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瓜瓜的镜子     
这天,去学校接瓜瓜的时候,发现瓜瓜气呼呼的,学校老师也一脸的不高兴,说:“你家瓜瓜今天又和同学打架了,把一个同学推倒在地上,我看他快成这里的小霸王了!希望你回家后能好好教育他!”瓜瓜上学不到半年,我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老师的抱怨。虽然我不赞成老师当着孩子的面这样说话,但每个老师都有他的教育方法和个性,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只有回去好好“教训”我的儿子。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父母们发出这样的埋怨:“现在的孩子太能消费了,花父母的钱不知道心疼。我儿子每个星期都要去麦当劳,一次不去就闹情绪,还说我们不爱他。他每个月的零花钱怎么也得300多元,不是请同学吃饭,就是买小玩具,要不就去打游戏。我们说他花钱多,他不以为然,说‘才300多元,我们每个月赚3000元多呢!’唉,孩子哪里知道父母的苦啊!”“孩子太没责任心了,自己的事情根本不放在心上。每天都好像是我们做父母的在替他上学,要为他收拾书包、带上学的用品,要帮助他检查作业。如果一次忘记了就要被埋怨,哭着说都怪我们不给他拿桌套、鞋套、橡皮等,被老师…  相似文献   

3.
我要转学     
我目前就读的学校是所谓的“贵族住读”学校,在这里读书的同学,要不是家产万贯,要不就是领导的公子或千金。我父亲非商非官,他只是位编剧,他时间安排得很紧,或许是他喜欢创作超过喜欢我妈的缘故吧,我父母离婚了,我妈说要去寻找自由,毅然决然地去了法国。这样我就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只好来这间学校住读。我爸编的电视剧,我从来不喜欢看,他总是编那些封建王朝的故事,我觉得那些君主坏透了,没什么好美化的,我和爸爸谈过几次转学的事情,他没有答应,他对我说,很多孩子想上这好学校都没条件,你能上住读的贵族学校,还有生活老师伺候,你知足吧。可他…  相似文献   

4.
那天,我和一年级的学生一起看了《按时上学》这段录像,故事中的小姑娘“王英”,克服了很多困难,风雨无阻,按时上学,成为一名得到老师和同学夸奖的按时上学的学生典范。看到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我顺势提问:“你们能像王英那样,做个按时上学的小学生么?”按照惯例,六七岁的孩子是很喜欢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的,这样的问题一般都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在一大片学生干净利索的“能”的答案中,我清晰地听到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不能”。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答案,我很意外,同学们也迅速把目光聚焦到一个男同学的身上。  相似文献   

5.
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里,3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这3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父亲:“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  相似文献   

6.
威廉·杰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对此,我深有感触。 记得1991年上半年一个中午,我在教室里巡视。走到盛剑峰同学桌子旁时,无意间发现他正用铅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地画画,我随口说了一句:“嗯,画的不错。” 星期五的早晨,我正在校门口值日。只见盛剑峰的父亲兴冲冲地来到了我的面前,对我说:“蒋老师,我听剑峰说,你讲他的画画得很好,你看,这孩子在画画上有培养  相似文献   

7.
懂你     
记忆中,父亲一直是个不懂得爱的人。自上学以来,一直是妈妈在为我忙这忙那,父亲呢,教我的老师他一个也不认得。我想,他一定不爱我吧。所以,我的心里也从来不惦记他。直到那一次,我才知道,自己误解了爸爸。我也终于明白,父爱就像一杯陈年佳酿,不用心去品味,不可能知道它醉人的香醇……那天,阴阴的,秋风裹挟着迷茫的雨,凉意袭人。我正在教室里做着该死的数学题。“富哥,yourfather来了。”“开什么国际玩笑,别打扰我”。我头也不抬。父亲从来不到学校来看我的。“石国富,你爸爸真的来看你了。”我不耐烦地抬起头,不经意地瞥了一眼门口,心不由…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我利用一堂体育课把两位学生留在教室里辅导他俩做作业,冯东明同学积极思考,认真进行计算,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我请教,在老师的耐心辅导下,他学得很好。而另一位李大强同学,脸上露出一副无奈的样子,他做作业一片糊涂,有时写错字。当晚,我将其学习情况告诉了他父亲。第二天,不见李大强同学上学,我急忙到他家里问个究竟?刚进门口,他父亲对我说:“老师不用来了。“”为什么”?“他无心上学,只记住打球,上学是没有用的。”他爸爸回答我。站在旁边的李大强眼泪横流,一边哭一边对我说:“老师,都是你害了我,爸爸不准我上学都是因为你。”…  相似文献   

