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校教育是被时钟控制的。课程表就是这种控制的表现,教师、学生在校一日,便受其支配一日。然而限于传统的视野,即使在实行课程改革的今日,许多学校和研究者往往意识不到这里有文章可做,或者不屑一顾。然而当把目光转向别国的教育改革时,却发现这个"螺蛳壳"中还是有许多"道场"可以做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上世纪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课程理论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世界各国随之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学生的个性发展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何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表成了课程改革的关注点。在这方面,很多国家已经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然而,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是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表还是沿袭了凯洛夫时代的教育传统,只有个别学校对课程表进行了改革的有益探索,使个性化的课程表得以实现。然无论是旧有的课程表还是新式的课程表,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信息,需要我们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表的制定必须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美国较为流行的课段式课程表、循环式课程表、增减式课程表和选课式课程表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研制的,本文力图通过考察和分析这些富有弹性的课程表,为我国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课段式课程表是美国学校最为常见的一种弹性课程表,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项中学教育改革实践,对美国课段式课程表的经验介绍能为我国课程在学校层面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课段式课程表是美国学校最为常见的一种弹性课程表,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项中学教育改革实践,对美国课段式课程表的经验介绍能为我国课程在学校层面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课程表由学校根据国家的课程计划制定,师生没有任何建议权和选择权,只能无条件的执行,体现的是"课程本位""学校本位"。其实,在制定课表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课表进行一次改革,排"活"课程表,注重"教师本位""学生本位",使课程表更"人性化""合理化",优化教育资源,实施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等专业学校编制课程表的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表编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多年的编制课程表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课程表编制工作不是简单的数字排列组合.对于一所中专学校,由于各专业之间联系密切,课程类型复杂,授课面相互交错,其课程表编制受到许多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使得课程表编制工作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高效、周密的课程表,以达到建立优良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我们教学管理人员急需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是我编排课程表工作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课表de编排     
课程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调度表”。课程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编排课程表首先要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所排出的课程和活动应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编排课程表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上午的一、二、三节教师和学生精力比较旺盛,应安排重要的或难度较大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而每天下午学生和教师容易疲劳,星期六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容易分散,应安排一些较容易接受的课程,如实验课、体育课、选修课和考查课,星期六还应注意安排作业较少的课。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4日,汉网上公布了一张名为"想得美"的课程表,它出自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小男生之手.除了电脑课、体育课、机器人制作等常规课程外,他每天都安排了与"玩"有关的课程,比如周一是"玩游戏",周二是"痛快地玩",周三是"继续玩"……此课程表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国家课程政策的引导下,学术界开始从理论上探讨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开发的一系列问题,各个民族地区也在争先恐后的开发自己的地方课程.然而,从近15年来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的状况来看,大多数都没有将地方性知识融入地方课程之中,没能发挥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功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逐渐沦落成学校课程表上的装饰品,背离了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建设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洁英 《教育研究》2005,26(8):32-35,57
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12.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省郑州、新乡、濮阳12所中等职业学校1133名学生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对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讲课、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训实习的效果等比较满意;对在校学习和生活、总的课程门数与安排、基础文化课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基本满意;对课程内容难度、职业指导课与素质类课程的设置、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等方面不满意。针对调查结果,应该合理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适宜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建设;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出发,以"比较课程与教学论"为切入点拓展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国的发轫、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试图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学术共同体,并通过课程理论研究的突破,在世界课程界形成一定影响,旨在为了中国课程学派的崛起.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关于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的观念与主张。在当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呈现出从“权威管理”向“民主管理”、从“主客实践”向“交往实践”、从“共同课程”向“共有课程”的转变。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责的分配变化,而且也体现了学校课程管理价值择取的深刻变革。全面把握和自觉实践新的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面临的意义重大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伴随教育学说的引入,西方课程理论在中国得到引进与传播。当时传播最广泛者当属美国课程理论,主要分为杜威代表的哲学派与博比特、查特斯代表的科学派。民国时期传播的美国课程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本质理论、课程编制理论、课程实施理论三方面。其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论学科的发轫、推动了课程理论的演变、助推了课程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印度贯彻新时期教育政策,对高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结合,课程内容强调多样性与应用性结合,课程管理强调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课程评价强调多样性与现实性结合。本文总结了印度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分析了印度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课程的公平性取向、民族化取向、职业化取向。  相似文献   

18.
Discourse and the new didactic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study examines ways in which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a culturally‐sensitive curriculum may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ing sense of ethnic identity. It uses a narrative‐inquiry approach to explore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e and curriculum in a Canadian inner‐city, middle‐school context. It considers ways in which the curriculum may be interpreted a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tudents’ home and school cultures.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school community made efforts to be accepting of the diverse ethnic, linguistic, and religious backgrounds that students brought to the school. However, examination of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school curriculum events and activities revealed ways in which balancing affiliation to their home cultur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biding by expectations of their teachers and peers in their school context could be difficult. The stories highlight ways in which curriculum activities and events may contribute to shaping the ethnic identity of students in ways not anticipated by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发展的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本研究以上海市新会中学为个案。  相似文献   

20.
社区是美国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儿童学习的“第二课堂”。我国因为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疏离、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社区文化欠发展等原因,社区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利用。唤醒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意识、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转化机制是我国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