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清代东北南部地区移民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初年,由于大规模地向中原移民,东北南部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自然环境很长时间保持一种原始状态。但是,随着移民的进入,东北南部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先是柳条边以南,接着是热河蒙地,再接着是鸭绿江西和大围场,随着土地接连被开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人不得不离开这里。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天妃庙也称天后宫,本是与南方航海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化符号。明代,辽东海上航运事业发展缓慢,只有几处港口修建天妃庙。清代,辽东经济发展较快,输出输入增加,航海活动频繁,故天妃庙的数量和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由于明代卫指挥以下军职世袭,所以每座卫城及其周围都聚居着众多的世家大族. 在25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通过相互通婚,形成了一个关系紧密的军功集团. 本文通过海城西四镇出土的数块明代墓志,对徐氏家族的形成和变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正色为明代官员,嘉靖时期因受人诬陷流放辽东。黄正色在辽东度过了30年的流放生活,在此期间,他教书授徒,培养人才,为辽东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黄正色的诗,没有愁怨,没有悲情,更多的是平和与乐观,集中表现出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安市城"遗址所在,学界中有多种说法。今天,当我们逐一推敲这些说法的时候,似乎每种说法都有理由,但又感觉根据并不充分,实际上,这仍然是个没有结论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另辟蹊径,从较为宏观的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同样的问题,以求得出更为接近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记载来看,明代之前,辽东没有设置过书院。明朝建立以后,特别到明代中期,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书院,作为边疆地区的辽东也不例外。弘治年间,辽东设有3所书院,嘉靖年间又增建4所,总计7所,辽东的文化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辽水”原为“潦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是东北南部的主要河流,辽河流域是东北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从古至今,此地设治多与"辽水"有关,因此,只有追根溯源,理清"辽水"一名的来龙去脉,才能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东北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经济区域。东北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如果从20世纪30年代算起,到目前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经过史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基本奠定了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但随着东北区域经济的蓬勃兴起,社会变迁对东北地方史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盛京大凌河西马厂设置于顺治年间,裁撤于光绪末年,几乎与整个清代相始终。大凌河西马厂处于居民稠密的锦州南部地区,属于旗地,故自从设置那时起,人与马群争地问题就十分突出,在这种矛盾的作用下,清朝政府不得不逐步地放垦一部分土地,从而导致厂地不断缩小,最终不得不裁撤马厂,把旗地转化为民地。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军民食盐问题,明朝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在黄海和渤海沿岸分别设置了二十五个盐场百户所,进行海盐生产。关于这些盐场的位置,因为年代久远,多不能确指。本文根据田野调查和文献记载的资料,结合沿海滩涂、地名、遗迹、变迁等具体情况,对各卫盐场位置重新加以认定,从而绘制出明代辽东海盐生产布局大概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