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市场中高校学费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的服务价格,但教育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下的商品市场,教育市场中的高校教育有其自身的功能和政策目标,高校教育更关注的是社会收益和教育公平问题。高校学费是高等教育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学费的标准应遵照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并兼顾受教育者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高校学费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保证高等教育的机会公正。  相似文献   

2.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学费是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和混合产品属性决定公立高校学费是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具有不同于市场价格的成本补偿、人力资本投资、资源配置、信息传递功能.公立高校学费标准的政策目标是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平衡个人和社会的净收益,维护高等教育的机会公正,激发高等教育机构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视野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突出表现为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的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要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机制,健全农村公共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确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高校学费的功能停留于成本的补偿与分担。根据经济学理论,高校学费也应该实行市场定价,这不仅能更全面地补偿成本,也是促使高校提高办学效益、扩大产品供给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的根本途径。无论从成本、专业还是学生个人看,市场定价都能减少无谓净损失,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增进社会福利,改进社会资源配置,此观点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领域,必须由政府出面,运用公共财政来弥补这一市场缺陷,承担供给社会保障责任主体的职能。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公共财政职能的不完全缺位,该项制度运行中还存在资金供给不足、保障水平偏低、区域差异过大等亟待解决的制度缺陷,要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应当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该项制度资金供给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症结.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主要是由旧公共财政资源短缺、供给主体单一、农民偏好非理性等原因形成的.政府应该通过完善目前的资金供给机制、产品供给机制和全方位的供给主体结构等措施,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调研发现,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就业结构逐渐合理优化,但农业人口比重还较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生活差距仍然较大。而统筹城乡发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用于公共产品的公共财政资金筹集机制不完善,造成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大;用于公共产品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监管机制不健全,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供给和利用效率不高,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如何维护高校贫困生的受教育权已成为高等教育举办者、管理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应准确把握贫困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将助学贷款作为解决贫困生学费问题的主渠道,加大设立贫困学生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的力度;政府应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和各类基金,鼓励优秀的贫困生报考师范院校,并建立健全诚信机制,以此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缺陷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为特征的产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目前存在供给主体错位、责任不明、供给失衡、缺乏公平等缺陷,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供给的决策机制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制,最终统一城乡二元制供给体制,是克服供给体制缺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缺陷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为特征的产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目前存在供给主体错位、责任不明、供给失衡、缺乏公平等缺陷,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供给的决策机制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制,最终统一城乡二元制供给体制,是克服供给体制缺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1.
政府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公共教育财政投入既要求追求效率,又要注重公平.目前,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三级教育投资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教育装备经费的主要筹措方式有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助、供应商信贷等。通过对浙江省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分析,提出把教育装备纳入政府采购的轨道,注重营造教育装备的投入机制,解决装备经费均衡投入的问题,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对2008-2011年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投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高职教育还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个人受教育成本偏高、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未能有效实施,相关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因此,应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控制学费比例、健全资助制度,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是公办和民办高校产权差异和学费制度差异的反映。公共财政不足造成了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市场功能定位的分化。这导致学费定价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差异与质量的差异不对称、个人投资收益率的差异扩大、学费的资源配置功能弱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其指导思想,其不利于先天禀赋不足的学生,其社会福利效应逐渐降低。在公共财政能力已经增强,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该取消对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加大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消除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完善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 ,地方财政并不是中央财政的简单位移和复制。在市场经济中 ,地方财政的职能主要是满足地方公共需要、参与和优化资源配置、分级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经济运行。为保证地方财政职能的实施 ,必须建立、完善与地方财政职能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政策性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商业性金融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当前,我国政策性金融在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中的作用远没有有效发挥出来,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加强支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统筹区域发展的杠杆作用。这可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专门设立地区开发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的“投资补完”和“信用补完”的功能,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先导性投资的作用,引导大量的市场民间投资,形成良好的区域发展的资金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典型的M型层级结构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分权体制与全国性公共产品属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导致近30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从乡村自给向公共财政保障的变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演变以预算内资金增加和财政负担主体上移为特征,然而,中央政府介入程度的加深导致基层政府的预算约束软化,绩效损失不可避免.基于负担主体上移的收益与成本分析,目前可采取的策略是,在继续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的同时,逐步放弃"分项目、按比例"的转移支付方式,强化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性约束看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康小明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2):11-16,2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均面临着诸多的结构性约束问题。为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应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政策选择。即强化政府财政责任,确保法定经费足额到位;弥补市场失灵,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健全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允许民办高校合法营利,强化民办高校的分类监管。  相似文献   

19.
The coordination of state finance strategies has been widely advocated as a means of maintaining affordability in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state grants on equalizing opportunity for persistence among full-time resident students in Indiana's public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state has maintained a commitment to a balanced approach to higher education finance, with increases in state grants that corresponded with tuition increases in the middle 1990s. This investment has been sufficient to equalize opportunity to persist.  相似文献   

20.
财源建设,是各级政府根据多种财源构成的分析,进行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财政效益的一种建设行为.本着注重效益、加强监管、重点扶持、可持续发展和激励发展的财源建设基本原则,二级政府财源建设的重点为:“做大,做强,做优”工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工业在财源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支持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把农业产业培育成新的财源增长点;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服务业逐步培育成为财源主体.二级政府还要强化财源建设的保障措施和支持力度,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建立财源建设资金绩效评价和整合机制,建立并完善建设资金,包括税收及非税收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