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众作为电视媒体销售的核心资l源,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一次销售、二次销售或者业界所提出的三次销售的价值判断依据。电视媒体的市场价值,无论是收视表现,还是影响力和号召力,都依赖观众的聚集来实现。没有观众,就没有收视;没有观众,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无从实现。观众营销是电视媒体营销的起点,是电视营销的核心所在。观众营销最重要的功课在于观众战略,观众营销需要战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观众作为电视媒体销售的核心资源,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一次销售、二次销售或者业界所提出的三次销售的价值判断依据。电视媒体的市场价值,无论是收视表现,还是影响力和号召力,都依赖观众的聚集来实现。没有观众,就没有收视;没有观众,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无从实现。观众营销是电视媒体营销的起点,是电视营销的核心所在。观众营销最重要的功课在于观众战略,观众营销需要战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收视营销就是找准自己的目标观众和潜在观众,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关系,找到合适的播出资源,通过最佳路径,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节目和收视服务,吸引最大数量的观众花更多的时间收看。面对全媒体的发展格局,面对各级电视播出机构的激烈竞争,电视传媒如何提升电视剧收视份额,超越竞争对手?借鉴市场营销观念,笔者提出如下收视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2012,(9):87
据《商业周刊》报道,英国广播电视公司节目观众研究会与商业电视收视调研机构Thinkbox公司联合发起的年度研究显示,2012年上半年,英国观众观看的广告数量达到491亿英镑,比2011年同期相比上升1.6%,达到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如何赢得观众?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节目?他们的收视心理是怎么样的?这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许多电视从业者。为了能为电视从业者提供比较准确的关于观众收视动机的信息,使他们制作出的节目能获得较好的收视效果,一些电视人对电视观众的收视动机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调查和理论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指导了电视节目的制作。笔者试图对中美电视观众的收视动机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指出中美电视媒体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6.
伴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的加剧,全球电视市场观众容量逐年下降已然是不争事实.权威机构收视率数据调查表明:美国电视市场近10年观众收视容量下降18%;中国电视市场,观众收视容量也在以每年2%~3%的幅度下滑.  相似文献   

7.
英国是公认的电视节目创新的领跑者,在全世界所有原创电视节目中,来自英国的占到45%。英国电视节目成功的密钥何在?笔者在全景式考察英国电视产业中,充分感受到它的节目创新、节目开发的魅力。一、受众为上——研究市场赢得观众,科学规划做大蛋糕接触英国电视界,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贯穿始终,那就是英国电视人有着非常强烈的受众意识,他们对观众的尊重、对观众心理和需求的研究和把握堪称做到了极致。在英国,所有的电视人都有这样根深蒂固的理念:观众是电视台最终的节目消费者,科学地掌握观众的收视心理、收  相似文献   

8.
互动电视这种电视新技术,让观众由被动"看电视",变为主动"用电视"。观众收视方式的变革,对新闻节目的制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观众安装互动电视前后的收视变化,探讨电视新闻业界如何因应这种电视技术的进步而作出变革,让自身在新竞争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周恬田 《视听界》2014,(1):60-63
英国的电视媒体重视受众感受,关注节目本身质量,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节目编排,为英国观众提供优质的收视体验。本文从英国节目创意的诞生、执行与实施、播出与后续调研三方面分析好节目炼成的过程,希望给国内电视业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交电视:传统电视的社会化生存及其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形塑观众的收视习惯,也造成观众对传统电视的疏离,但传统电视媒体又借助网络社交视频重聚电视用户.“社交电视”通过社交网络重建电视观众群,其“弱关系”的“信息桥”功能为电视从业者积累社会资本与职业声望,也使电视观看行为不再孤立和封闭,为电视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收视选择、收视体验与技术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1.
观点摘编     
我国电视观众的收视行为与需求2008年第3期《电视研究》刊载了中央电视台委托国家统计局进行的第五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电视观众规模为12.05亿人,文化层次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占观众总数的69.06%;同时收视条件得到改善,农村家庭通过有线网收看电视的比率已达47.12%;2007年,观众户均能收看到的频道数量为32.4个。比2002年增加一倍。在观众收视行为上,电视依然是人们接触的主要媒体;日收视时间在3小时以上,对电视节目的自主选择余地更大。  相似文献   

