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散居回族经济既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回族经济不可分离的主体,它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散居回族经济是伴随着散居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散居回族经济的发展是由散居回族经济的主体即广大散居回族劳动者的居住状况、劳动条件和发展环境所决定的。从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长达近千年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2.
回建 《档案天地》2009,(7):46-49
(接上期) 第五章 散居回族经济融合提升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散居回族内部经济发展中的融合提升 一、以内部的合作化提升散居回族整体竞争力 (一)内部合作化是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散居回族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基本上是在市场引导下自发发展起来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因而具有范围小、层次低、扩展慢的特点。许多地方把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化经营看作是将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回建 《档案天地》2009,(2):47-52
二、散居回族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散居回族产业结构是散居回族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它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部门的出现,人们用于研究产业的变化而创立的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4.
回建 《档案天地》2009,(3):47-53
一、散居回族村庄经济结构调查分析 散居回族村庄经济是散居回族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统计.全国共有回族人口9816805人,其中居住在农村人口5369712人,占回族人口的54.70%。可见,居住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回族人口还占很大比重.而散居回族中村庄经济发展也是其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5.
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散居回族经济区别于其他民族经济的最显著的特点和标志,也是散居回族经济最具个性的地方,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的本质特点。散居回族经济特征是指由散居回族劳动者素质、散居回族经济的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以及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经济理念、经济活动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组合而成,反映了散居回族经济个性的经济象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6.
徐占品 《青年记者》2012,(15):71-72
流散观众的涵义与特征 "流散"(Diaspora)又可译为"离散"、"散居"、"侨居"等,最初是指东方古代犹太国人民在亡于巴比伦之后,被放逐、散居国外的历史境遇和文化选择.一般来讲,流散指的是一些人游离于宗主国和居留国之间的生存状态及其文化心理.这种流动的和散居的状态正好赋予他们一种独特的视角,可以从外部来观察本民族的文化,从局外人的角度来描写本民族/国家内无法看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回建 《档案天地》2009,(4):45-45
(二)散居回族传统经济特色需要在工业化背景下拓展 在历史上,散居回族经济发展在产业选择、技术更新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在商业方面,回族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和杰出的经商禀赋。回族商人的经商禀赋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回族的先民来自波斯、阿拉伯商人.子承父业.其后裔大多以经商为生.另一部分人虽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而改行从事农业生产.但仍保留兼营商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在广泛的散杂居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认同。婚姻仪礼是人生重要的过渡仪式,回族婚俗也是当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詹姆斯·凯瑞首倡的传播仪式观的理论视角,分析散居回族在民族婚俗逐渐失落后,如何使用象征符号和外在表征丰富婚姻仪礼,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复杂的文化认同。并探讨回族婚姻仪礼现场的文化共享,如何影响了当地回族社群的内部秩序和回族仪礼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回建 《档案天地》2009,(8):39-47
(二)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散居回族资源利用率 我国回族散居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在全国资源地理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散居回族地区生物资源复杂多样.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所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不仅是散居回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二、散居回族的空间分布与地缘联系基于上述原因.散居回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地理多样性和人文区位的过渡性特点.与汉族在全国范围混杂居的格局.不仅为回族共同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区位条件.而且演绎出回汉族际关系的重要性及回族在中华民族总体关系格局中的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1.
回建 《档案天地》2009,(1):52-55
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多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法和形式。其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素分配和使用的方法和形式。经济增长方式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经济要素的不同组合和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散居回族经济增长方式是散居回族经济不同要素的组合.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12.
清代,在回族聚居地之一的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回族所固有的传统饮食习惯在积极吸收周边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元素的同时,大量引入并采用中国内地各大菜系的料理手法与技艺。这种变化的出现与长期存在于本质上既是基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与框架在清朝时期正式形成,又成因于从元至清近四百年间回族文化不断融入中华文化的"本土化选择"。这一过程最终使得回族的饮食习惯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并与回族在中国境内呈现出广泛分布、同各民族杂居的实际情况相映照,更加具有地域上与文化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去年,回建先生由唐山改任邯郸。十月,途经拜望,见赠《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一书并嘱为评,当时并未多想,竟贸然应允了。回来读罢全书,大为后悔。一来,我不懂经济学;二来,对回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也只限于多年前参加民族工作检查时的一些肤浅接触。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支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口位居第三位的回族。她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更具明显特色,既传承着伊斯兰文化的优良传统:又有机融合于中华民族总体发展之中。中共唐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回建(回族)同志,曾两度在孟村回族自治县担任主要领导,现身处繁重岗位、笔耕不辍,以《中国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研究》为题,完成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观全文,立论高远,研析深刻。富有新意,材料详实可靠,可说是一部融历史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力作。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我们通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参考意义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从本期起,将连载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也是信仰民族和人口较多、影响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宗教之一。在回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起了非常重要的凝聚和纽带作用。在回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在其物质、精神及制度文化的各个层面,伊斯兰教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服饰文化就是鲜明的例证。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利芳 《大观周刊》2012,(42):10-11,30
彝族的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彝族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人民的规范习俗、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以来,在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彝族的毕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彝族的毕摩文化进一步受到冲击.彝族毕摩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困境.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承保护毕摩文化.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不是短时期可以解决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彝族毕摩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论述.说明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受到冲击。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并使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等到彝族毕摩文化消耗殆尽的时候才开始注重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竞争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推动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大众传媒对文化建设的导向以及引导功能出发,对大众传媒的文化建设进行相关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民俗研究     
《全国新书目》2013,(5):35-38
传承与固守--当代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沈再新著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0552.00ISBN:9787510047299本书共包括九章内容,主要内容是论述中国及湖北回族散杂居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梳理沔城回族的源流和民族关系史;讨论回族散杂居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回族的发展的意义。介绍了沔城回族镇的区位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物产、历史沿革;通过分析当地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和基本社会情况,彰显沔城回族镇的多元文化特征等等。东南民族研究(第2集)蒋炳钊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0158.00ISBN:9787561545201  相似文献   

19.
张一靓 《大观周刊》2011,(24):57-58,60
河南开封地区是我国回族散居地区的典型代表,在民族教育方面,近十年来开封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之处。就开封市的教育问题加以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主流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并且这种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作为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媒体,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塑造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