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雨楼图卷>、<破窗风雨卷>展示的是元末吴中文人的一场诗歌盛会.它们的形成是元末吴中文人雅集结社的变相延续,是继"玉山雅集"、"北郭诗社"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文人题咏活动.但和前二者"同时同地"的方式相比,它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异时、异地、同题题咏,即"异地同调".这种题咏方式的出现,既折射了时代变迁下吴中文人雅集方式的新变,也表征了吴中文人心态的新变,以及不同心态影响下文学思想的变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诗学意义与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玉山雅集图》和《水西清兴图》都是玉山文人为记录其雅集唱和所作之画,又以"诗画同体"的方式存在。但两图在诗画关系上的"题图模式"却不同:一是一时一地的一次性完成,一是非一时一地的非一次性完成。这种演变既是玉山文人面对时局压力对唱和方式做出的"权变"的调整,也关涉着时局变迁下玉山文人的心态演变。不同的心态下,不同的创作环境中,两图上的题诗在表现内容、情感基调、审美风格上也大不相同。两图"题图模式"的演变,蕴涵了深刻而复杂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元明之际吴中文人最重要的活动方式是雅集结社,而"以诗唱和"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文艺活动。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他们"以诗唱和"的方式存有以下演变特点:在早期,由于能在同一时空下唱和,他们更多采用同题赋诗、分韵赋诗、次韵诗、题画诗等方式;当不能在同一时空下唱和时,他们更多采用赠答诗的方式;当赠答都无法实现时,他们以"异地同调"的方式在画上题咏。相对应的便是,其唱和诗中投入的情感分量越来越重,而且情感愈发趋于压抑、沉重与悲哀。而这又关涉到鼎革之际文人唱和方式与文人心态、诗学思想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末五代之际,干戈扰攘、国土分裂,素有"乱世"之称。在武夫称兵、悍将嗜杀的混乱时代,许多文人士人为了躲避战火摧残纷纷选择避地南迁,这些南迁士人以迁入江淮和巴蜀地区居多。唐末之际的巴蜀文坛主要以中原地区播迁而来的移民文人群体为主,这些身处特定时空地域和历史背景下的文人士子在流寓和侨居巴蜀地区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卓立挺出、特色鲜明的生成聚合态势和人格思想心态。  相似文献   

5.
元中期延祐诗坛上出现的"宗唐复古"、以"雅正"为尚的风气,标志着元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反映了中期文人和元政权取得了短暂的合作。但由于文人始终无法走进政治权力的核心,怀抱"旁观者心态",元中期"盛世文学"最终流于表象。作为"元诗四大家"之首的虞集,其诗学思想的双面性反映了"盛世文学"下汉族文人心态之纠结、诗学思想之复杂。这种尴尬,也预示着诗坛即将发生的另一种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6.
阮籍、嵇康的哲学思想深受庄子影响,在"任自然"与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方面是相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了这一思想,阮籍和嵇康作为庄子思想和后世文人之间的桥梁,对后世文人的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东坡剧是元代文人困厄剧的典范之作,主要以苏轼贬黄州为题材,体现了元代文人普遍存在的"入世"与"归隐"之间的一种矛盾心态,具体表现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官复原职后的默认失德、积极入世的思想和消极避世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从《虞初新志》看明清之际士人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文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向被认为是部短篇小说集.其实,就它的内容而言,目之为士人的笔记应更为合适.这使得<虞初新志>具有了一般小说集所难得具有的真实性,它可以成为我们了解明清之际士人思想、性格、心态的一份重要材料.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明清之际士人在人生观上的多元心态、对技艺技巧的矛盾心态、在钱物问题上的尴尬心态、追求精致生活的享乐心态和两性观念上的开放心态.  相似文献   

10.
金元之际曲家杨果的文学创作远未引起重视,虽然其文学创作涉及诗文词曲多种文体,但大多把他作为曲家看待,尤其对其诗文很少有人论及。其诗文追怀故国、反映现实、主张传承儒家文化,体现了金元之际出仕新朝之文人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1.
从翰林制度层面探讨翰林文人心态可以看出,翰林文人在鸣国家之盛同时亦有"鸣己之盛"心态展现,这也是台阁体兴盛的内在动力;翰林院学习考核、应制诗文高下评定乃至翰林雅集酬唱形成的"竞技逞才"心态,同样促进了台阁体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7.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时文人要的生存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为官能得到彰显,他们独立的自我意识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他们在"济苍生"、"安社稷"的征途中往往遗世独立、卓尔不群,自然也容易受到蝇营狗苟之辈的猜忌与算计,不断受到贬谪、罢官,乃至流放。悲愤、失落、孤独、落寞之际,他们通过一首首流芳诗作,一篇篇经典美文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探析他们失意之后心态情怀的窗户。  相似文献   

18.
元代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面对异族的统治,对于元代文人的心态后世有多种不同的揣测。如:1993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发行的《元代文人心态》的文章中,认为当时文人对宋金都已失望,对有能力收拾残局的蒙古君主带有若干盲目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钱晶 《华章》2011,(14)
魏耕是明清易代之际的一位诗人,除了从事诗文创作,与友人相互唱和外,他还投身于复明抗清斗争中,并终其一生,以身殉国.本文将从感怀身世飘零、终其一生矢志抗清的思想溯源、"风流散淡事沈醉"的行事作风,三个方面来分析,朝代更替,时代动乱下,魏耕作为一个矢志抗清的文人的心态、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20.
唐宋之际的时代剧变,使此期文人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或悲世,或混世,或避世,不一而足。文人所扮演的儒者形象也因此逐渐发生分化,出现了服务于割据政权的幕僚文士、苟安于乱世的混世文人、不受传统束缚的风流才子等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新角色。这些变化是此期文学面貌的形成基础,也构成了唐宋文学转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