府在东三省五案交涉上作出让步,攫取了大量路矿权利。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吴禄贞、宋教仁在这一交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政府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安化县仙溪镇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初级中学(创办于1914年),因其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闻名遐迩,享誉湘中大地,素有“湖南乡村教育一枝花”之称。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县十佳文明单位”、“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并曾被县人民政府授予“质量管理名校”称号。仙溪镇中学积极顺应教育改革大潮,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下,于2000年春创办了“仙风”文学社,社刊亦命名为《仙风》。仙风文学社实行社刊主编负责制,全体语文老师为社刊编委成员,并热忱聘请了县文化局、县教育局、县教研室等部门…  相似文献   

17.
从1895年5月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揭开变法运动的序幕,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变法运动宣告结束,这是戊戌变法时期。这期间,湖南被称为“最富有朝气的一省”,在整个戊戌变法史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的意义:一方面是湖南士绅倡办新政较早,最初与康有为等并没有建立联系;清政府“诏定国是”之后,湖南当局颇致力于贯彻清廷颁布的某些改良措施,并且在短时期内做出了成绩;另方面,湖南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在当时各行省中是比较突出而且是异常激烈的。因此探讨湖南地区变法维新的情况,实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戊戌变法远动的全貌;并可探讨湖南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教学名师"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需要“教学名师”师资队伍建设与高校教学质量二者之间息息相关 ,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内名牌高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学校学科水平高、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大师汇聚。名师造就了名校,没有名师的名校是不可想象的,而名校培养和促进了名师的成长,通过名师的大旗弘扬了名校的传统和声誉;名师吸引、培养了高徒,优秀的学生又反衬出名师的睿智和远见 ,传承了名校的校风;名校、名师和高徒之间互为依存、互为促进、互为发展。而在这三者之中 ,名师是一个中心环节。从高校的发展历程来看…  相似文献   

19.
娄卫星 《历史学习》2003,(12):19-19
许多同学对《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82页的《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提出质疑,认为山东明明是宣布独立的省份,为什么又划在了清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呢?是不是教材标错了呢?其实教材没有错,因为山东搞的是昙花一现的假独立。下面对此进行一下简要介绍,以释同学们的疑问。早在1911年11月6日革命党人、立宪派和各界群众代表集会,要求山东宣布独立,并推山东巡抚孙宝琦为山东独立的交涉负责人。但遭到孙的断然拒绝。其态度极为顽固,扬言:“我系清国官吏,清政府一日不倒,我即须为之尽一日之责任。且山东兵力财力,皆不充足,以言独立,恐难如愿。”…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第2期《现代语》第25页刊登了湖南龙智先老师《重释“落英”》一(以下简称龙),认为课本对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落英缤纷”中的“落英”解释不正确,应进行“重释”,“落英”不应是“落花”的意思,而要解作“初开的花”。并参照屈原《离骚》中的那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证。笔认为龙于理于据均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