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2,(9):122-127
奥运之年,对于奥运赛事的报道成为各大网站的必争之地,延续2008年北京奥运的辉煌,搜狐举全网之力,将"跨平台无缝传播"列为重点,传播渠道横跨电脑、手机和电视三大屏幕,实现对全球用户的全维度覆盖。多档奥运自制节目,报道内容更是反向输出传统媒体。其不俗表现亦赢得广告主的高度认可,视频广告规模位居行业领先。搜狐成功卫冕伦敦奥运报道,与中国奥运军团一同赢在伦敦。  相似文献   

2.
真人秀节目以其平民的视角、观众的高度参与在全球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收视率神话。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真人秀节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的多元组合性、受众参与的高度互动性和传播环境的"虚拟"真实性三个方面。透过真人秀节目的三大特性,不难发现其节目背后的真相和传播企图。  相似文献   

3.
<"奥"视群雄>是由山东齐鲁电视台、北京大兴广电中心联合全国数家频道和媒体联合打造的一档谈话节目.[1]节目立足于与一个"趣"字,采用直播的形式,内容上设置奥运资讯、嘉宾谈话和播客三个版块,以点评奥运精彩赛事、分享赛场内外的趣闻、谈论热门话题为主要内容.这档节目在参与的电视媒体上每晚10:40播出,节目时长50分钟,并由新浪网、齐鲁网同步直播,全国观众可以通过短信或网络参与互动,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4.
奥运电视广告传播形式 依托丰富的奥运资源,一系列除了常规的贴片广告之外的广告形式开发出来,诸如奥运主题套装广告、节目冠名、特约播映及置入式广告等.  相似文献   

5.
传媒资讯     
新华社:推出新华奥运整点播报最近,由新华社全力打造的"新华奥运整点播报"节目正式开播。全球网民点击新华网,可以随时收听这一节目,倾听新华社记者发自北京奥运村的最新消息,分享北京奥运的激情与精彩。这也是第一个由中国国家通讯社采集制作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然而当前对跨文化传播节目的讨论多集中在"跨国传播"等有限的领域。跨文化传播应该包括更广泛的对象、内容和题材,美国公共电视网在跨文化传播节目的制播方面有许多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同时,美国公共电视网跨文化传播节目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崔鹏娟 《今传媒》2010,(11):72-73
电视媒介与奥运会的结合是奥运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电视媒介利用自身优势,在奥运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话语权,而奥运电视转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电视媒介话语权的执行过程。本文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例,结合"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来对电视媒介的话语权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传媒资讯     
广电总局:禁止省级台网络传播奥运近日,在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奥运新媒体版权保护论坛"上,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奥运新媒体版权保护北京宣言》:在合法授权范围内传播奥运赛事;共同把奥运版权保护作为奥运会传播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中国大陆境内得到电视转播授权的各省级电视台,不得将奥运赛事视频电视信号在其自有互联网及移动平台传播,同时不得将奥运赛事视频授权给其它机构在互联网和移动平台上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9.
韩一帆 《视听》2022,(5):34-36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在我国掀起了热播浪潮,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形势.2021年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以看作一个以内容形式为基石、以传播机制为活力的有机体.节目的策划、展演、传播等环节动态协作,共同构建了河南卫视风靡一时的媒体产品.该系列节目广受赞誉并成功出圈,是优质的节目内容和正确的营销策略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第25届奥运会以中国人的辉煌,早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国运动员在竞赛场上奋力拚搏,整个奥运会龙争虎斗,通过我国奥运报道军团的努力展现,在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电视媒介,不失时机地大量转播报道奥运赛场信息,为电视观众展现了一幅幅真实而又激烈的竞赛场面。据报载,中央电视台仅派出28人的电视报道组,就累计播出250多个小时的奥运节目,效益远在美国 NBC、日本 NHK 之上。这也是破世界纪录的壮举!但在欣喜之余.作为一个电视观众,在收看了部分电视的奥运节目之后,总还想说一点多余的话。自从电视产生以后,传播手段、技巧大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近三届夏季奥运会电视报道概况进行了回顾研究.研究结果:近三届夏季奥运会中,我国都圆满地完成了电视转播工作,我国的电视转播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奥运会期间电视收视率全面上升,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等观众群体都积极参与了奥运节目收视.奥运节目收视表现了鲜明的时间特征,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收视率全面领先.观众在观看奥运赛事的时候,不仅仅出于民族荣誉和国家荣誉,明星、观赏性等也是影响节目收视的重要因素.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工作全面展示了我国电视体育传播的实力,将对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业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后疫情时代,某些媒介奥运传播实践陷入了伦理迷思之中,表现为技术嵌入下的人本偏离、利益追逐下的传播失范、地缘政治的非理性投射、奥运精神的娱乐化消解.重塑"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主线、"义利并举"的传播实践观念,体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一致的共济伦理取向,完善奥运传播的"制度伦理",有助于奥运传播伦理守正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饶军 《新闻界》2008,(5):24-26
中央电视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报道中,在节目转播、策划、制作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节目收看人数与收视率都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奥运传播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但前方记者的漏洞百出、解说员的失误频频,也折射出央视优秀专业人才的匮乏。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电视荧屏能否"有报天天读"——谈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劣势》这篇文章中认为,电视读报节目虽然是目前异军突起的一个电视栏目,在各大电视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电视读报节目摈弃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读报节目无法凸显电视传播的巨大优越性;二是二级传播,有可能造成信息误读;三是新闻素材来自其他媒体,信息相对缺乏时效性和新鲜性,这些劣势共同导致了电  相似文献   

15.
占琦 《声屏世界》2017,(6):26-2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意义重大.但农业栏目不好做,农业节目没人看,是对农传播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农业电视节目遭遇的最大难题.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对象、传播介质、传播形态均已发生变化,电视农业节目也应调整传播模式,融合新媒体做好对农信息传播.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栏目的传播特色和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其它农业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史宝军 《今传媒》2014,(8):146-147
新闻评论节目,是一个媒体话语权表达的重要阵地,广播电视机构的合并,为两种媒介的融合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促成一批广播电视节目的"化学合成"。本文围绕一档建立在电视节目基础上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成长历程、运作模式和节目影响等,就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何发挥各自特色,在统分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强强联合,扩大传播优势,加强舆论引导能力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约哈里之窗是一个反映人际传播中自我和他人沟通关系动态变化的模型,它能将主持传播中访谈节目主持人和访谈嘉宾的交流状况可视化,是主持人话语风格和访谈能力的度量衡之一.本文深入探讨约哈里之窗模型和访谈节目主持人话语风格的内在联系,基于该模型对"犀利型"风格的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语篇进行剖析和总结,进而指导访谈节目主持人更好地...  相似文献   

18.
李勇  程前 《现代视听》2013,(5):13-17
江苏卫视娱乐节目《非诚勿扰》首开"海外专场"节目形式,把目光投向海外,与国外媒体合作,率先将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将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作为对外传播的节目形式向外推广,并运用"二级传播"策略,提升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国际影响力。其传播路径和观念的创新为我国广电节目对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给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23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体育部体育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21世纪体育传播论坛--后奥运时代的体育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议邀请了学界和业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在后奥运时代的体育传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奥运的举行,使中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热潮,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拟从跨文化传播的源头入手.阐释霍尔"文化即传播"的理念,从学术理论和奥运实践两层面阐释文化传播的内容意义.然后,联系本人所从事的海峡台文化传播工作,谈谈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