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文艺批评是运用女性批评理论来解释和解剖文学作品的一种批评。换句话来说,它是用以女性意识为中心,来解释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批评模式。女性主义批评家重视自身拥有的思维习惯和责任,体现了女性主文艺义批评的创造性及其在理论上的一马当先。西方文论对女性主义文艺批评的发展起到重大影响。女性主义文艺批评始终跟随者女性主义运动及其而发生的女性主义文学。本文简要论述女性主义文艺批评及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中国理论界翻译、介绍了许多文学作品及其批评著作。这一流派的思想、文学批评对中国的文学及其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女性”的具体含义却很少给以明确的内涵。只把“女性”的含义做一个普遍的概化概念来应用。文章力图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阚下,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各个国家、重要流派中的“女性”的具体概念,给予一个明确的解释。以达到对“女性”内涵的多样性的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从理论上讲强调两性平等,肯定女性的价值观念。充满挑战性的强有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爱》通过主人翁简·爱的个人言说、双重性格的体现、反家庭的叙述,让简·爱顽强地一路"反抗"、"否定"了父权社会给女性施加的压力,并且在"反抗"、"否定"父权社会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孤女"到"家庭女教师"到"自立的妻子"的角色转变,从而使两性平等、女性自我的确立成为可能。简·爱的女性主义个性化特点也在大胆言说和反叛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文学究竟有哪些迥异于其他文学现象的新的特质?本文从女性主义写作主体“浮出地表”的艰难、女性主义文学作品选取角度的“小”与切入生活的“近”、写作方式上自述性叙述与身体写作的大胆采用以及文本中女性主体意识的书写等几个方面着眼,阐释了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是在女权运动的第二次大浪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该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20多个年头,作为一个外来理论,它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兴盛期。然而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日渐兴盛的同时,也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之中。不同的起因不同的背景,造成了理论移植后的“水土不服”,原本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看文学了解世界的视角,却不知何时又沦为“被看”的她者。原本是为女性提供言说自我的方法,却不知为何又成为“被说”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于莉莉 《文教资料》2009,(35):10-11
女性主义文学中一部分作品惯于塑造一组或一类女性群体,她们既是独立的.又是交叉的。人物话语权及语言符号也叠加交错,形成了共生的复调模式。复调模式的运用使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现实为底色更为客观地描摹人物及其所处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女性主义文学惯有的视野逼狭和主题思想单一等诸多局限.呈现出更高层次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在文学主题的女权表现上,它同时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学形式及其艺术法则和审美范式的全方位突破、创新上。这种突破和创新,事实上构成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价值意义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诸种文学体式的创作中,其对性别题材的全面开掘,对性别审美的大胆探索,对个人化写作的大力张扬,正体现了这种艺术突破和艺术创新的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和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无论是妇女写作还是女性主义批评都必然是‘一种双声话语’,既表征男性,又表征占支配地位;既在女性主义之内言说,又在批评之内言说”。[1](p.19)简·奥斯丁是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的女作家。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女作家要想“合法地”、有效地建构自己的话语权威,就必须借助男性主导的写作修辞和社会常规,巧妙地采用某些间接的、迂回的写作策略和技巧,采用“双声话语”的形式,从内部颠覆其权力机制,从而从文本内部呼出自己的声音,建构自己的话语权威。因而奥斯丁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层文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文论兴起以后,简.爱形象受到极大的关注,被视为反抗男权传统的一面旗帜。简.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对女性的规范要求相悖离,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但这种反叛远非后来激进的女性主义者所倡导的那样彻底,而是对主流文化有一定的回归倾向。这里,反叛与回归之间的矛盾有其合理性,进一步拓展了简.爱形象的内涵,对现代女性亦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及其特点都是基于社会性别.从长远的斗争目标来看.女权主义要用“关怀”代替“平等”这个口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女性写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遇到的种种困惑出发,指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混淆了两组关系,一是男性中心话语与男性的关系,一是父权制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同时指出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向“性别文学批评”,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由“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走向“性别文学研究”,应该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出困境的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痛苦反思时代。将两性关系上升为现代城市文化制度加以审视、批判和反思,是张爱玲时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张爱玲不仅在创作中深刻体现了反思主题的内涵,而且创造了不同于冰心时代和丁玲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的新理念,从而使她以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学理念的更新与深化,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上划出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染、林白、虹影等人为代表的“身体叙事”彰显了越来越明显的女性意识,不自觉地对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及其相应的文学意象作了历史性的回应。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身体写作本身的局限也决定了这条路并不是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文学史上,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对人类灵魂具有卓越洞察力的大师。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其出版以来对《红字》中霍桑女性主义意识的探析一直吸引着众多批评家的兴趣。在其生活经历和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影响下,霍桑孕育了女性主义意识。正是他的女性主义意识促使他在书中塑造了海斯特这样一位反叛女性。海斯特转换了字母"A"的含义并塑造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构造和男女主人公的描写,霍桑谴责了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而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在《红字》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当下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尤其在文学中有了她们自己的想法扣方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由于许多女性去努力构建女性文学,由此出现了“身体写作”。它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以争夺话语权力。但它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反而又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这一现状需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认真地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一把开启英美文学和文化的钥匙,其影响力涉及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打破父权制下《圣经》中女性形象的传统角色定位和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形象扁平化、边缘化的状态,多角度、全方位地解析和重构《圣经》中的女性形象,重构出自我意识觉醒、勇敢并具有不同层次的反叛性思维和行动的丰满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侯朝峰 《考试周刊》2008,(19):207-209
弗雷德·博兹沃斯承继并发展了加拿大动物文学的传统,以<最后的极北杓鹬>为载体,以极北杓鹬种群消失为契合点,展示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思想,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忧患,反叛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倡扬建立男女平等,人类和自然及生命物种之阃和睦共处、和谐统一的生存环境,构建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