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从周先生的<说"屏">(人教版课标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从内容上看它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语言文字上看它又是小品文的典范.教学这样的课文,我认为教师应以生活为源头,把课文当例子,注重课本资源的充分开掘,尽可能增强课文的张力,以期用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真切感受、真情触摸,铺开一片锦绣,也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留存语文课堂的那一点"文气".  相似文献   

2.
其一:<柳毅传> 语文教材的课文,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我以为,自读课文应该是检验教读课文教学效果的主要窗口.我曾在<柳毅传>的教学中,作了一次创造性自读教学的尝试,现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正>散文有一重要特点:形散神聚。笔者以为,散文教学,也可从"形""神"入手,引导学生出"形"入"神"读散文。这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二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  相似文献   

4.
《道士塔》是余秋雨先生散文集《文化苦旅》的首篇,是一篇饱含作者深情,有着深厚文化意蕴的散文。情感的体验是散文阅读的重点,理性的反思是阅读文化散文的更高要求。教学这篇散文,可以分为品渎和反思两个步骤。品读主要有三个层次:感知认读,学生一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情感诵读,学生二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思辨悟读,学生三读课文,探讨散文主旨。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情入理,引导学生逐步把握课文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共有六个专题,选辑了32篇散文.要在36个学时中完成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两轮的选修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阅读实践与审美经验,结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材编排以及现代散文学习的特点,尝试着整合教学内容,进行专题鉴赏教学.  相似文献   

6.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是一篇具有散文风格的文学评论.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对文学评论这种体裁接触得不是很多,因为如此,虽然是自读课文,我还是准备在教学中多花一点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版新编教材精心构建了一个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曾以"看我走""扶你走"与"放你飞"三部曲~①形象比喻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三者的教学指导重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地落实"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阅读教学理念,则承担着最重要的"得法""悟法"任务的教读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读懂"这一例",务必致力于从"教一例"到"知一类"。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晋祠>是省编义务教材初中第五册第二单元<说明文常见的几种样式>的第二篇阅读训练课文.这一单元编者是根据<纲要>第三学年"理解说明文常见的不同样式,初步学会阅读不同形式的一般说明文,能理解思想内容和主要写作方法"这一要求而编排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建设>2009年第1期刊发了程永超老师的<<<论语>选读>也可以如此教>一文.程老师根据<<论语>选读>教材的编写体例,提出了"主题型教学法";并以<中庸之道>为例,介绍了这种教法:教师在确立课文主题后,按照"何谓中庸""中庸如何""如何中庸"的顺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中庸之道"的定义与原则,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生成践行中庸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辛旺 《教学随笔》2014,(8):20054-20055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在结构上没有严格的要求,因而呈现出"语言优美凝练""写法丰富多变""情感细腻自然"等特点,为此,散文教学也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而采用"评点式教学法"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通过对散文语言、写法和情感的评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散文教学充满灵动气息,从而促进学生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的总要求。可是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班级的学生"唱读""喊读""吼读"的现象特别严重,早读时也时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些中等生及学困生更是难以把一篇学过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我也曾几次接手过这样的班级。如何改变这些现象,培养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会孩子朗读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放开声音多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语  相似文献   

12.
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即:读懂原文抓中心、选择重点作感点、读感结合有侧重、联系实际谈感受.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奋斗与生存",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等课文.我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写感想的"小练笔",让学生谈体会、说收获.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要回归生活,尊重儿童经验""阅读应该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真切的学习情境,我们的教学宗旨是既要"落实教材",又要"结合生活",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在生活中紧扣教材,让学生立体地亲历所学的课文.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哪些途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恐龙》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生存年代、种类、食性、繁殖、消失等方面内容,通俗易懂。这篇说明文的授课意在同过朗读、小组交流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教学目标】1.理解"庞然大物""吊桥"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掌握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理解本课词语。3.初步了解文中涉及的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打比方、列数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课文,自然对文意会有透彻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书。读书的方法有多种:默读、听读、诵读、品读……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到底选哪一种读书方法好呢?这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定。裁缝需要量体裁衣,教师也要因材施教。下面,我就来谈谈不同的读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不同效果。一、默读默读的速度比较快,适合篇幅较长的文章:小说、人物传记、说明文……默读的时候,学生直接与文中人  相似文献   

16.
以<我与地坛>一课为例,通过史铁生的"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母亲的怀念"这两种感情,简述如何讲授课文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教学这篇课文确定以"读、演、想、述"为主要教学手段。把握整体的顺读,想象情景的忆读,感悟情感的演读,内化行为的真读。课文中有两处写得含蓄,耐人寻味,一处是"大松树没有回答",一处是课文的结尾处"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是课文的留白之处,也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读出词语的画面,  相似文献   

18.
<陈情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历来有"读<陈情表>不下泪者,是谓不孝"之说.各种参考资料都对它有着详尽的解析,各位老师也都会用各种方式教读此篇.我教过几遍后,试图找到新的解读和教读思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詹文豪先生写的<弱势者的困境解脱:从<陈情表>看谈判的策略与技巧>,很受启发,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从谈判学角度读解<陈情表>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场景化”与散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领会所学散文的精髓,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作者是将他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情感倾注在作品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中,或热爱、或崇敬、或感激、或痛恨.散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表达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领会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倾向和教学目的,摸索出一套"场景化"散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快领会课文中的感情内容,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说明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古代并无"说明"一词,但不少题名为"说""记""疏""解""注"的文章应是说明文的源头。夏丐尊曾对说明文做过界定:"解说事物,剖释事理,阐明意象,以便使人得到关于事物、事理或意象的知识的文字,称为说明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解说,阐明其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相关知识。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通常可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