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西方对话理论述略1.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话理论的主创者、20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文学的本质也是对话。2.弗莱雷的对话教育理论。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将传统教育概括为"储蓄式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他在揭示灌输式教学弊病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对话的实质、条件和特征,进而指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是俄国最伟大的理论家和学者之一。他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分析中,将自己的对话理论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并对其哲学根源和人文精神进行了分析,将此对话理论与传统语言学的对话理论进行了比较。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文艺学和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一与多”的关系是理解巴赫金与圣经对话的关键。巴赫金对话哲学强调存在意义上的多元性,然而他对“多”的强调导致将其哲学观点移植到文艺学观点时发生错位,具体体现在其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上以及其狂欢理论缺乏史料支持的尴尬。圣经的宏观思想与微观文本皆具有鲜明对话性。然而其先天的信仰胎记导致它强调“一”而忽视“多”,具体表现为上帝在基督教传统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上帝形象在圣经文本中的绝对主人公地位。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圣经中的对话思想并非乌托邦式幻想,而是出于对普世的深沉关注而生发的可贵理想。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在研究狂欢文化时提出了“两种生活,两种世界感受”的重要思想,奠定了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哲学基础,同时也为解读网络生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网络生存具有狂欢特质,网络狂欢是人们对自由、平等、解束、少限、交替、变革、创新等狂欢精神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有其积极的意义指向,它有助于人们的思想交流与对话、情感释放与升华。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所以英语的本质也是对话,英语教学的本质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对话理论契合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对话式师生关系,在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两个主体间精神性的交往关系.对于建构英语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巴赫金对话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对话理论",英国作家福尔斯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实现了一种对话关系,其中创作与批评的对话尤为显著,这种创作与批评两种声音的平等共存和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作者和读者的平等关系,深刻体现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其多舛的命运似乎更加重了他作为思想家的理论地位。西方艺界曾为他先知般的理论敏感而轰动、争议。随着西方艺思想的不断引进,中国语境之中,巴赫金的一系列思想如“对话”、“狂欢化”理论逐渐得到系统阐述。“对话”理论频繁出现于理论家的口端笔际,学刊物中更是数见不鲜。面对诸种矛盾、分歧及权力运作,“对话”因采取一种心平气和、严肃公允的理论态度。承诺一种充满弹性、皆大欢喜的结局,而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任何一种理论的过度征用必然导致它自身的萎缩,“对话”理论正面临着本体化的危险。不仅如此。巴赫金语境下的“对话”理论自身,也并非无懈可击的自足体,细考之下,  相似文献   

8.
作为叙事学的对话——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核心,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分析,巴赫金深化了他的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中他性与差异性的存在使传统小说要素和叙事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话理论兴起的背景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但是,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话既是当时学者的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自从巴赫金探讨对话性之后,对话,这个具有多元价值指向的词语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开始活跃于人文主义者的视野之中。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理论”中把对话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论,认为…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交往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语言学、对话和狂欢化思想是巴赫金交往思想的核心,他通过上述思想的研究确证了人是一种语言交往的存在,并以追求人类自由平等的狂欢化社会为最终目的。他的交往思想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者分别从对话、语言哲学和狂欢化思想等方面对巴赫金的交往思想进行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本社会学是奥地利学者皮埃尔·V·齐马提出的社会学批评理论。他充分地汲取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克里斯特娃的符号学,在文本与社会之间、文本各层次之间、文本生产与接受之同、文类体系与社会体系之间构建了互文性。文本社会学将“互文性”作为其理论核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既经验又批判的社会学批评方法,可以成为中国21世纪文学理论多元化中的一元,而且还能为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和谐沟通提供一种精致而有效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与马克思交往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以超语言学、对话、狂欢化思想为核心的交往思想与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有着共同的理论热点,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3.
《课程研究杂志》2012,44(6):745-760
Traditional rhetoric attempts to find the available means of persuasion in public assemblies, law courts and ceremonials and is grounded in cultural values and beliefs. Traditional rhetoric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munities and posits education as a primary means of maintaining these communities. In contrast, contemporary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rhetoric recognize multiple cultural values both within and between social communities and seek larger unities that encompass but do not eradicate individual and communal differences. US rhetorician Kenneth Burke seeks syntheses among multiple and potentially competing persuasive acts, promotes educational practices of mutual respect and reciprocal learning and advocates a rhetor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potentially global reach. Russian literary theorist Mikhail M. Bakhtin envisions novelistic practices of polyphony, heteroglossia and carnival as modes of dialogue that embrac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ithin larger, more complex unities. These complementary rhetorical and dialogical practices support US multiculturalism and Russian transculturalism, respectively, but they also and more significantly promote dialogue across cultural boundaries as the basis of an intercultural rhetoric and an intercultural approach to curricula across a range of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14.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核心,对话理论重视人的自我意识和他者的存在,强调多元共生、差异性、相对性和未完成性,蕴涵着深厚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的修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他有着“权变”、“辩证”和“和谐”的科学修辞观 ,其次是他对文学修辞的审美追求、语法程度、逻辑理据、心理机制和游戏意味有着独到的理解 ,第三是他的接受修辞理论颇多新见 ,如“活参”、“阐释之循环”、“考辞之终始”等。可以肯定地说 ,钱钟书涉及修辞学范围之广、建树之高 ,在中国修辞学界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古代文论正在进行现代转换,而且大有举步维艰之势。根据德国哲学家J·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概念,并结合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一次思考,或许可以找到新的研究图景。  相似文献   

17.
百年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起始主要是王船山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研究、学习王船山教育思想并非自觉,其影响的表现形式多样:王船山从祀文庙,办船山书院,模仿船山史论作策论等;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的第二个阶段是自觉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阶段,此时期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的论文非常丰富,形成了热潮.但是,这种研究仍有缺陷:简单套用主流理论,多是贴标签式考察.王船山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应有路向是:一是研究王船山的教育理论,二是研究深蕴在心性之学中的教育哲学,三是研究王船山自身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From the opening of each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MRN) program, Fred Rogers invites his viewers to converse with him. MRN viewer letters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is call in the familiar and conversational manner in which viewers address the program’s host.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sample of these let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khail Bakhtin’s dialogical theorization of the conversational moment—a moment that “provokes an answer, anticipates it, and structures itself in the answer’s direction.” Along with Bakhtin, the dialogical perspectives of Roger Burggraeve, Paulo Freire, and Martin Buber are examined and applied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communication ethics at work in the lettered correspondence and on the television program. MRN viewer letters reveal a remarkable consistency in their thematic quality and constitute a field of study about the dia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ogers and his audience.  相似文献   

19.
修辞人格是一个与言说者人格紧密相关的重要的西方修辞学概念,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修辞学者就不断地对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再阐释和发展。要彻底了解这一概念,要从提出者亚里士多德研究起。对文本的解读、古希腊的前结构、亚里士多德个人经历的研究以及其作品,特别是《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参照作用,对促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人格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新理解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