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那么何为"全面小康"?它和我们八十年代末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本文从"小康"入题,简单阐述了"小康"的来源及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小康"的特殊含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全面小康",它是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有着它实现的现实基础,以及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小康社会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要在本世纪第一个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由于过去我国有不少学在小康概念的使用上出现了混乱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清小康社会的本质和内涵,有必要对小康社会做出一些学理上的分析,从而在理论上澄清小康和小康社会的含义,这对于我们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邓小平曾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则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内涵及标准,对于我们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和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奋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合作为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清晰规划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比较,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对小康社会做了全面解说,也就是要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难点主要在农村。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目前农村还有大约3000万人没解决温饱问题。因此,能否建设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我们现在建设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六大还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举,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陈年安 《教育家》2004,(3):63-64
党的16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振奋人心,任务艰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的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时,把邓小平首创的“小康社会”目标模式,创造性地发展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的宽泛内涵、目标体系作出了科学界定,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上指明了我国人民新世纪新的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必经的中间阶段,同时,我国已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总体小康社会”相比,是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新世纪之初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奋斗目标。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小康水平,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标是宏伟的,也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总体上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较高水平的、全面的、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前提下,解决好制约小康社会建设的三个“瓶颈”。  相似文献   

12.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辞海》中对该词汇的解释是,“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宏伟奋斗目标,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宽裕”;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本深刻地阐述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内涵,明确指出总体小康是一种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小康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两的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立足全局、锁定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必须完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明确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步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也是确保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小康,曾是多少代人追求的梦想,今天人们在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小康生活的到来.人们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亿万人民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党的十六大又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在21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它的表现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更高的社会主义目标。它以实践的方式,直接丰富和完善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西部农民而言,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这绝不意味着西部农民不能实现全面小康,而关键的是选择正确的道路。本文从全面小康的内涵谈起,论述了西部农民的差距,西部农民有能力实现全面小康,以及西部农民的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8.
谈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标准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报告中共用了六个“更加”来强调其全面性。他说 :“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①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目标的具体标准 ,找准其实现途径。  小康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是指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 ,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 ,但还不够富裕 ,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里,小康社会是指什么样的社会?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什么样的社会?其衡量小康社会的生活标准的主要量化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在学习之前,我们首先通过四个事例的讲述,来帮助大家理解两者的涵义。1.大家都知道2002年的早些时候,国家队足球运动员孙继海由我国实…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传统社会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大同、小康曾是炎黄子孙世代希冀向往的社会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合理因素,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予以科学的扬弃。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圆中国人民的“大同、小康”之梦,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开创了惊世的伟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实现了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统一,揭示了小康社会在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