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一般认为,新闻是"易碎品"、"速朽品",失去时效性的新闻如同隔夜饭菜无人问津。而历史一旦盖棺定论就成了"永久牌"般认知千古兴替的镜鉴。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历史是当时的新闻,新闻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新闻的积淀,新闻是历史的瞬间;研究昨天的历史,可以了解今天新闻发生的由来和走势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新闻评论被认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闻传媒的话语权,乃至某些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在新闻评论中表现得最直接、最快速、最有力。  相似文献   

3.
周曼妮 《今传媒》2013,(1):55-56
本文首先就议题所处的时代背景做阐述,其次阐明"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内涵,再简单阐述网络新闻的崛起对"新闻专业主义"带来的负面作用,然后在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本文观点,即网络新闻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促进作用,最后对全文做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新闻评论要有附加值的观点渐渐显明。而对于何谓新闻评论附加值,尚未见学者作出定义。另一方面,"新闻评论附加值"已成为新闻评论研究的一个术语。若其概念尚无比较一致的观点,那么相关专业交流将无法正常展开。斯大林曾说:"为了避免发生混乱,我们必须预先确定我们所运用的概念。"爱因斯坦也曾说:"知识的实质就在于一门专业领域的详尽的术语。"因此,有必要探析"新闻评论附加值"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虚假新闻,是社会的公害,也使媒体公信力遭到极大伤害,尤如过街老鼠必须人人喊打。对此,全国新闻单位于2010年11月起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从历史的情况看,我们与虚假新闻的斗争是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冒头就打,也要随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王硕 《新闻爱好者》2011,(6):124-125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新闻工作非常重视,提出要"努力破‘四难’: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其中,典型报道是党报常用的新闻手段之一,在发挥示范、激励、引导作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的要求,让典型可信、可敬、可亲?作为一家有着60余年历史的党报,开封日报社长期以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形成了颇有特色的"典型做法"。  相似文献   

7.
金波 《新闻实践》2011,(5):10-11
当今时代,信息是可以共享、复制的,观点却是独家的。 观点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观点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体现的是电台的立场和话语权。而广播快评这种对新闻即时评点的节目形态,在网络化、数字化的海量信息时代里,越来越显示其优势和魅力。快评是主持人或评论员乃至听众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作出的简短的广播评论,一般由"新闻事实+评论"组成,其美学特征在于"短平快".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路在何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孙阳 《新闻世界》2010,(11):62-63
民生新闻走过了人见人爱的亲民性初期,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面临"生存危机"。民生新闻到底该向何处走才能走出一条"生路"、才能在"后民生"时代继续保持活力?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现状、民生新闻的弊端、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等三个部分进行梳理,提出民生新闻"融入主流是必然趋势、强调策划是生存之本、舆论监督是制胜法宝、人文关怀是终极品格"的观点,以期能为民生新闻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史带论,展示了粤语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发展历程,提出"研究粤语新闻需要国际观",并在粤语新闻的发源地看到了如今粤语新闻发展的最佳状态。对"粤语新闻"这一历史产物做客观、深入的剖析,是粤语新闻传播研究的基础性文献。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历史:关系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铭 《当代传播》2003,(3):29-31
新闻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是理论新闻学中的基本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学界比较统一于经典表述:“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对伯纳德·罗斯科在《制作新闻》一书中宣称的“新闻根本不是历史”的观点则比较陌生。本文对新闻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了厘定,学理性地分析了经典表述与罗斯科观点的思考角度,深化了对新闻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观点新闻是当事人对事物发表的看法、评论、意见、建议,或者表达的态度、倾向、主张等的新闻。善于发现和发掘观点新闻,既是扩大新闻影响力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传媒受关注度的有效路径。随着民众的表达空间越来越大,表达的多元化而非"大一统"也得到广泛认同。代表不同人群、阶层、团体利益的各类诉求越来越多,也势必产生越来越多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如何界定?这似乎是一个看似天真的问题。因为在我国新闻理论界,68年来,一直坚持使用陆定一关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对这一观点,若干著述大都赋予“科学合理”的阐述并给予充分肯定。笔者认为,这一被长期沿用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陈守湖 《新闻窗》2013,(3):53-54
对于时下国内的都市报来说,时评已经成为其核心新闻产品。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皆开设有独立的评论版,版次位置显著,影响不断扩大。时评对媒体的主流化建设、品牌塑造、竞争力涵育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观点即新闻一般认为,中国都市报的时评热始于《南方都市报》。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率先在全国综合性日报中推出了每天一个版的时评版。2003年4月2日,增为两个时评版,分为"社论版"和"个论版"。2004年3月1日改版,变成了"社论"和"来论"两个版。  相似文献   

