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科研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由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藏书建设问题很少有人关注,致使其不能适应文博事业本身的发展需要.为此,就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藏书建设问题,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事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天,中国博物馆事业在曲折中已走过近一个世纪。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中国博物馆事业有其存在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其存在的阶段性。关于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研讨,一直受到中国博物馆界热衷和关注。就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主导意见认为:随着各学科更趋细化的世界潮流,中国博物馆事业也必然向此方向发展,多种类型、小型多样是中国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受此影响,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必然走向分化,并游离出自然馆、历史馆、艺…  相似文献   

3.
综合性博物馆是包括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民族民俗、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内容的博物馆.我国的综合性博物馆多为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其任务是通过全面反映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历史发展、建设成就,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这类博物馆的特点是宣传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简称地方博物馆)的地方性,使其必然是地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的重要展示窗口,是地方特点的综合性展示空间。其中,对地方历史的展示是地方博物馆常设展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组成。笔者认为,地方博物馆的常设展览要向观众讲述的是独具地方特点、个性鲜明的地方历史。本文择取了四个成功案例,针对这些案例中关于地方历史展示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讨论,并力求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供实践的思路,以供地方博物馆相关研究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晓帆同志在《中国博物馆》1987年第3期上,发表了与杨之余同志商榷的文章——《试论地志性博物馆将走向消亡》。笔者反复拜读杨、杜两位同志的文章,认为:杨之余同志对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看法,有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而杜晓帆同志的观点——“地志性博物馆将走向消亡”,则对博物馆事业大为不利。也许杜晓帆同志是出  相似文献   

6.
张謇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他创立了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理论,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誊博物馆思想是在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的博物馆思想具有爱国性、教育性、综合性和长久性。时至今日,张謇的爱国主义思想仍然值得人们学习;宣传教育已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综合性博物馆仍然在发展;博物馆的长久性已得到人们普遍赞同。研究张搴博物馆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极大的关怀和鞭策梁丹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博物馆学会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在《人民日报》发表。这是党和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极大关怀和鞭策。首都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  相似文献   

8.
杨之余同志在《中国博物馆》1986年第1期上发表的"试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一文,读后感到在"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定义、内涵及发展方向等问题有商榷的必要.现将管见陈述于后,以求教于识者并杨之余同志.  相似文献   

9.
地方史志,简称方志,是一个地方行政辖区或一个地域的综合性的文字记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方志是一个地方行政辖区或一个地域的百科全书。方志除了具有存史、资治、教育等意义之外,对地方博物馆来说,还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博物馆是相对于全国性博物馆而言的,或者是相对于中央有关部门直属的博物馆而言的地方行政辖区内的博物馆。地方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陈列一个地方或某一地域文物为主的机构。在相当一部分国家中,地方博物馆的数量比之全国性博物馆或中央有关部门直属博物馆的数量总是占多数。因此,认真地办好地方博物馆,其中…  相似文献   

10.
管理与科学、技术同称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现代管理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多边缘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成力。博物馆管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博物馆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包括博物馆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与设备等诸方面。由于我国博物馆学研究起步较晚,博物馆管理学也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自成体系的社会主义博物馆管理学理论与方法,这正是我国博物馆事业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宏观讲,我国还没有制定关于中国各类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它浓缩人类的历史,再现人物的业迹,集中自然的瑰宝,荟萃艺术的精华,是观察社会发展规律、探索自然奥秘、启迪人类才智的重要窗口.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博物馆事业对于提高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博物馆事业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对烟台博物馆事业的现状和前景做一些分析和研究,对烟台地区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做一番设想,对今后发展博物馆事业,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学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博物馆学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三十多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发展的不快,博物馆的数量太少。我国博物馆事业之所以发展不快,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没有建设起一支强大的博物馆专业干部队伍。目前,我国博物馆人员的构成上,业务人员比重小,而业务人员中大学毕业生太少。文化部系统的619个博物馆中;估计大学生只占全部人员的近百分之二十。博物馆干部队伍的这种知识结构,怎么能够适应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现存史料、档案基础上,系统梳理清末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博物馆的历史沿革、筹建过程,全面阐释该博物馆组织人事、藏品管理、观众服务、社会教育等经营管理情况。研究以中国博物馆发展初创期为切口,揭示博物馆身份从“附属”逐渐向“自主”转型趋势;研究以云南地方史为切口,论证博物馆在促进社会教育、地方思想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博物馆在制度化、专业化方面的有益探索为后期博物馆事业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韩国博物馆虽然在总量上并不多,但在特色建设方面,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递方面都有着非常独到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在保存和宣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加强投入和引导,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博物馆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社会效益求经济效益;立足未来,注重儿童教育等几个方面。研究和探讨韩国博物馆的特色与实现社会职能的方式、方法,对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探索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西历史博物馆已于今年列入国家“七五”计划,为全国文教事业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博物馆。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和陕西地方特点的博物馆,现代化博物馆比之传统博物馆有什么不同点,怎样使博物馆的建筑艺术与使用功能结合起来,是我们在建设中遇到的重要课题,而这些问题却是通过对博物馆的选址、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处理、路线安排、现代化设备、以及对博物馆职能的再认识等具体问题而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已初具规模,一个以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为主体的博物馆群体已经形成。当前,提高博物馆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职能,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尽快地建立我国博物馆工作标准体系,是总结过去,指导未来,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改变落后状态和自我封闭状态的需要,是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使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这是我国博物馆界目前正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的效益,离不开藏品以及对藏品的研究.博物馆通过对藏品的研究、陈列和出版有关的宣传物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的科学管理,是博物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分支学科。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博物馆乃至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全面改革的浪潮中,更是如此。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积极、广泛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这项研究工作应当更加速地进行,以便更有力地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迅猛发展,然而博物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专业人才总数和多样性的缺乏却已经成为阻碍这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我国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博物馆是知识密集型的文化设施,博物馆的工作既综合又专业,既理论又实践,基于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的特殊性来审视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有助于对这一制度的目标定位、构建要素、内容实质、社会效益等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必将对提升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加强我国博物馆从业规范、优化我国博物馆人力资源配置、推进我国博物馆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