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最早的传本为明未钱氏门人瞿武耜刻本。然此明刻本以及源于此本的清初钱曾笺注本(仅诗20卷)、宣统二年邃汉斋排印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明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钱仲联标校本在卷1《临淮田舍题壁赠王鹤年》诗末句“生取”下均脱去四字。近读潘重规著《钱谦益投笔集校本》(1973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附《王烟客手钞钱谦益初学集考》,言抄本中此诗完而不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内涵有古今之分,不宜模糊;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的文本"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是目录学两大基本内容,不宜混而不清;目录学中的书目分类应分为综合性书目、专门性书目两大类,不宜再继续所谓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等旧的分类方法;版本学中的版本分类宜分为写本与印本两大类,其下写本再分为稿本、抄本、影写本,印本再分为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刻本之下再根据时间、地区、主体、工艺等划分类别,这样方可层次清楚、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遇唐明皇”事,史料来源欠真实,发生的地点欠真实,同时也不符合孟浩然的思想性格,因此是不可信的。说孟浩然“好乐忘名”,也是不符合孟浩然的思想实际的,孟浩然之所以不赴韩朝宗约,主要是因为他对韩朝宗之荐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之所“立言”,版本甚多,然有明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和明崇祯施氏刻本《阳明先生集要》乃为显本,两本各有殊同,皆为读研阳明思想学说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孟浩然《春晓》的解读多有错误,比如把“春”字的概念扩大为“春天”,把“啼鸟”偷换为“鸟啼”。在主旨的解读上,不论是喜春还是惜春,都有不成立之处。结合孟浩然的一生考察,此诗隐喻着孟浩然的生平经历,是其看待人生矛盾的潜在心理写照。  相似文献   

7.
《城口厅志》应只有一种版本,即刘绍文主持的道光24年刻本。所见三种印本中,四川本印刷时间更早,书版的毁损程度较轻。城口本、重庆本印刷时间约晚50年,书版的毁损程度较重,但印刷质量较好,内容更完整,并增补有少量光绪年间的材料。城口本中的补正出自近人,讹误较多。  相似文献   

8.
从现存4首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可知,两人交游颇为密切,孟浩然对李白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孟浩然、李白都是盛唐复古诗学的代表人物。“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是孟浩然复古诗学的总纲领,他标举“风雅”“六义”以革除齐梁的颓靡文风,继承了陈子昂等人关于比兴寄托的思想。在创作上,他强调伫兴而作,追求一种以“清”为突出特点的风格。孟浩然在创作实践上以五言为主,前人称其“大得建安之体”,突出表现为五律一体中“以古运律”的创作特点。无论在复古诗学观念,还是重五言轻七言,以及在五律一体中表现突出的“以古运律”的创作实践,孟浩然和李白都堪称同调。  相似文献   

9.
刘晶晶 《美育学刊》2021,(2):I0009-I0009
葛承雍是研究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学者,他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这部五卷本的恢弘巨著,包括《交流卷:绵亘万里长》《民族卷:胡马度阴山》《艺术卷:拂菻花乱彩》《宗教卷:番僧入华来》《胡俑卷:绿眼紫髯须》,以文物与文献相印证,以考古与艺术相结合,揭示出一系列隐秘不彰的文明交汇的史实。  相似文献   

10.
严粲所著《诗缉》现存刻本中比较重要的有元刻本、味经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等。通过对以上各种版本的比较,可以发现北图珍本丛刊中影印的味经堂本《诗缉》错讹较多,对其谬误之处予以纠正,以供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1.
元代的私人藏书虽远不及宋和明,但也对中国优秀的藏书文化传统多有继承,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证,亦反映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了韩愈的神化,唐宋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以及韩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合力而促成了韩愈这一"唐人宋神"文化奇观。  相似文献   

14.
黄乐乐 《美育学刊》2020,11(2):116-120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一批无款写真头像《明人十二像册》,是中国写实画的一座高峰。对于这个像册的绘画风格,现当代学者多半都偏向认为是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但经与西方圣像画比较研究,像册仍属于中国本土的绘画传统,受到了宋代山水画和花鸟画高度写真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钱穆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宋代地盘比唐代小,而经济却比唐代发达,财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不贫,甚至还富一些。如从军事实力论强弱,宋比辽、金稍弱,进攻之力不足,防守则有余。和西夏比,实力还略强一些。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惟有宋能抵抗数十年,从世界角度说,也可算是数得上的强国了。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和东晋相比,地盘差不多大,经济则要发达得多,东晋并没有称"积贫积弱",为什么单单给南宋扣上这顶帽子呢,显然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6.
"一尘不染"最早来源于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初品中菩萨释论》卷八,其最初形式为"一尘不着身",宋代的时候最终固定为四字格"一尘不染",在历史上还有"一尘不立"、"一尘不受"、"纤尘不染"、"一尘不到"、"不染一尘"等众多形式,因为音节对称、音韵和谐、通俗易懂、强调性强等原因在竞争中取胜,发展到现代,意义扩大,多含有褒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宋代中央官学是全国士子向往的最高学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人才,宋代统治者在教育上积极推行各项改革,自上而下地推行了以教法改革活动为重点的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推动了宋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庆历兴学中的苏湖教法和分斋教学改革,拉开了大规模兴学运动的序幕,熙宁兴学的太学“三舍法”引导宋代中央官学的教学改革走向深入,崇宁兴学恢复和发展了熙宁兴学的某些措施,促进了宋朝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法改革活动是宋代中央官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兴学的基础,虽然受到政治因素的诸多影响,但是在推动宋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上的价值还是应该称道的。  相似文献   

18.
葭芦寨的进筑是宋神宗年间“占尽山界”,构建横山屏障的重要环节。元丰五年(1082),鄜延路经略司从西夏手中夺取葭芦岩并修建为寨。由于该寨孤悬敌境,粮饷转运困难,而在元祐年间(1089)经朝臣辩论,议定与其他三寨一并归还于西夏,换取俘虏。绍圣四年(1097),该寨为北宋所夺回,并再度进筑。为便于保护葭芦寨及其周边耕地,联通河东路与鄜延路、麟府路的联系,北宋在葭芦寨周边另外修筑了数座堡寨,并在元符二年(1099)升葭芦寨为晋宁军,领县二、堡寨十座。皇统二年(1142),金军攻克晋宁军,并先后将其改为晋宁州、葭州。金末,有着关陕门户地位的葭州战火不断,最终被蒙古攻克。  相似文献   

19.
宋代杜诗学的发展历程,变动不居而异常复杂。在这一发展史的横剖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因素,即文献上对杜甫诗集的整理,文化上对杜甫人格的尊崇,文学思潮上对杜甫诗法的追慕,三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都包含了变的因素,共同构成三维一体的宋代杜诗学横向谱系。杜甫地位在宋代的确立,是三个因素的合力所致。文献流传、文化转型与文学嬗变,共同促成了宋代杜诗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二程政治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丰富的思想渊源。历史背景指自唐代之后门阀士族的衰落与新官僚制度的形成,同时北宋政权的羸弱使得面对异域入侵时逼显出民族和国家意识的提高。思想渊源是指宋代之前的文化思潮对其学说的影响,主要是魏晋以来玄学与佛教对儒家名教的冲击和挑战。二程在构建新的哲学体系过程中,既批判又吸收了佛道两家的哲学资源,同时又自觉地对原始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理念予以发挥,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哲学在整个宋代道统重建和儒学复兴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