9.
爸爸,对不起     
亲爱的爸爸,您知道吗?其实,您不懂事的女儿一直想对您说一句:“爸爸,对不起!”我的父亲,从小因病成了一个驼背的残疾人,长得瘦小无比,个子仅一米四左右,在别人看来,简直是一个“小矬子”。正因为如此,我从小就不愿和父亲一同出门,也很少和父亲交谈,因为我怕别人笑我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怕人家歧视我。记得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学,我一再告诉他不要去班级找我,可是父亲因为有事,还是去班上了。同学们看见他叫我,都带有讥笑的口气说:“看,小矬子!”这使我很没面子,从此,更不和父亲出门了。但是,去年冬天,我和父母回姥姥家,母亲因为有事要办,让我和…  相似文献   

10.
陶春霞 《江苏教育》2013,(11):58-58
我们班有一位小山同学,不能遵守学校纪律,喜欢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还常常无故破坏学校公物,上课喜欢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以期引起他人的关注。我找他个别交流,他告诉我:“我就是这样的啊,我也不想打他啊,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打了。”“我课堂上好像是比较喜欢随便讲话,可我没讲废话啊。我反正就这样了,从小学就这样,改不了了。”“反正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爸爸也经常打我。”从他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在家接受的就是棍棒教育,所以他解决与同学之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打架。从小学到中学,他一贯如此,自己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自己“改不了了”。虽然他的语气里有无助与无奈,也有对自己的否定,但我还是听得出他很希望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喜欢他的。于是,我跟他的家长做了电话沟通。没想到他父亲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陶老师,他又犯什么错误了?”我一愣:这是我接班之后第一次跟他沟通啊浴他怎么肯定是孩子犯错了呢?接下来,他父亲着急道:“这孩子,没法教了,你不知道,这个孩子,浑身的毛病噎噎真是的,回来我非得好好揍他浴”听到这里,我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孩子在班级用武力解决与同学的冲突,源自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在父母眼里,孩子一无是处,认为他“浑身是毛病”。在交流过程中,父亲传递的是“他没法教”。总之,在他父母的眼里,小山同学就是个“问题孩子”。接下来我通过约见、家访、电话交流等形式与他的父母沟通教育小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儿子十岁时,痛苦极了,他知道了父亲的婚外情。在儿子最痛苦的时候,是小学张人麟老师给了他勇气。年少不懂事的孩子,但凡哪个家长有了风流韵事,又被若干同学看见,那么,这个同学惨啦。儿子马永衡就是这样。十岁左右的同学常常拿儿子开涮。儿子表现好或者不好的时候,有同学总讥笑他的爸爸如何在红联超市搂着“黑嘴皮”,还有住在他们住房旁的同学,天天都在班上“发布新闻”。儿子虽然痛恨父亲的行  相似文献   

12.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三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过,这三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十六次。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相似文献   

13.
“妈妈,您就让我去李慧捷家玩会儿吧。”“不行!”您那两个伤人心的字刺进了我的心里,我只有跑进房间,扑在床上放声大哭。今天是我的同学李慧捷的生日,他特意在几天前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一口答应了他。他请的另外几个同学都去了,只有我没有去。第二天上学,我一整天总怕碰见他,也不敢正视他,因为我觉得  相似文献   

