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书局本《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范成大传》,这篇传文共计1500余字,以时间为序简要介绍了传主的生平,是研究范成大的基本材料之一,其主体论述大致符合史实,然其部分细节叙述也有失实舛误.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材料具体考订出传文有10处失实,通过辨析对其进行修正或补缺,试图更为准确地勾勒出传主范成大一生的行迹.  相似文献   

2.
《胡适传》终于问世,欣喜之余,我愿与读者有些感情的交流。我也许孤陋寡闻,总觉得中国现代文化思想领域,象胡适先生这样一位名震一时的风云人物,至今没有一部较详尽而完整的传记,实为憾事。曾见过台湾学者毛子水先生撰写的几篇胡适传,包举一生,文字简约,却也难免粗略。李敖先生的《胡适评传》,规划十大册,写的颇为详尽生动,可惜只见到第一册,其中偶有戏谑笔墨,难免轻浮之诮。胡颂平先生所编胡适年谱(简编和长编),收集整理了相当详尽的资料,为我们作传记的人提供了许多方便。至于胡适本人的《四十自述》、《我的信仰》和  相似文献   

3.
清代刘大櫆的《乞人张氏传》,其传主,既不是达官显贵,也不是文人墨客、富商巨贾,更不是“龙子龙孙”,而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女乞丐!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和胡适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缘分。本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先后发表过《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和关于论“墨学”的论著,胡适后来在《四十自述》中说,他的书,“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正如《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作者罗志所指出的:“胡适治学极受此文的影响是无疑的。” 1918年11月,经友人介绍,梁启超和胡适在天津首次相会,相会的机缘不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来因校注《醒世姻缘传》,在搜索、对比该书的木刻本时,于2004年10月20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意外发现一部未见于著录的本子,上有胡适先生的题记,并有数条批语。这部《醒世姻缘传》列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普通古籍目录中,判为同治庚午(1870)年刻本,24册4函。  相似文献   

6.
邬和镒 《图书馆论坛》2000,20(3):92-93,95
“中国名人读书生涯”丛书,已出版《毛泽东读书生涯》、《鲁迅读书生涯》、《胡适读书生涯》等11本。这套丛书属传记类,一般来说,侧重写传主读书、治学、著述及其方法。但人生道路不同,更兼“文无定法”,故传主生活经历的取舍、写书方法的采用不尽相同,多依传主的实际情况而定。人,不能离开社会,他必须在当时的社会中走过,故翻阅这套丛书,不但能了解、认识传主(尤其是他们的成才之路),而且能学到许多近代现代历史知识,十分有益。《康有为读书生涯》(黄正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万字)和《孙中山读书生涯》(张笃勤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  相似文献   

7.
国家图书馆藏416卷本《明史》卷三三二所载石星等五人传记存在诸多史实错误,其论赞亦有失片面。考该传之史源,其在《明实录》《国朝献征录》外,广泛参考了传主之传记、墓志铭、私修史书、地方志等多种文献。其后,五人传记在王鸿绪《明史稿》中被合为一传,体现出《明史》纂修由繁而简的特点。该传最终未出现在殿本《明史》中,其原因很可能在于传主与传文多涉建州女真事而属政治忌讳,且当时存在重武轻文的修史倾向,加之各纂修官便宜行事,导致该传在雍正初期即已删落无存。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产生的白话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其文学价值、语言学价值和社会认识价值历来被学术界所重视,包括胡适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此书进行了长时期的认真研究。但由于资料匮乏、研究方法失当等原因,关于该书成书年代和作者迄无定论。徐复岭先生的《醒世姻缘传作者和语言考论》一书(齐鲁书社1993年8月出版)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徐先生根据对历史资料的重新分析和个人新近搜集发现的资料的运用,采用内证外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证出  相似文献   

9.
《明宪宗实录》人物传记与现存相应碑传文均为研究明宪宗在位时期历史之重要资料,两者存在一定因袭关系。人物传记在记事顺序、行文用语、对传主评价乃至错误等方面均对碑传文有所承继。相较而言,传记指代清晰,不饰溢美,记事更为全面客观。但也存在一些缺失,如内容粗略,凡例存在缺陷,且不乏曲笔。《明宪宗实录》人物传记与现存相应碑传文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史与家史之分辨,两者既有区别,也有相互契合之处,将其加以比较利用,有利于考订史实,接近成化朝历史之真相。  相似文献   

