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信力确实是当下每家媒体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严肃问题,其中的核心之处就是"信".没有对法律的信仰,人们就无法看到公正.同样,媒体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对真相的真实反映,就无法获得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如果失去了公信力,可以说一天也办不下去! 公信力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一项事业甚至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核心力,媒体也不例外.如果媒体失去了公信力,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我们对读者、听众的拥有量.一个不被读者、听众信任和喜欢的媒体,是无法在世界上立住脚的,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张大革 《记者摇篮》2009,(10):24-24
“所谓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提供客观、全面、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凝聚在媒体上的普遍认同。”公信力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媒体一旦没有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受众,也就没有了生机。因此,提高媒体公信力成为媒体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传媒改革以来,媒体自身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由于新时期下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与错位,对媒介公信力造成了损害,而公信力又是媒介的立足之本,没有完善健全并时刻恪守的新闻职业道德就不可能营造出令受众信服的媒体公信力,一个媒体乃至一个社会都会产生信任危机,所以对新闻职业道德与媒介公信力研究的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5.
努力提高媒体的公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说过,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媒体的公信力问题不仅事关媒体兴衰。而且事关舆论引导大局。在充分分析影响媒体公信力因素的基础上,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媒体的公信力,从而避免媒体在自身发展和舆论引导中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的媒体公信力现状来看,研究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问题很迫切。  相似文献   

6.
诚信对于媒体至关重要,它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如果媒体说的话言不由衷,或者话语与人们生活常识相悖,就没有诚信可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过,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媒体的公信力问题不仅事关媒体兴衰,而且事关舆论引导大局。在充分分析影响媒体公信力因素的基础上,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媒体的公信力,从而避免媒体在自身发展和舆论引导中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的媒体公信力现状来看,研究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问题很迫切。从国内学者引用的几份有关美国的媒体公信力现状的调查数据来看,有一个一致的结论,那就是美国媒体的公信力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一个数据是美国芝加…  相似文献   

8.
诚信对于媒体至关重要,它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石。如果媒体说的话言不由衷,或者话语与人们生活常识相悖,就没有诚信可言。  相似文献   

9.
媒体公共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决定了媒体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价值.传播学者对媒体公信力早有认知与研究,但对其定义至今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媒体公信力的多元化内涵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解释,提出媒体公信力实际上包含三个细化的研究主题,即信源可信度;渠道可信度;信息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品质与能力。公信力是媒体的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体的“信用”问题,可信赖是最重要的公信力维度。同时,公信力也表现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公信力的形成,贯穿于传播的整个过程,观众对媒体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在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予以评价,就形成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6,(23):38-38
“媒体崇拜”的破除是社会的进步。公信力危机则是社会发展对媒体做出的惩罚和对媒体下一步发展提出的训诫。当社会声讨媒体公信力缺失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时,就必须追问媒体流失的究竟是谁的公信力.媒体公信力是怎么流失的.只有对症才可能病除。  相似文献   

12.
提高媒体公信力,提升舆论引导力,是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公信力是媒体的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体的“信用”问题。观众对媒体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在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予以评价,就形成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强弱,取决于受众对报道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3.
贾中兴 《青年记者》2006,(12):67-67
公信力是新闻传播的生命所在,它的基础要素是客观真实性.没有了客观真实性,新闻的生命之根也就失去了,它对社会进步的正面助推力量也就失去了.缺乏公信力的新闻信息会像谣言一样蛊惑、误导公众,对社会的发展将形成负面的阻碍力和破坏力.而恰恰就是在这一关键性问题上媒体和新闻人却做得不尽人意,公信力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影响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李鹏 《中国广播》2016,(2):96-96
广播互动类节目的样态决定了主持人与听众交流过程中的即兴特性。如果在应对方法和语言表述上不够准确和恰当,对节目和主持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在主持过程中,哪些话不说为好呢? 一、消息来源不可靠的不说 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灵魂,没有了真实就没有了媒体的公信力。主持人编辑整理新闻素材时,务必确认消息来源的真实性,无法确定的不可采用。  相似文献   

15.
一、公信力缺失的恶性竞争危害媒体环境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是媒体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如果没有了公信力,媒体的权威性、信誉度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媒体人尊崇媒体的社会价值和作用,并以自身的职业表现为之添誉增彩。他们知道,传播一旦缺失了公信力,媒体就什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17.
郑世杰 《新闻传播》2006,(11):51-51
从目前媒体的实际操作看,有相当一部分舆论监督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虎头蛇尾,不了了之,造成这种被动局而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没有对舆论监督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策划,这就应了那句“凡事项则立,不预则废”的名言。舆论监督的失利,无疑是对媒体公信力的挑战,而这种公信力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竞争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媒体人应该反思舆论监督失利的原因,找出破解这一难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媒体舆论监督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三贴近”诠释了“媒体公信力”全新内涵,首先就在于它强调了媒体公信力要始终建筑在群众利益之上,建筑在媒体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上媒体公信力时刻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媒体一旦背离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其公信力必然受到伤害媒体打造公信力的手段很多,其基本原则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基本目标是增强媒体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权本来是作为公众权利的一种体现,媒体一旦拿这种公众权利与金钱交换,事实上就是一种“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只要存在,媒体就不可能有公信力可言  相似文献   

19.
反思公信力     
如同人性并不必然向善一样,媒体也并不必然就有良好的公信力,反而更容易向恶的方向演化,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当前的媒体公信力状况就不容乐观。媒体公信力的形成是媒体通过报道在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是动态的。和人有好坏之别一样,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媒体公信力状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谁的媒体公信力高,让受众更相信,谁的议程设置就更有效,就能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