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雅利 《青年记者》2008,(10):29-30
随着中法文化年和中俄文化年的相继成功举办,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跃出了国门,中国文化的魅力日渐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就从此开始了繁荣之路么?这纷繁的现象背后到底还蕴涵着怎样的思想镜像?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群众的中国文化认同与外国文化接触情况切入,结合问卷调查SPSS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得出问题现状,发现我国群众通过不同媒介接触外国文化,从情感、认知、行为意向三个方面对其中国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虽不足以深刻改变我国群众的中国文化认同,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文化认同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3.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45):23-23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何去何从引热议 随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各地现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合理发展?其生产出的海量文化产品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但午剑 《新闻窗》2009,(6):88-8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借力经济强势、技术强势、传媒强势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广他们的文化价值观,这对于非西方文化而言的中国文化是福是祸?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本文对此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怎样看待这种变化?中国文化未来将走向何方?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一时间点上,这是一些非常值得审视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和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期待,我们拜读了由姚铁军策划、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著名学者张颐武先生主编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一书。  相似文献   

6.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集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是站在新时代高度对"文化"的精辟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动画形象富于幻想、动感十足、内涵隽永、演绎生动,中国文化的深邃博大和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为动画形象的产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中国动画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在灿若星河的世界动画形象长廊里,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王涛 《声屏世界》2009,(3):68-68
赵本山领衔的小品《不差钱》可谓是春晚笑味十足的节目。然而,这些会心和开心的笑料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上流行的两大丑陋文化,一个是人脉文化,一个是面子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6-6,8
看了《中国新闻周刊》的300期特别策划,我觉得非常震憾。我们是谁?我们要走向哪里?唐装、故宫、中医、中国节……这些体现中国精神的文化符号真的已经符号化了。在这些僵硬的文化符号后面,中华文明中很多庄重崇高的东西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嘴皮文化     
程学武 《出版参考》2009,(10):13-13
鲁迅说,中国的文化是吃人的文化。柏杨说,中国的文化是酱缸文化。在这里,我斗胆说,中国的文化是嘴皮文化! 那么嘴皮文化是何种玩意儿呢?我说,是光说不做的假把式;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臭皮囊;是用嘴“作秀”,玩嘴皮功夫的伪君子也。  相似文献   

11.
我的文学创作与三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的小说与三峡文化:关于三峡文化的思考。为什么讲这个?因为我的成长和三峡文化的滋养分不开,而三峡文化在中国文明的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入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情况,深刻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道路新任务,顺应历史前进的潮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集中全党的智慧,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赵尚 《视听界》2007,(2):75-77
电视选秀还能走多远?如何使选秀节目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打造民族传统文化才艺秀,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要超级女生,也要超级头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经视的“象形城市”、上海纪实频道“往事如烟”等高端文化电视节目都已在收视率的追杀下全军覆没后.陕西台的“开坛”会不会是中国文化电视的最后挽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河南卫视坚守文化责任,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其春晚、元宵、端午、七夕、重阳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得了一定成功。而面对“出圈”后期待值水涨船高,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如何让“奇妙游”继续奇妙下去?如何让“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持续发展?深化认识、深入挖掘和浅近有趣、浅显生动的深浅之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无疑是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化界最富争议且争议最持续的人之一。6月5日.余秋雨发表博客文章《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引起新一轮的争议。他拒绝本刊记者关于此次争议的采访,但接受就一些文化问题的采访。余秋雨通过笔答描述自己在中国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并对一些质疑作了间接的回答。富有争议的现象并不必然深刻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但作为一种征候的意义总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张书娟 《新闻窗》2011,(3):44-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大众传媒通过对产品"符号意义"的宣传、消费方式展示等手段向消费者灌输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在广告及大众传媒推波助澜下弥漫全球。在当今中国的消费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影响公众消费观念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遏制消费主义带来的危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邓兴兴 《传媒》2015,(23):65-67
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深刻诠释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兼爱、诚信等精深的哲学思想.本文从影片的文化内涵、场景、色彩及声音等方面探讨其蕴涵的中国元素,分析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和影响,有助于消解西方强势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促进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各种文化状态复杂纷纭,不同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引领和整合着其他各种文化。但令人忧虑的是,商业文化和外来文化正在冲击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一方面,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的法则已经延伸到文化领域。商业文化产品大量出现,这类文化产品由于过分地追求商业利益,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文化的品位;另一方面,我国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0.
当文化产品已成为文化工业批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当今这个消费主义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中国大陆的图书出版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文化特质呢?在传媒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下.普通大众的阅读文化又是怎样被引导和塑造的呢?面对这样的一种阅读文化。我们又该秉承怎样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