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自由分类法探讨聋人的亲属词概念结构,并同汉族健听人比较.实验1和实验2要求聋人分别对汉语亲属词和手语亲属词分类.结果表明:(1)聋人的汉语亲属词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亲属的亲密程度和亲属关系的性质.聋人的手语亲属词概念结构也有两个维度:亲属关系的性质和亲属的亲密程度.聋人对汉语亲属词和手语亲属词的分类既相似,又有差异.(2)聋人与健听人对汉语亲属词的分类既相似,也有差异,反映了汉语言文化和手语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玲  彭玉兰 《现代语文》2006,(3):119-120
汉语称谓系统以其庞大复杂闻名于世.汉语亲属称呼语的外化是其一大特色,即许多亲属称呼语,如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嫂、哥、姐等,被广泛用应于称呼与说话人毫无血缘、姻亲关系的熟人和陌生人.  相似文献   

3.
汉语传统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汉语传统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导致了汉语亲属称谓词和非亲属称谓词数量多,系统庞大;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支配人们如何使用称谓词的精神指挥棒。作者还指出文化具有二重性,汉语的传统称谓词也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4.
傣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自然分类法,考察了傣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傣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包含5个类型:(1)婚前核心家庭的成员;(2)婚后核心家庭的成员;(3)表亲与叔伯亲长辈及同辈;(4)孙辈及旁系或姻亲子侄;(5)同辈的姻亲兄弟姐妹。......  相似文献   

5.
通过快速分类任务考察亲属的亲密程度、辈分大小及亲属关系性质三方面因素对摩梭人亲属词认知的影响,进一步验证摩梭人亲属词概念组织的结构。结果表明,摩梭人对亲属词的认知受亲属的亲密程度和辈分大小的影响,而亲属关系性质这一因素并未影响亲属词的快速认知,验证了“亲密程度和辈分的确是摩梭人亲属词概念结构的两个维度”这一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数量众多,包括血亲称谓、姻亲称谓和制度称谓。文章通过对《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的分类研究,探讨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数量众多,包括血亲称谓、姻亲称谓和制度称谓.文章通过对《林兰香》中女姓亲属称谓词的分类研究,探讨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李瑾程 《邢台学院学报》2009,24(4):57-59,62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导致了英汉语中一些词汇的不完全重合,这就是文化含义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给文化含义词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亲属称谓词是文化含义词的典型代表,以<红楼梦>中的亲属称谓词的经典译本为例,论述文化在汉语亲属称谓词英译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并探讨汉语亲属称谓词英译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亲属词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汉英亲属词反映了各自亲属体系的文化内涵,他们都有着自己国家文化的烙印,因此汉荚亲属词各自都有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使人们在交流的时候造成误解。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义素分析法比较汉英亲属语义场,可以看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关于亲属词的相同和不同。这种不同语言之间语义场的对比研究对于翻译、外语教学、外语工具书的编撰等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词属于词汇系统的基础部分,产生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较为稳固。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亲属称谓系统受汉语亲属称谓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异和转用;同时,受彝语亲属称谓影响,峨山汉语方言亲属称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的特点。彝、汉亲属称谓的互动,既体现了语言的相互影响,也体现出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1.
从英汉词序差异看长句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语词序差别很大,英语造句采用营造学手法,使用大量关系词,而汉语采用编年史手法,多用动词,从词序方面将两种语言加以对比,有助于提高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纷繁复杂的汉语亲属称谓,从"名"、"实"关系来看,有同一个称谓表好几种亲属关系的"同名异实"和同一种亲属关系有好几个称谓形式的"异名同实"两种现象。从语言自身因素来看,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受到词义、语用、方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社会情景语境使得新词语大量以词语群的方式呈现,这种快速、高频出现的新词语词群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数量,引起词群中共同语素(词)的语义发生变化,增加了词的义项或产生了语素新义,使汉语词汇呈现出多音节化的发展趋势,词群中的共同语素也随之发生虚化、半虚化。为了满足新事物的需要,附加式构词法在汉语中的比例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言学把"联绵字"的内涵界定为"双音节单纯词",导致在"联绵字"分类上关于"叠字"归属有分歧。为了教学和研究的方便,"联绵字"内涵应重新界定为"由不同音节组成的双音节单纯词",这样就可以将"重言"与"联绵字"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基本材料是词。词汇是目前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词汇识别也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汉语词汇的几种表征与加工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并且汉语词汇的横向、纵向研究发展迅速。回顾以往研究我们发现,汉语词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双字词使用频率的研究、汉语双字词语义作用的研究、汉语合成双字词的研究,以及汉语成语加工的研究。今后汉语词汇加工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出汉语词汇通达的规律以及通达过程中的眼动机制和脑机制,建立汉语词汇识别的认知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英源外来词汉化体现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诸方面,以符合中国人崇尚简约美、内涵美、风雅美的文化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7.
This 2‐year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d both concurrent and longitudinal relations of a variety of reading‐related cognitive tasks and Chinese word reading and word dictation among 187 Hong Kong Chinese kindergarteners aged 4–6. Homophone awareness, visual skills and syllable awareness were all uniquely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word reading across time, with age,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nonverbal IQ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Only visual skill and syllable deletion uniquely explained early Chinese word dictation, however. Results extend previous research on cognitive correlates of Chinese literacy and highlight the small but unique contribution of homophone awareness for early reading acquisition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汉语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含“交集歧义”语段的非歧义句作为切入口,考察了分词加工在留学生句子阅读过程中不同的理解。文章指出,留学生主要靠词语的熟悉度以及与心理词汇的匹配程度来激活句子的分词加工;语段前的提示信息对分词的启动效应不明显;合词连写对句子理解的干扰性很大,是理解错误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当增加分词连写的材料,有助于留学生理解句子,同时巩固和建构词的结构和界限,为阅读合词连写材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语法化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对某一地域内或某一方言的词汇的语法化研究则较少。毕节方言中部分词语的虚化,反映了毕节方言与中古汉语之间的联系,也是汉语实词虚化这一总体趋势的佐证。毕节方言词语法化的倾向,既是词义和语法变化,也是人们认知方式变化的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汉语众多流行热词并不都是新造词语,而是固有词语经过词义演变而来。汉语固有词语在网络语用环境中发生变异,产生同原来固有词义相区别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热词"土豪"经历网络用语的浪潮洗涤,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两方面发生改变,如今得到超强流行,是社会现实、人们心理与语言运行机制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豪"等流行热词词语生命力如何,这需要未来语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