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白领兄 《大观周刊》2012,(14):20-20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创作艺术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精华,创造出有名的“海明威风格”,在西方文坛上独树一帜海明成创作艺术有四个突出的特征,那就是“迷惘的一代”的情绪,“冰山”原则,“硬汉子”形象和“电报式”语言.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海明威有个习惯,就是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原来他这站着写的习惯,是为了强迫自己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感情,培养一种独具一格的文风。海明威这种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他曾经回忆说:“在《晨报》,你不得不学习写简单的陈述句子。”海明威是在《晨报》当见习记者开始他的新闻生涯的。当时,这家报社特别强调新闻报道要  相似文献   

3.
198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四版《讲短话偶感》一文写道:英国现代作家海明威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同年11月18日解放日报四版《试试站着开会,如何?》一文写道: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我  相似文献   

4.
198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四版《讲短话偶感》一文写道:英国现代作家海明威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同年11月18日解放日报四版《试试站着开会,如何?》一文写道: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刘婧祎 《大观周刊》2013,(11):12-13
海明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著称,“冰山原则”更可谓其首创。在海明威引领的“冰山文体”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以张祥麟先生译的《山如白象》为例,通过对该短篇小说中场案及意象等的象征意蕴进行探讨,分析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小说主题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的生活,练就了美国现代小说家欧內斯特·海明威的“利刃快斧”般的笔触,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独具一格,自成一家。他的“冰山”之说,对记者抓典型来说,颇有教益。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1/8露在水面上。”也就是说,7/8的思想、感情、事实、细节蕴含在“1/8”的背后。  相似文献   

7.
新书预告,大概是出版社发出的关于图书的第一个信息。虽然只有寥寥二三百字,在目前情况下,却是图书征订工作的唯一依据,对图书的印数有着直接影响。怎样写好新书预告,自然就成了编辑必须研究的一项课题。写新书预告,首先应该以海明威为师,而不能学茹太素。海明威是要求自己写得简洁,用他自己的话说,用的是“电报体”。茹太素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刑部主事,一次上了份万言书,五百字就可说清楚的事,竞用了一万七千多字,看得朱元璋大为恼火,命人把他打了一顿。这当然有点“量刑不当”,但由此亦可见出缠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语言风格在欧美各国影响很大,国际上曾一度出现“海明威热”。一位英国作家甚至说他的小说写法“引起一场文学革命”。海明威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简洁凝练的叙述、精确细微的描写、言简意赅的对话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即“电报式”风格。他摒弃空洞的、浮泛的夸饰性文字,  相似文献   

9.
胡珊珊  张颖  刘妍 《大观周刊》2011,(31):49-49
海明威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圣地亚哥及大马林鱼的形象。老人圣地亚哥--勇敢、自信、自尊,永不屈服的性格特征,是海明威式“硬汉”形象的概括和升华。大马林鱼的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从此角度出发,分析了作品中的性格特征,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第六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征询:《海明威“站着写”出典何处?》6月30日星期天,我们几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在家翻了几书柜的报章杂志,好容易在《译文》1956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第六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征询:《海明威“站着写”出典何处?》6月30日星期天,我们几乎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在家翻了几书柜的报章杂志,好容易在《译文》1956  相似文献   

12.
“站着写”     
最近看到报上提倡写短新闻,我不由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关于“站着写”的一段趣话:“我站着写作,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作,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得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等到要校阅我所写的东西时,我就坐在安乐椅上,这个舒服的姿势,容许我勾去一切在我看来多余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胡昌方 《军事记者》2006,(11):67-67
“站着写作”著名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曾修改了30多遍,直到他认为简洁明了为止。《老人与海》的手稿,也修改了近200遍才放心地拿去付印。有位记者问海明威:“你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简洁?”他回答说:“我的秘诀很简单。我是站着写作,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他解释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自己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免得读者费时读我的文章。“愿做中间派”当年,陈毅同志在与一些报刊接触中,平易近人,十分谦逊。他每次寄稿总是要求编辑严格地“按质论处”,不以“官职…  相似文献   

14.
一字判词。清朝年间,一寡妇想改嫁,而邻居和家人加以阻挠,她便向官府呈上状子:“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壮叔大,瓜田李下,该嫁不该嫁?”寥寥数语,诉说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判了一个字:“嫁!”一字回信。一个爱嫉妒的人写了一封讽刺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块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一字复函。1944年12月,德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美国第101空降师,并送信迫降。该师统帅麦克奥利将军当即挥笔写了一个字作复函:“呸!”率军死守,扼住了敌军进攻。一字对联…  相似文献   

15.
人死了,他的笔也会死掉,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除非子孙多事,或完成遗愿,或完成己愿,像海明威那样,死了好几十年,儿女们还将他纸篓里的东西翻出来,编来编去,弄成一本小说。王小波的遗作好像瞬间就被出版商们抢得一干二净,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毕竟不同于海明威的,王小波用电脑,他的纸篓要比海明威的干净得多。所以我想,王小波大概不会再出什么新作了。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被海明威、福克纳等一批大师级作家奉为集体偶像、“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舍伍德·安德森生前长篇小说《暗笑》在国内出版了,该书为作者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是继《小城畸人》之后又一经典力作。  相似文献   

17.
1918年,即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年后,海明威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下,怀着民主理想愿望,奔赴欧洲战场。作为红十字会一名司机参加了战争,身中两百多块弹片,遭受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战争严重摧残了海明威的身心。炮弹的炸裂声常回响在他的脑海里,其影响之长、之深远以至于直接导致他失眠、痛苦。他厌恶、逃避甚至诅咒战争。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不抱希望,以至于在他的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甚为浓重。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承认巴别尔比他写得更凝练;博尔赫斯觉得巴别尔的作品享有散文难以达到,只有诗才配享有的荣耀;奥捷克认为巴别尔与卡夫卡“同让每一根神经颤动”;卡尔维诺以为《骑兵军》是“本世纪写实主义文学的奇书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得“非常之观”在于志盛道洪海明威、斯诺。范长江等经典而又带点“游侠”色彩的浪漫的新闻豪杰,正由于在他们笔下,再现了王安石所说的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才使得当时和后人为之赞叹不已。“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相似文献   

20.
韦孟芬 《大观周刊》2011,(35):23-23,8
《老人与海》是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小说主人公桑地亚哥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硬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本文希望通过对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性格特征及其现实意义的分析,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桑地亚哥的硬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