12.
播出季:电视媒体运作新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光和 《视听界》2006,(6):54-55
一、何为“播出季”“播出季”的“季”(season),并非传统意义上自然的“季节”,而是指播出季节。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根据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节目配置、播出安排进行应对性调整。按季播出是源自美国颇为流行的电视编排方式。这里的“季”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按照观众的收视作息和收视习惯,以及收视波动而划分的电视播映季节。在美国,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这段时间是无线电视网所划定的一个黄金播映季节,也就是所说的“季”。映“季”的划分主要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自9月秋季开始,天气转凉,…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免费电视不能对所有观众一视同仁。其原因在于广告经营对节目安排的影响。收视率成了广告时段的标价签。其标价的依据是节目的收视人数、收视密度、观众购买力和观众广告弹性等四个因素。因此,不同的观众群体也就因为其人数、密度、购买力和观众广告弹性在电视面前有了高低强弱之分。在我国当前条件下,扶助弱势观众应该综合运用公共电视、国营电视、付费电视、税收、补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     
《视听界》2013,(2):8-9
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网络收视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是在全国13岁及以上观众的13746个有效样本中.根据其使用网络收视的情况.筛选出经常使用网络收视的观众进行二次随机调查.并最终获得912份网络收视有效问卷。调查中提及的网络收视观众.指经常使用电脑(网络)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电视收视观众.则指经常使用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编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收视规律和习惯.而观众收看电视的习惯和规律是建立在作息规律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观众的作息规律,才能进一步把握观众的收视规律;只有把握观众的收视规律,才能使电视节目编排更贴近观众需求。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公司对绍兴地区的收视调查数据.绍兴电视观众在生活形态、收视习惯上大致有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16.
冯萍 《视听纵横》2007,(4):32-33
电视“播出季”的“季”并非传统意义上季节的“季”,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台根据电视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所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的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安排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观众收视心理研究与电视收视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观众是构成电视消费市场的首要因素。对电视观众的研究,现在虽然越来越被电视台所重视,但在栏目的策划和影视剧的编排上,我们更多研究的还只是收视对象的成分构成,也就是节目是做给谁看的;而对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得还远远不够。即便是由权威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分析,也是从收视群的组成成分入手,而对于观众的收视心理,即节目为什么会赢得观众青睐或为什么不受观众欢迎,则涉及得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电视频道如果能按照观众收视规律和节目定位的要求,把各个节目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的排列和组合,这样不仅可以使节目之间衔接得更加流畅,而且对频道的收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作为一个以民生新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体,节目合理的编排在收视率上给了频道很大帮助。当早上7点钟时,很多观众打开电视机,想通过电视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最快的资讯节目,而都市频道正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这一收视需求,准时在7点钟开播一档《新闻早早报》的新闻节目。该节目把最新最快  相似文献   

19.
王彬 《记者摇篮》2009,(1):36-37
多媒体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新型媒体的大量涌现,以及有线电视的不断延伸,使得国人收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观众分流日趋严重,使得受众市场稳中有降。观众市场容量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就意味着其它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品牌战正在打响。  相似文献   

20.
1、城乡观众的收视动机收视动机是观众行为的内部驱动力,指推动观众去从事收视活动,指引收视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等。可见,收视动机是收视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城乡观众收看电视的主要动机均为“了解国内外时事”“了解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和“娱乐消遣”,与1992年的全省调查结果相比不难发现: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强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城乡观众已进一步认识到通过电视了解时事、方针、政策的重要性和快捷性,并把这两项列为主要收视动机,这也是近年来新闻类节目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