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锋、焦裕禄、蒋筑英、张海迪……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但人们可知,是谁报道了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从而使他们享誉全国的?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十有八九并不知道。不说别人,我夫人和儿子读报,就从来只看“热闹”而不管作者是谁。夫人一次兴致勃勃地对我说到报上刊登的一件事。我一听,那不是我写的吗?遂问作者何人,她道没注意。本人是一个从事新闻工作时间不长且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记者,压根儿就没名,只偶然写一两篇东西,故连自己妻儿都不关心我的什么名不名。这也罢了,但我心中挺有名的那些记者,竟也多不为人所知,不禁使我心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次去采访一个劳模,谁知竟出师不利。这个劳模,听说记者来了,便立即托辞“逃遁”。何故?那个单位的领导说,她最怕记者。记者又非洪水猛兽,何怕之有? 最近我采访另一名青年劳模时,这个疑团才顿时冰释。这次是去了解这个青年劳模为什么在评劳模中落选。  相似文献   

3.
一篇新闻稿件见报,署的是作者名字,幕后往往有一波三折的经历,浸透着许多人的心血。有时一个新闻点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7年夏天,我在太原市记者站工作。有次获得一个线索:太原市食品行业几年间先后从国外引进13项洋设备,但不少使用效益很差。我如获至宝,觉得这是改革开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接连几天,我头顶炎炎烈日,挤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到太原市食品二厂、三厂、太原市综合饮料厂等企业采访,掌握了不少第一手材料。于是,我写出一篇小调查报告。当时记者部负责的王宪斌同志看后,认为不错,  相似文献   

4.
乌里 《新闻三昧》2006,(9):33-33
现在读报,有时真有点搞不懂,所见文字究竟是新闻,还是广告?分不清。比如翻开近日的某晚报,被A12版上有关蟑螂的报道所吸引,因为近来家中厨房间也发现有蟑螂。报道一:“蟑螂祸害写字楼,专家指点迷津”报道二:“警惕,蟑螂粪便能致癌”(摘自新闻晨报)报道三:“吃出蟑螂烦恼食客,老板赔礼又赔钱”报道四:“饮水机里游蟑螂,居民忍无可忍”报道五:“白领MM驱鼠记”报道六:“被鼠咬竟成十年恶梦”我想读者见了以上摘录的标题,一定会认为这是新闻报道,确实我当时是作为报道来看的,而且文字中有人有事,这些事情本身又曲曲折折奇奇怪怪,能够成新闻的…  相似文献   

5.
元旦刚过,笔者翻了一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档案学》2000年第6期的目录,其中看到了一篇《浅谈企业档案管理全面效益观》文章的题名(原载《档案天地》2000年第1期)。心想,它与我写的《树立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效益观》(《中国档案》1998年第8期)题名相近,会有一些新的观点。读完文章后,发现我们的思想观点百分之百的相同,但是文后却不见引  相似文献   

6.
1987年5月5日《乌鲁木齐晚报》第二版的下半部列出了一则广告:《乌鲁木齐市邮政局开办集邮有奖定期储蓄公告》,无独有偶!同一天,在该报的第一版右下角又刊载了一条同这则广告一模一样的“新闻”。两相对照,后者只是对前者稍加删改,内容完全一致,我百思不得一解:如果把它看做是广告,电头明明署名通讯员×××,分明是一条新闻;如果把它看成是新闻,又偏偏同广告的内容相同。更  相似文献   

7.
喜乎?忧乎!     
近日,在某地区小报头版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主题:《全区经济罪案举报形势喜人》,副题:《第一季度立案比去年同期上升28.5%,其中大要案上升两倍》。读罢全文,伏案沉思,这“形势”叫我无论如何喜不起来。如果说,人民群众逐步消除顾虑,无所畏惧地同贪污贿赂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踊跃向司法机关揭发举报,倒不无教育意义;那么从另一角度看,案件上升,大案要案翻番,说明犯罪行为增多,经济领域问题不小,这形势怎么能够喜人呢?我倒为之感到忧心忡忡。这使我想起近年其它的一些宣传报道。如某实权单位拒吃请、拒受礼多少次,每年一次的税收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报纸上貌似通讯的公关(形象)广告有增长趋势。《人民日报》也开始推出“中国地方形象展示”系列广告。今年9月15日,该报以一个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抢占制高点,赢取新辉煌”的广东省珠海市。这组系列形象广告将陆续刊载,直到明年12月为止。  相似文献   

9.
克制极度悲痛 维护两岸关系 前不久,港龙航空班机准时降落在杭州机场,六位浙江罹难渔工家属代表返抵杭州机场。 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海玫、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马光武、省新闻办公室主任杨建新和省民政厅副厅长李绵善等有关方面领导及洞头县政府代表到机场迎接。 虽然仰望苍天是一个艳阳天,但人们的心情仍是阴沉沉  相似文献   

