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2月20日,漂泊已久的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时光荏苒,又是一个12月,现在的澳门,更加繁荣昌盛。在澳门的人文历史景观中,大三八牌坊是一个必去之处。相信同学们早在图片上就已见识了它的美丽,这所谓的“牌坊”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穿过牌坊的门洞,后面是天主教圣墓博物馆。里面收藏着十八世纪以来在澳门去世的外国天主教信仰者的许多墓碑。圣保罗教堂与火有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活生生的历史。当年的圣保罗教堂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东方建筑的风格,中西合璧…  相似文献   

2.
<正>科隆大教堂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科隆大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至1880年才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不断。  相似文献   

3.
澳门人的结婚仪式主要分为三类 :在澳葡萄牙人、欧美人土和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中国人采用的仪式 ,一般是到教堂举行婚礼 ,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婚礼程序进行 ,这在澳门总人口中占小部分。大多数澳门居民是粤籍 ,故广东传统的结婚仪式是其主流。新娘迎来后 ,一对新人先拜天地、父母及互拜 ,然后大摆宴席 ,宴请众多亲朋 ,各方嘉宾。继而新娘端茶致敬亲友 ,亲友们接茶饮后送还茶杯时 ,需递上红包 ,以示祝贺。现在 ,他们的婚服逐渐成为男着西服 ,女披婚纱澳门的婚俗礼仪  相似文献   

4.
巴黎圣母院     
<正>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它的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最早开办的西医院──“白马行医院”。1569年,天主教传教士在澳门开办西医院,成为中国首家采用西医诊断、治疗方法的医院,被当地华人称为“医人庙”。400多年来,该医院由慈善团体仁慈堂管辖,至1973年结业。院址被东方基金会低价收购后改建,被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租用作署址。该建筑已被确定为澳门回归后葡萄牙驻澳总领事馆。 中国最早出版的外文报纸──葡文《蜜蜂华报》。这是中国土地上有史以来第一张现代报纸,于1822年9月 12日由葡人巴坡沙少校创办。由于该报宣扬“民主立宪”,一年后被澳门当局查封。澳…  相似文献   

6.
一、澳门早期宗教教育概述 16世纪前的澳门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渔村。1553年葡人拓居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接踵而来,1557年澳门葡人天主教徒已达400人。为了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以应远东传教之需,1594年,耶稣会建立了远东第一所大学一圣保罗神学院,  相似文献   

7.
何亚妹 《考试周刊》2011,(28):236-237
自1552年天主教士首次入华失败到1583年成功在肇庆建立第一间天主教堂,传教士近30年未能入内地传教,在这期间,传教士以澳门为据点,转变传教策略.为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而准备。最终。澳门成为天主教士向中国内地传教的跳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16至18世纪传教士在澳门向内陆之行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上海开埠以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的成为我国最大的都市,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上海是一个华洋杂居,八方汇聚之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根据各自不同信仰,纷纷在上海设立寺庙堂观的宗教建筑,进行宗教活动。如天主教的徐家汇天主堂、基督教的圣三一教堂;还有相传在三国时代传入上海的佛教寺庙龙华寺,元代传入上海的伊斯兰教松江清真寺,以及我国土生土长的进教白云观等。各种宗教、各个教派,都在上海建立具有不同风格的建筑,今把上海地区的宗教建筑,寺庙堂观,择其要者,简介于下:龙华专。座落在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属怫教…  相似文献   

9.
王志胜 《青海教育》2015,(Z1):108-109
一、天主教登陆澳门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教活动最早从日本开始。1549年就抵达日本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发现,日本大名们为了巨额的商贸利益可以无所不为,所以日本的传教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由大名的"推动"或命令开始的。可是一旦荷兰人和英国人插足对日贸易,葡萄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天主教在日本的活动也就走向了终止。加上与佛教徒的矛盾,和随后不久发生的禁教运动,日本的天主教徒或被迫害致死,或被赶出日本而躲到了澳门。  相似文献   

10.
波兰是一个天主教势力十分强大的国家.在波兰,信奉天主教的人很多.据统计,1990年,波兰的天主教徒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波剧变前后,执政40多年的统一工人党党员中有2/3是天主教徒,甚至连军队中也有天主教随军神甫和军人教堂,这在东欧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在波兰,天主教会有人员齐备的工作机构和组织完善的工作网.它的全国性领导机构是主教团会议.主教团会议辖27个教区,分管遍布全国各地的教堂和祈祷所.1990年,全国共有教堂1.5万多座,有大主教、主教80多名,神甫2000多名,修士和修女4万多名.  相似文献   

