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节水灌溉农业的空间认知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危机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耗水大户的农业,现在以及未来很长时间都将面临"以较少的水资源消耗生产更多粮食"的艰巨任务。自1980年以来,我国节水灌溉农业发展迅速,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灌溉取用水量,显著提高了灌溉效率,然而水资源危机并没有得到缓解,流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这一现状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水资源消耗的视角,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在作物分布、蒸散发、产量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变化监测的优势,在区域尺度上认识节水灌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利益相关者参与式的"耗水管理"是节水高效农业发展以及成功实施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
灌区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灌区的建设管理。在我国的部分灌区作业中,由于灌溉方式不合理、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技术条件落后等原因,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不利于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面临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需要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发展状况、农作物生产规律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有效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于灌区实现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对于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节水型社会:理论及其在西北地区的实践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北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节水型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建设节水性社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提出了在西北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以流域管理为主体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节水型农业种植体系;加强工业“三废”治理,逐步建立节水防污型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水污染的防治提出了加强智能监管,控制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提高公民参与度三种措施;对于加强水资源节约提出了完善节水机制,节制城市和工业的用水量,提高公民节水意识三种措施,从而推进对水资源的保护,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5.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而水源水质却呈逐年递减趋势。因此水的问题已成为关乎每一个人的大问题。节约用水、废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应是防止水资源危机,解决供需矛盾的长期的必要的方针。建筑节水更是任重道远,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节约用水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更是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大事。本文便从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合理确定水价、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建筑中水回用﹑雨水回用、节水器具的合理配置及提高管材、附件和施工质量等角度,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建筑节水应采取的技术对策,希望能唤起大家的节水意识,为建设节水型城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刘峰 《科技风》2011,(20):253+259
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如何才能够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实,节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从宏观的角度制定关于节水的总体规划。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是一项主要的水资源使用点,因此开展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节水相关的概念出发,对农业灌溉节水规划的思路以及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常见的农业灌溉节水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节水必须是全面节水,从水源到田间需要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同时我们还必须努力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科技含量,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我县农业的稳定生产、高效优质生产,保护我县有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灌溉是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功能,而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节水灌溉成为水利工程发展的主要趋势。节水灌溉工程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获取生态效益,所以应该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节水灌溉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规划,然后采取适宜的灌溉措施,以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目的。对于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对于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金通 《中国科技纵横》2011,(9):367-367,371
发展节水农业,一方面可以缓解水资源危机,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日益增长的需求,以保证人类社会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农业发展的自身需要。在全世界,所汲取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有2/3被农业所使用,所以专家们认为,高效灌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首要举措,农业中的节水量是最主要的非开采性水源。本文阐明了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福建省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福建省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水源情况、枉业发展状况和行政区界等诸多因素,确定了福建肖发展节水农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订了福建省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同时提出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农业发展。农艺节水作为节水农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我国一些干旱地区,农艺节水的作用更加明显。利用农艺节水能够有效地提高干旱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使田间作物增产。基于此点,首先对农艺节水技术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等级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强  张士锋  陈俊旭 《资源科学》2013,35(1):140-147
本文利用1979年-2009年的北京市水资源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筛选出主要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水资源系列进行聚类;用灰色系统GM(1,1)法预测2010年-2015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将结果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常住人口、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它用水量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关联度较大.在1999年之前,北京市水资源风险主要处于中等以及较低的等级.1999年之后,北京市的水资源风险基本处于较高的等级.在丰水年条件下,2010年-2015年北京市水资源风险处于较低等级;在平水年处于中等等级;在枯水年和极端枯水年,将处于较高风险甚至高风险等级.2014年后,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入京将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使水资源短缺的风险降低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水资源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影响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系统动力学(SD)来定量研究不同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以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融合在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动态仿真模拟,预测北京市5项水资源政策--实施应急供水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提高用水价格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长期影响,为确保北京市用水的长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应急供水工程政策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而若同时实施这5项政策,到2010年,可承载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非农业人口将分别达到9 663×108元、417×108元和1 527×104人.  相似文献   

