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纪念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史为鉴,表达中国人强硬的姿态。""纪念甲午战争,就是要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提醒国人要发愤图强。""甲午战争是局部战争的缩影,但是对中国、日本的发展都有影响,纪念甲午战争要注重探讨战争本质。"这是2014年9月14日上午,日本龙谷大学名誉教授、厦门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卓南生先生在厦大新闻传播学院会议室主讲"甲午年谈纪念甲午战争的意义"之前,在场的与会者各自抒发的观点。今年是甲午年,我们该如何纪念120年前这场影响深刻的中日甲午战争?在"厦大新闻学茶座"上,卓南生教授为50余位与会者带来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2.
邵雍 《历史档案》2001,(2):114-119
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在此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民间有很大潜在势力的会党有何图谋,会党有何表现,战争的结局对会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是中国近代会党史应当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期把会党史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张博 《青年记者》2016,(5):104-105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两场战争的爆发虽然相隔近40年,但其内在逻辑一脉相承.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其在近代最早发动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中建立起来的. 近代日本大众媒体沦为战争工具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大众媒体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与战争相关的报道中,煽动了民众对战争的狂热,反过来刺激了大众媒体进一步做出煽动性的宣传报道.这样的结果就是:近代日本大众媒体罔顾事实,营造甲午战争的种种“大义名分”,最后却连自己也沉醉其中而信以为真.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是中华文化圈内的战争。中国文化本来像一株大树,天热的时候人们都想到树下乘凉,不热了,可能就嫌它挡光,斫之而后快。可以说,日本文化就是在否定、反抗、破坏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对日战争赔款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成毅 《历史档案》2000,20(1):106-112,,135,
187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领土台湾,1894年日本排起了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也充当了先锋,日本发动和参加的这些侵略战争每次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终。根据18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的关于战争的国际法准则,交战双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主要条件之一是战败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战争赔款。兹就中国近代对日本的三次战争赔款作一概述。一流球事件赔献──日本初尝战争索赔甜头琉球王国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以来就与中国保持着较为密切和稳定的宗藩关系。日本在16世纪末也强迫琉球向其人贡,使流球在事实上形成了对中国和日…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时期,全盘接受西方"国际法"的日本成功将其运用于甲午战争实践。以史为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国际法心态,对法律战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于春梅 《历史档案》2007,(3):77-81,87
甲午战争爆发后,官僚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就战略准备方面如何战胜日本侵略者纷纷献计献策.一些人认为中国要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坚持持久战.要持久战就必须做到"战必有备",即充分动员人力、财力和兵力.  相似文献   

8.
1894年(甲午年)7月25日日本军队对中国陆海军发动突袭.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方面不敌日军.最后,清政府于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被迫与日本签订了结束战争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为:割让台湾及所属岛屿;承认朝鲜独立;赔偿巨额军费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等.随后,杭州划定了租界.  相似文献   

9.
吴臻 《上海档案工作》2014,(11):F0003-F0003
日本明治二十几年(1896),东京春阳堂出版了一套《日清战争绘卷》手绘本,记载了日军丰岛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以及与清军鏖战于黄海、辽东的种种侵略行径,从日本方面全景展现了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0.
一份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时期在台湾出版的日文版报纸——《台湾日日新报》最近在泾县发现,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又一物证。  相似文献   

11.
魏聚刚 《兰台世界》2012,(25):36-37
从1898年到1914年这段时间,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中国的结果,使得中国朝野认识到,只有学习与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在列强环伺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半岛的行动,直接加剧了中国国内学习西方现代制度的紧迫感,同时也使日本成了一条更易被接受的通向西方化的道路。学生的出国始于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太远,代价高昂,于是出东洋留学,学习东洋近邻日本的军事、实业领域的经验,便成为一条捷径。在20世纪的最初10年中,中国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很可能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留日学生中产生了民国时期中国的第一代领袖。  相似文献   

12.
回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的121年,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主权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大量史料显示,钓鱼岛列岛至迟到中日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一直是未被日本窃占的中国领土。笔者积40年之心血庋藏大量地图,这些地图来自欧美、日本、台湾、香港,其中不乏有关南海、东海、钓鱼岛的古旧地图,现甄选六幅呈现世人,以此档案文献见证钓鱼岛(尖阁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3.
你见过日本侵略侵略中国的军用地图吗?你知道日本侵略怎样用空头的军用钱币和战时国债掠夺中国财物的吗?你想了解日本侵略是如何大肆宣扬他们的侵略罪行的吗?你希望再次重温日本侵略被押上历史审判台时的狼狈相吗……这里,有一批珍贵的字和图片资料.将如实地告诉你这段真实却残酷的历史。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走进这位———  相似文献   

14.
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1895),日军派出不少间谍潜入中国,到处搜集情报.这对他们打赢甲午战争起了不小的作用.不过,也有不少日本间谍在中国落入法网,命丧中国.例如,清政府破获的三起日本间谍案中,就有五名间谍被处死. 石川伍一案 石川伍一是日本秋田县人,1866年出生.青少年时期,他就读于兴亚学校专攻中文.1884年来中国上海,在日本海军大尉曾根俊虎手下任职.三年后,他被派往日本在华的秘密情报组织——汉口乐善堂.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时期,欧美新闻舆论对中日双方的战争爆发和进程是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对欧美新闻舆论的忽视导致了其决策的失误以及国际地位的下降。日本则充分利用了欧美新闻舆论,极大地帮助了其新兴形象的树立、战争罪行的掩盖。中日两国对欧美新闻舆论的不同态度,直接导致了战争的进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房永兴 《兰台世界》2006,(11S):60-61
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民族战争虽迭遭挫败,但尤以1894年甲午战败带给中华民族的撞击最为剧烈和惨痛。正如张季鸾在《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序言中指出:“国家之可危可耻龠年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一旦而败于蕞尔,且靡有孑遗,浸至赔饷巨万万,割全台以求成,言之真可谓痛哭流涕者矣”。“甲午中日战争为我国转变的一大关键”.不仅震动了古老的中国社会,而且使中国对外局势急遽恶化,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关于翁同觫、张謇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与影响,历来瓠贬不一,毁誉参半。笔者不揣翦陋,拟就二人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与功过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1894年的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甲午战争,日本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世界经典战例,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弹指问,樯橹灰飞烟灭”,令人扼腕叹息。战争的结果导致了中日两国此后百年国运的改变:胜利者迈入了近代列强的行列;失败的一方不仅承受割地赔款之辱,且刚刚开启的近代化进程亦被拦腰打断。  相似文献   

18.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19.
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正式订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等地给日本,并赔款二万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20.
近代史上,中国遇到了两个穷凶极恶的敌人,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就是日本。前者割去了中国北部大片沃土,后者的侵略与残酷更令人发指,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的典型事件。日本是一个岛国,狭小的地域养成了复杂的国民个性,充满欲望又好勇斗狠,在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没有断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