11.
外国的教堂     
李唯真 《小朋友》2004,(6):2004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他们各自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西方国家,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他们常去的地方就是教堂。在教堂里人们不仅可以进行祈祷(qǐdǎo),也能举办婚礼或丧葬仪式。外国人每年欢度的“圣诞节”是几月几日?智慧大考验1.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叫圣彼得大教堂,它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天主教的首脑教皇就住在这里。2.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全部用石头砌成的一座大教堂。这座著名的教堂整整花了近二百年才最后建成。3.俄罗斯北方的基济岛上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它全部用木头盖成,没有一颗钉子。教堂有几十个像“洋葱头”般的屋顶,看上去…  相似文献   

12.
顺治康熙年间,天主教陆续传入东北。雍正乾隆年间清朝政府把天主教归入邪教,严厉禁止。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攫取了中国内地传教权,从此教案不断,其中"还堂"纠纷往往成为导火索。本文所述牛庄"还堂案",是同期全国众多"还堂案"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通过对此案的梳理和分析,我们会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天主教传入东北的情况和特点有个大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澳门八大景     
灯塔松涛:松山是澳门半岛的最高山岗,松山上耸立着一座灯塔,它与另两座已有300年历史的松山炮台和松山教堂,构成松山三古迹。 卢园探胜:卢廉若公园,始建于1904年,由大赌商、原澳门商会和镜湖医院慈善会的值理主席卢廉若兴建,其规模之大为澳门私家花园之最。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传教士在远东的传教以澳门为中心。以耶酥士为主的传教士为中国传播天主教,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交通、语言和文化习俗等许多困难,采用以儒传教的方式和利用西学、西器和西艺等各种方法终于打开了中国的礼教之门,在传教过程中,澳门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礼仪之争引起禁教之后,澳门又成了维系宗教存在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15.
沿着澳门教育运行的独特轨迹,我们发现澳门私立学校教育的阵容非常强大,这些私立学校吸纳了澳门所有中、小、幼学生中的92%以上的学生。说私立学校是澳门教育的主体,支撑了百余年来的澳门教育这话并不夸张,私立学校对澳门教育的贡献实乃功不可没。在澳门的私立学校中绝大部分是华人办学,其中又以民间团体办学为主,像教会、工会、商会、街坊会、妇联、同乡会等各种团体均兴办了多所学校,这些学校往往向学生收费很低,多不以牟利为目的。那天上午,我们访问的澳门慈幼中学就是在澳门的一所知名私立学校。访问这所天主教会办的职业性学…  相似文献   

16.
一、外国宗教势力的侵入鸦片战争后,天主教陆续在乐山地区各县传教。据仁寿、犍为、井研、洪雅、夹江、峨眉、彭山、沐川等九县市不完全统计,有教堂26个,教徒分布在55个乡、镇。最早属宜宾教区,在各县建立教堂后,1930年从宜宾教区划出洪稚、夹江、丹棱、峨眉等十县成立乐山监牧区;1945年,又增划眉山、仁寿、井研、彭山等五县,乐山监牧区升格为代牧区;1947年罗马教皇任命乐山主教,与世界各国主教享有同等权力。基督教在光绪年间传入,远不及天主教势力。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在南昌传教三年,经历了两次风波。前一次风波是西方天主教与中国道教冲突的反映,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南昌的首次碰撞,对利玛窦后来在南昌的传教有过影响。后一次风波也是中西两种文化冲突的反映,但由于利玛窦得到了江西地方官员的支持,不仅使风波得以平息,而且还被获准在南昌城中定居买房并建立教堂,从而为天主教在南昌的传播开辟了基地。  相似文献   

18.
<正>科隆教堂是德国科隆市标志性建筑物,157米高的钟楼使得它成为世界第三高的教堂。科隆教堂1248年8月15日动工,1322年唱诗堂封顶那天,科隆地区的人们商议,由政府出台规定:自今日起,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以便于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仰望到神的存在,协议要求子子孙孙,没有时间限制,必须无  相似文献   

19.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后,各国传教士纷纷深入中国内地建立教会组织,搜集情报,修建教堂,发展教民。散布殖民主义思想,毒害中国人民,建立侵华据点。深处中国内陆偏僻之地的陕北三边地区也无法置身事外。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就有比利时天主教教士来此传教,从此开始了长达约50年的民教之争。  相似文献   

20.
身边的历史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10):F0003-F0003
正1912年,罗马教廷颁发诏书,宣布分设直隶海滨代牧区,主教府设在天津三岔河口的望海楼教堂。首任主教杜保禄,考虑到望海楼教堂地处天津旧市区,不便于以后扩展,于是决定在紧邻天津法租界的老西开,兴建新的主教座堂——西开教堂。西开教堂于1916年6月竣工。建筑主体是用红黄色花砖砌造的,有三个并列的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