13.
丰枯遭遇对引汉济渭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湖水系连通对提高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传统水资源配置技术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需求,特别是不能充分考虑丰枯遭遇对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选择引汉济渭工程作为河湖水系连通典型案例,重点研究丰枯遭遇对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和重要性.通过对比传统水资源配置结果和基于丰枯遭遇分析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可以得到以下认识:①相比传统水资源配置,基于丰枯遭遇分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对不同情景下的总可供水量计算更加合理,提高了连通区域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②相比传统水资源配置,基于丰枯遭遇分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更加灵活,增强了水资源管理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深入挖掘造成各地区水资源危机的根源,精确界定缺水和用水的类型,探讨具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与对策,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最严格的需水管理,到2030年前后可望实现需水的零增长。  相似文献   

15.
陈琛  郭甲嘉  沈大军 《资源科学》2021,43(4):799-812
流域水资源配置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应用破产理论和规则,研究了4种情形下的黄河流域水量分配和再分配,包括1987年流域水量分配、流域水量与入河泥沙量变化下的再分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再分配以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下的再分配.得到以下发现:①1987年流域水量分配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发现,分配最接近S...  相似文献   

16.
相对丰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裴源生  赵勇  罗琳 《资源科学》2005,27(5):84-89
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主要集中于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地区,相对丰水地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丰水地区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造成丰水地区水质型缺水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建立相对丰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该模型不仅进行河道外水量配置,同时还要保证航运和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首先进行研究区不同河道的水功能区划,制定水质标准,然后预测生活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河量,进行纳污能力计算,确定河道最小需求流量,将其引入到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中,并以全国节水型试点城市--四川省绵阳市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涪江江油城区段、绵阳城区段、安昌河和芙蓉溪河段最小需求流量分别为30.5m3/s、52.5m3/s、5.10m3/s和2.34m3/s、通过加强节水、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合理配置河道内和河道外需水,2010年绵阳市缺水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但芙蓉溪河段满足不了河道最小流量需求,本文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工程措施和补水方案,保证河道内需水和良好的水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其亭  马军霞  陶洁 《资源科学》2011,33(12):2214-2220
冰资源管理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应运而生。在总结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剖析了反映水资源管理新思想的“三条红线”和“河湖水系连通战略”内涵,“三条红线”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方面体现了水资源管理的配置、节约与保护任务要求,将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加严格化、精细化和系统化;“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是国家新形势下的一种治水方略,目的是通过构建河湖水系连通网络体系,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改善水环境状况、抵御水旱灾害,从而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大水问题,最终实现人水和谐。最后,介绍了和谐论理念、量化方法及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论途径、水资源管理的和谐论策略、分区分部门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和谐论模型、跨界河流分水问题的和谐论模型、跨流域调水问题的和谐论模型、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和谐论模型等,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管理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水资源存在主要问题是短缺、污染和灾害,水资源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立水资源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法律管理、权属管理、行政管理、规划管理、配置管理、经济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数字化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等.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蓝水绿水资源量估算方法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婷婷  徐宗学  程磊  王洁 《资源科学》2010,32(6):1177-1183
蓝水绿水资源量统一纳入水资源评价与管理中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估算方法的分析,认为SWAT模型是可以有效估算蓝水绿水资源量的工具之一,在此基础上,以伊洛河上游卢氏流域为例,建立了SWAT模型估算蓝水绿水资源量,并分析了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卢氏流域1991年-1997年蓝水绿水资源总量是传统水资源量的9倍以上;②蓝水绿水年内分布特点为汛期最高,冬季最低,且绿水流为绿水主要组成部分;③绿水贮存能力在植被覆盖良好的区域较大。蓝水绿水概念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决策者可以根据蓝水绿水时空分布规律,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从而达到最优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虚拟水交易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新选择.本文介绍了虚拟水和虚拟水交易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的水危机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的建议.作者认为未来30年,中国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将更加显著,中国要在30年左右的时间增加1.5×108t粮食生产能力难度比较大,采用传统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粮食缺口,虚拟水交易成为解决此缺口的一种选择.作者根据全国目前实际缺水量,结合其它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虚拟水交易需要解决300×108m3的水资源缺口,需要增加进口粮食3000×104t.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不会动摇世界粮食市场,我国外汇储备能满足粮食进口的需求.虚拟水交易对农民增收也是一种机遇.与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虚拟水交易成本比较低.因此,作者认为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解决中国目前和将来的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