10.
古代传记文,对于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有丰富多采经历的人物,多详载其一生主要事迹,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霍光传》,等等。 另有许多优秀的短篇传记,着重记述传主最为突出的一件事。其主要写作特点是:一篇一事,不蔓  相似文献   

11.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12.
中古时期,杂传创作异常繁荣,这些杂传大多以传主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为撰写对象。《三国志演义》在以正史为纲的同时,也吸取了大量的杂传来塑造人物、建构情节。本文重点论述中古杂传对《三国志演义》的建构与禁锢。  相似文献   

13.
<正>提起档案,我的脑海里便会汹涌澎湃,人生的苦辣酸甜,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因为我这一生的荣辱祸福无不与档案有关。事情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1948年5月,我15岁,在江阴县中读初中二年级。时值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哀鸿遍野,而蒋介石却在做着总统梦,积极竞选当大总统。目睹这一切,我幼小的心灵上浮上了一片阴云。苦于我年幼无力,无法投身变革现实的斗争。国文课上,学习了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老师要我们仿作《×××传》。于是我学写了一篇《无所谓先  相似文献   

14.
这部《萨根传》.作为传记,是与众不同之书:所写传主,是与众不同之人.下面是书中所述故事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明孝宗实录》所载人物传记内容丰富,对于了解弘治十八年间的朝政状况等甚有价值。考其写作乃多方取材,如参考了前朝实录中的相关记载、传主碑传类文章及与传主有关的书信、序文、祭文等,另外还有传主生前所写文章及该传记撰写前已出版的有关文集等。同时其传记还对以上所用资料进行精细处理,形成了独特的叙述方式。由此可断定《明孝宗实录》传记资料来源非常广泛,据此撰写时极为精心,无疑对于提高其编纂质量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陈良中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3):144-148
东阳陈大猷《书集传》学界误以为亡佚,但实有元刻本藏国家图书馆,卷帙略有残缺。《书集传》训诂倡一字多训,重上下文语境,在大倡义理解经的宋代,是少有的重视训诂的笃实之作。提倡以经说经,解经中融入天即理、天理人欲之辨,倡诚敬之修养论,是以理学解经的典型著述。《书集传》引用大量时贤《尚书》材料,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朱子《诗集传》在《诗经》学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形成,元人对《诗集传》进行再注释、再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就注音而言,《诗集传》仅对《诗经》的个别经文做了释音(采用反切、直音、标注声调或叶音等形式),未及《集传》本身文字,于是兼释《诗集传》经、传文读音的音释本应运而生。一作为准音释本,许谦《诗集传名物钞》出现最早,影响最大,并为后来音释本所取材。许谦(1270-1337),字益之,学者称白云先生,金华人,师从金履祥,二人与何基、王柏合称北山四先生。《诗集传名物钞》八卷,《四库全书总目》称  相似文献   

18.
刘艺 《出版科学》2000,(1):39-39
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接触了大量的古籍类书稿,经常发现引用古籍篇目不够规范。以《史记》为例:一是分类名称不规范。《史记》的分类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几类,而我们经常会看到《史记·李将军传》、《史记·孝武纪》类的提法。这是由于没有分清《史记》文本分类的原因,正确的提法应是:《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孝武本纪》。二是以个体传主代整体类别。这一错误经常出现在引用“列传”的篇目中,某些列传篇目的传主是分类别的,如循吏、酷吏,滑稽、游侠等,不可以其中某一个传主作  相似文献   

19.
《侠义传》,全称《忠烈侠义传》,亦名《三侠五义》。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吴晓铃藏、石玉昆序的《忠烈侠义传》抄本。这是目前唯一现存的保留着石玉昆《侠义传序》的版本。由于这个本子为吴晓铃先生藏本,一直都未公之于世,鲜为人知。此次公开出版,无疑会给《忠烈侠义传》的研究提出诸多课题。而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石玉昆《侠义传序》的真伪。在学术界,唯一提及过石玉昆《侠义传序》的是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胡先生在没有列举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断  相似文献   

20.
近期,河北省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著名海外华人传记丛书》,包括《陈香梅传》《赵无极传》《牛满江传》《郑明如传》《刘廷芳传》《陈嘉庚传》《张曼新传》《郑嘉乐传》8部长篇传记文学。这套丛书代表性比较强,论地区,这些人物有亚洲的,有美洲的,有澳州的,有西欧的,也有东欧的;论身份,这些人物中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