14.
李晓俊 《新闻实践》2013,(12):57-58
随着传播格局的新变化和各类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地市党报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地市党报如何突出"重围",打造战略新高地?从浙江省地市党报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强化新闻评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一、在思想理念上,突出新闻评论的主角地位新闻评论,素有表达媒体"喜怒哀乐表情"的称谓,起着引导舆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传统的宣传语境下,不少地市党报中,相较于其他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一般都居于"弱势地位",稿件少、版面少,是配角。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由网络评论所引发形成的"观点市场"已渐成气候,网民对评论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评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也为地市党报等传统媒体如何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和新闻报道一样,新闻评论同样记录着"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评论的复兴和趋于繁荣是这个时代赋予思考者的历史酬劳。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全频率节目改版后,广泛听取意见,并契合听众需求推出了发挥"调节润滑"作用的线性节目《讲述历史典故传承中华文明》,通过准确地讲述历史典故,正确引导听众。节目定位准确,内容生动,一经播出就获得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带来了新闻评论的繁荣。因为在社会现状"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背景下,舆论需要引导,观点需要阐述,思想需要交流,这正是新闻评论所擅长的。况且,提供精辟的观点被传统媒体人认定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独门利器。于是,报纸纷纷开辟时评专版,电视台和电台也争相开设评论栏目。但在繁荣的背后,时评的弊病也日益凸显,比如观点偏激、题材雷同、写作程式化等等,引起了时评人的警觉和反思。本刊组织的这组文章,有人民日报"任仲平"政论成功之道的剖析,有钱江晚报时评运作的经验之谈,还有杭州主要媒体时评主创人员的思考,为的是推动交流,促进探讨,引导新闻评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媒体上出现一批着眼于过去事实的独立文本,学者杨琴由此提出"史态类新闻"的概念。本文在杨琴的研究基础上,对历史新闻、档案新闻等一系列现存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试图探讨"史态类新闻"命名的用意,并从概念界定和文本写作上验证"史态类新闻不是新闻",以及从传者和受众两个方面寻找国内媒体比国外媒体更偏爱"史态类新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汤伟军 《新闻实践》2013,(12):55-56
核心阅读:媒体间的竞争重心,从"新闻"逐渐让渡到"观点",这是近年来业内出现的变化之一但是,社交媒体环境下,舆情的非理性,信息的碎片化、失实,乃至于网络舆论对现实世界的重构与改写,都在不同的维度影响着评论的准确和客观。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有必要检讨现有新闻评论在新语境中的流弊所在,重新梳理"事实"与"评论"的关系,或有助于重塑新闻评论的"权威"。新传播环境下的评论难点社交媒体环境,旧有的传受格局被结构性地改写,它作为信息披露、观点表达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王健 《中国广播》2014,(11):38-40
"新闻快评"囿于评论员准备时间短、素材有限等原因,容易造成观点偏差。本文从实战出发,分析了评论员在快评中务必把握的几个关键因素:新闻真实性、主流价值观、评论的内涵和外延、建设性观点、语气和语态、时局背景。把握关键要素,才能在评论中牢牢占据客观理性的立场和把握好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