10.
记者站和皮包公司,这两个不同的事物连到一起提问,似乎滑稽而又荒唐。因为,一个是搞新闻传播,一个做生意买卖,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万事万物中就有许多奇闻怪事,随着皮包公司兴起,有的报社驻各地记者站紧步后尘,以“创收”为首要宗旨,变成为“皮包记者站”,成为“皮包公司”的变种。它们虽然打着两张“皮”,但出自一个娘胎,是一对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11.
“记者”也者,按《辞海》的解释,是为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记者的工作,一要采,二要访,然后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组织整理成新闻报道。然而,也有这么一种“记者”,对于他所报道的对象压根儿不曾见面,更无一言半语交谈,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报道”。我手头有一封江汉油田的读者来信,说是某报报道他们油田一个宣  相似文献   

12.
一、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内涵及利弊专业化是指企业的发展战略、资源配置、产品和服务集中于一个或少数几个专门领域,并在机构设置、部门职能设计、业务流程塑造、人才使用和培训等方面实行高度的专业分工。其优势在于:(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专业化使人才、资金、技术向各自的专业领域集中,能有效地减少重复,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它还通过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使专门人才在其专业领域最大程度地积累经验,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喜乎?忧乎!     
近日,在某地区小报头版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主题:《全区经济罪案举报形势喜人》,副题:《第一季度立案比去年同期上升28.5%,其中大要案上升两倍》。读罢全文,伏案沉思,这“形势”叫我无论如何喜不起来。如果说,人民群众逐步消除顾虑,无所畏惧地同贪污贿赂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踊跃向司法机关揭发举报,倒不无教育意义;那么从另一角度看,案件上升,大案要案翻番,说明犯罪行为增多,经济领域问题不小,这形势怎么能够喜人呢?我倒为之感到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写了两篇足有万余字的稿件,投向了属地的某家省报。未过几日,正在忙得焦头烂额之际,手机不停地响起来。我拿起手机,耳里传来美妙的女中音:“我是×××报工作人员,我找×××,我已经给你们公司打了多个电话才联系上你,你的稿子中的人物真是太感人了,我们准备发个专版……”  相似文献   

15.
“记者”也者,按《辞海》的解释,是为新闻事业机关中从事采访工作的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记者的工作,一要采,二要访,然后将自己采访到的材料,组织整理成新闻报道。然而,也有这么一种“记者”,对于他所报道的对象压根儿不曾见面,更无一言半语交谈,却写出了洋洋洒洒的“报道”。我手头有一封江汉油田的读者来信,说是某报报道他们油田一个宣传科长的事迹,署名记者并未到他们油田采访,更未访问过这位科长和他的同事。原来,那篇报道是从油田现成的材料和报道中摘抄编成的。呜呼,“记者”竟成了“抄者”!  相似文献   

16.
事业乎?企业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社到底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的争论由来已久,记得在80年代末期,出版专业报刊曾围绕此问题发表过许多文章。当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说法刚刚提出,人们对出版社应该是事业单位,或者是企业单位各执一辞,最后以出版社作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而告终。王益同志此文,似乎是老话重提,但是,读者如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有一定程度发展的背景下,认真阅读王老的这篇文章,必定会得到新的启发。本刊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围绕这一问题来信来稿,深入地展开讨论,弄清出版社的真实性质,以便得出符合出版社实际的结论,使出版社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8月14日西安出版的两家大报同时刊登近日小虫弥漫西安城区的报道,读者看后,心感迷惑。陕西日报一版的这篇报道题为《蠓虫弥漫古城》。称本月10日以来,弥漫西安大街小巷的褐色或黑色小昆虫为“蠓虫”,“叮人、畜血”。这是记者访问西安市绿化工程管理处副主任邢志斌后得出的结论。西安晚报一版的这篇报道题为《蚜虫何故漫古  相似文献   

18.
“乳燕流莺,飞舞翩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春来游园,每遇如是胜景,我总情不自禁地想起三位珍爱鸟类的生物学家。如今这三位学者虽已先后作古,然而他们那种热爱野生物的高尚情操,注重缜密分析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可贵品德,给了我深刻教育,至今难以忘怀。 事情还得从39年前谈起。 全民动员围歼麻雀 1955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农业十七条》,征询各地意见。其中的第十三条提出:“除四害,即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及其他害兽),麻雀(及其他害鸟,但乌鸦是否宜于消灭,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复兴乎?     
对清代学术的表彰,除了梁启超之外,就要算胡适了。如他在论治学方法的诸多文章中,对清儒真是推崇备至。然而当他在《整理国学的三条途径》中回顾三百年学术之发展时,却说清儒研究的范围太狭窄了,只知道有儒家的经学一种;另外他们太过于注重功力而忽略了理解,于是只有经师而无思想家,只有校史者而无史家,只有校注而无著作;再者,就是缺乏参考比较的材料。关于这一点,胡适打了个妙喻:有了参考比较的材料,就有如害了近视眼的人戴了近视眼镜,一切模糊的东西就立刻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这种参考的材料,主要是指西学。 章学诚说学术风气这东西有一个循环,果然,目下的学术界不仅在时行国学,而且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以来,网络色情信息的泛滥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公安部从去年夏天开始,进行了打击色情网站的专项整治行动,今年这一整治仍将继续.在这一背景下,网络色情也成为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5月2日,全国知名的《电脑报》以5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一组“2005网络情色调查”系列文章.还在头版头条安置了醒目的提示标题。然而,看完这组文章之后,却让笔者感到有点“不是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