14.
王震 《现代家教》2002,(4):15-15
笔者曾碰到这样两个实例:其一,孩子吃糖成癖,刚长齐的牙已经被蛀了。当父亲告诫孩子糖吃多了会腐蚀牙,并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时,爷爷说话了:“别信那个,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你爸舍不得花钱,我这有。”当孩子哭着要吃糖时,爷爷就去给买了好几斤。其二,父亲让看了两个多小时电视的孩子关上电视写作业,孩子冲着父亲没好气地骂了一句。父亲严厉批评孩子没教养,奶奶却在一旁说:“别说了,他比你小时候聪明,你这么大时还不会骂人呢!”  相似文献   

15.
现象 李名同学的家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他的父母认为自家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邻居的素质不是很高,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孩子似乎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亦不满意,据他母亲讲,孩子很少邀同学来家中玩,早上同学经过他家门口去上学,他也不打招呼,更不会与同学结伴而行,而是先把院门关上,等同学走过后再上学。上初三了,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利用一堂体育课把两位学生留在教室里辅导他俩做作业,冯东明同学积极思考,认真进行计算,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我请教,在老师的耐心辅导下,他学得很好。而另一位李大强同学,脸上露出一副无奈的样子,他做作业一片糊涂,有时写错字。当晚,我将其学习情况告诉了他父亲。第二天.不见李大强同学上学,我急忙到他家里问个究竟?刚进门口,他父亲对我说:“老师不用来了。”“为什么”?“他无心上学,只记住打球,上学是没有用的。”他爸爸回答我。站在旁边的李大强眼泪横流,一边哭一边对我说:“老师.都是你害了我,爸爸不准我上学都是因为你。”我听后感到很愕然,难道我为他辅导功课有错吗?  相似文献   

17.
女儿出走     
一个女孩负气离家出走,母亲看见她留下的纸条,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派出所报案。但这时电话响了,是孩子父亲打来的。父亲听了这件事,沉默半晌,说:“不要闹得满城风雨,那孩子自尊心极强,等等吧。”女孩业余爱好是上网,父亲虽然不知道她常去的网吧,但有她的一个电子邮箱,于是给她写了封信:“我知道你生气藏起来了,我估计也找不到你,就让你安静地回味一下过去的快乐和苦恼吧!”一天过去了,女孩没有回音。母亲很着急,所有的亲戚朋友家都问过了,没见到女儿。她又想给女儿同学打电话询问,被父亲拦住:“不要让他们知道,孩子以后得上学,那时她面对老师和…  相似文献   

18.
两份爱心     
早上,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把阳光洒向大地。我拿着10元钱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可能你会问:拿钱干啥?捐款呗!我来到教室里,只见讲台前围满了同学。“我捐10元。”“我捐20元。”……同学们纷纷为董孝娜同学捐款。只见张建明把手里的一把钱交给老师,老师数了数说:“75元5角。”同学们听了,个个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得圆圆的。建明家仅靠父亲一人的工资维持生活,并不富裕,竟捐这么多!原来,自从学校大队部发出为身患尿毒症的董孝娜同学捐款的倡议后,建明就利用休息时间去拾废品。双休日,垃圾桶前准会出现他的身影。一天中午,他妈妈下班回来,看见屋…  相似文献   

19.
我与父亲的感情不知从何时起就浓缩在一天的几句话中。早晨去上学时说 :“爸 ,我走了”。爸爸只是轻应一声“嗯”。放学回来说 :“爸 ,我回来了。”也只是一声“嗯 ,回来了。”叫他吃饭时说 :“爸 ,吃饭了。”爸爸也是轻轻的“嗯”一声。我弄不懂 ,我们父女之间为何有这么深的一道隔膜。我不敢跟父亲面对面地坐着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我想也许是我害怕看见父亲那双被贫穷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眼睛吧。不知从何时起 ,父亲帮我做什么事都要征求我的意见。记得那次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爸爸便问“我要送你吗 ?”我说“您为什么不送我呢 ?…  相似文献   

20.
一位父亲告诉他儿子:“亚伯拉罕·林肯跟你一样大时,他每天走10英里路去上学。”“是吗?”儿子回答,“嗯,他跟你一样大时,他已经当总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