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仿真企业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是"职业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笔者学校的班集体建设经验,从思想品德教育、技术技能创新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匠精神弘扬五个方面创新渠道,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搭建平台,对"职业人"职业素养提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谈高校后勤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一定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行为关系总和。具有道德内涵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关系,要求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政治观念,一流的服务意识,廉洁奉公的精神。高校后勤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致力于这种观念的、意识的、精神的建设,也就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多年来我校依托“千年府学”、“五朝文庙”的文化底蕴,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各类德育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弘扬传统美德为特色,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为基础,以班集体建设、班级和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要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的文化能否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将对高职生能否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产生重要的影响;“校企文化互动”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取向,实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元互动”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陶红  高先燕 《职教论坛》2012,(33):31-34
从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二者对接的可行性,提出坚持以中职学校及其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坚持以精神文化为重点的原则;坚持以企业文化为主导的原则;将企业文化要素引入中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将企业管理、公司行为规范引入中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将职业精神注入中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此创设中职学校新的育人环境,实现中职学生零距离就业,确保中职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教育中引进企业文化,能够使学生较快地适应企业文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北方黄金珠宝学院在校企文化对接过程中,创新办学机制体制,营造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氛围,全过程渗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师队伍文化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校企文化的对接。  相似文献   

7.
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是建构职教特色学校和培养适合企业员工素质要求的重要阵地.文章从校园文化的企业符号,企业化的专业文化和校企文化工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引进并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帮助职校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叶丽珠 《福建教育》2023,(39):34-38
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中职课程建构,可从职业素养的内涵与结构出发,探索构建“1+1+N”校企联盟,打造“3-3-3”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福建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实践对象,验证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中职课程建构模型。结果表明,以学校通用课程、企业定制课程和岗位个性课程为基础的“三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校企在目标、过程和文化上的“三对接”,可实现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能级证书等“三证书”融通晋级机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能力持续提升,为中职毕业生终身教育的实现拓宽渠道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何俊 《教师》2020,(8):11-12
校企合作育人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共同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实现思政教育的对接。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的“双成”企业文化,是中国人寿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保险职业学院应当充分挖掘、利用其优秀文化资源,融合思政工作,创建“大思政”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新搞活思政教学,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最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0.
汪为春 《文教资料》2014,(16):90-91
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是实现高职办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职业素养。以及建设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有效措施。它具体包括企业文化知识的传授、企业文化素质的培植及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通过“四入”,即入脑、入眼、入心、入行,将企业文化有效融入高职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很多企业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没有看到其真正的实质和内涵,还存在许多误区或者片面性。文章从"融""实""谱""本""联"五个方面,结合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实际,阐释了如何正确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来指导对企业文化的科学认识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化融合是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内在需要。校企文化融合具有文化共性、主体共通、利益共赢和发展共需等前提和基础,因此文化融合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促进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可以探索"一体两化"的融合策略,"一体"即构建双主体式的校企共同体,"两化"即促进学校文化企业化和企业文化教育化。"一体两化"是"一体两翼"的整体关系,促进校企文化从共融到共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与国外市场融合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软实力"正逐渐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并日益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有效地契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企业职工的企业精神融为一体,注入时代的内容,创造崭新的工作方式,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协调、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保证的作用。因而,探索二者契合的意义与有效途径,使其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可以有效促使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校企"双赢",本文从企业文化提前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对接的3条有效途径,即企业核心文化校园化、运用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管理校内实训基地、深化职业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构建高职特色学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区别也有联系,推进校企业文化融合,是满足企业需要,促进学生就业,构建高职特色学校文化的必然需要。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应做到“全程、全面、全员”的多维立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文化功能与人本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气、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人本建设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本文化。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活力之源。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注重企业文化个性化的打造与创新,使企业文化更具活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吴伟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2):45-49
从探究张弼士兼具中华民族文化特性和客家人文化秉性的经商创富文化观入手,明确指出张弼士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客商"精神。通过借鉴张弼士为代表的优秀"客商"精神,并结合梅州地方经济与中小企业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与要求,提出了构建梅州中小企业文化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决定了企业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某种教学和就业保障的同时,也要求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顺应这种办学模式的需要,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承担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承担企业理论宣讲工作;指出了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着力把自己培养成既胜任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也擅长开展企业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工作,还能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和案例,推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双师型”思政教师。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开办的高职院校在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落实高职的定位,更要融入地方文化、突出企业特色,使课程的教学能真正做到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专业、贴近社会发展,达到培养"四有新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外贸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珠三角地区。在国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外资企业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良好平台。珠三角外资企业可以依托岭南文化、企业文化、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自媒体平台和跨文化培训等方式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和范围,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