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动词或介词之前的句法现象。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现将注意点分述如下:一、在否定句里代词宾语前置如果否定副词是: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而代词宾语是:余、吾、我、汝、尔、之等,宾语一般前置。但是要注意:如果否定句中的动词谓语前面有“能、肯、敢、尝”等能愿动词或副词,代词宾语还要放在能愿动词或副词的前面。还有就是否定副词必须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的,宾语才可以前置;如果句中虽有否定副词,但不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宾语就不能前置。例如:(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相似文献   

2.
四、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未、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答: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否定词+代词宾语+述语动词”。所谓否定词是指在句中表示否定义的词,在词性上包括三类:表示否定的动词、副词和代词,其中只有“不”、“未”、“毋”(无)、“莫”可以用于这种宾语前置格式。下面一一分析。1.动词中表示否定义的是“无”,意义为“没有”,与动词“有”相对,能带名词或代词宾语。但是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前面必有状语否定词,而“无”在句中只能以述语身分与代词组成述宾结构,不能同时兼任表否定的状语,所以它…  相似文献   

3.
孙丽莉 《文教资料》2006,(22):98-99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较为突出的特殊语序,与现代汉语形成颇大的差异。现依宾语前置的情况分述如下:一、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与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相对而言。例如:(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前一句是肯定句,后一句是否定句,有否定副词“不”。否定句一定要用否定词。可以用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等(例句中加.表示),也可用否定性的无指代词“莫”等(例中加.者)。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往往要前置。例如:(2)(3)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相似文献   

4.
宾语提前的句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否定句宾语提前。在有“未”、“莫”、“不”、“毋”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宾语被提置于动词前。例如:莫之敢指。《诗经·鄘风·蝃(?)》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宾语前置句中,除常见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和为强调宾语而用“之”、“是”把宾语提前这几种常见类型外,还有几种不常见的类型。现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6.
代词“莫”与副词“莫”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既有无定代词的用法,也有否定副词的用法。辨别“莫”的词性,总的方法是看“莫”字前面的名词性词语,如其外延很大,泛指许多事物,那么“莫”是无定代词;如果特指一人、一物、一地,那么“莫”是否定副词。这一方法还适用于一些有明显特征的句子:“莫如”、“莫若”中的“莫”,“莫……于……”句中的“莫”,“莫不”、“莫非”中的“莫”,宾语前置句中的“莫”都是无定代词;副词状语后面的“莫”,祈使句中的“莫”都是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否定句的代词宾语前置情况大大多于后置,西汉时期前置逐渐减少,东汉则基本消失。但在双重否定句和复杂谓语否定句中,只有代宾后置而无前置的情况,这主要是语义和语用的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或宾语由“是”、“之”复指并提前等,唯有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文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所以对它进行探讨和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以”的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为达到强调目的而将“以”的宾语前置。当名词或数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时,这个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史记》中疑问代词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用"是/之"复指的宾语以及无形式标记的宾语四类宾语的语序情况。调查发现:疑问句代词宾语基本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基本后置,用"是/之"复指的宾语和无形式标记的宾语用例寥寥。另探讨了宾语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面整理可以发现,花东卜辞中宾语前置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惠”字句中的宾语前置,一类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另一类是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其中“惠”字句中的宾语前置有“惠+受事宾语+V”、“惠+工具宾语+V”、“惠+地名宾语+V”和“惠+原因宾语+V”4种类型。旧有卜辞中,未见“惠”字后面跟有原因宾语的例子,因此这种“惠+原因宾语+V”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应为花东卜辞中首次见到。  相似文献   

11.
上古汉语早期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比普通名词宾语前置现象频繁,这是因为代词的可别度高于普通名词,高可别度的代词倾向于前置是语言的共性表现,并非句法结构和语用强调所致。关于代词可别度还有两条规律:一是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前置现象多于肯定句,这是因为疑问句、否定句可以提高代词原先的可别度,且疑问句的作用强于否定句;二是人称代词可别度随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顺序逐渐减弱,因而前置的倾向也随该顺序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出自《诗经.谷风》的"不我屑以",含义一直悬而未决。先秦语料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表明,"不我屑以"中的关键字"屑"是谓宾动词,也体现了训诂学中"反训"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15.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词序。这种词序的出现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除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提在谓语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中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字在文言文里出现的次数不少,用法也比较复杂。先秦时期,“莫”字大都用作否定性无指代词,偶尔也有用作否定副词或其他副词的。自汉代以后,“莫”字作为否定副词的现象逐渐普遍起来。这本来就为一般读者阅读文言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当前古汉语研究中对“莫”字的具体词性和词义又解释不一,特别是对否定性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词性及其词义的解释更为混乱。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17.
与上古汉语相比,《三国志》和裴注中代词宾语的词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宾语的位置上:(1)否定句代词宾语一律后置;(2)疑问句代词宾语虽遵循前置的规则,但已出现了后置的趋势;(3)肯定句代词宾语由于押韵需要而前置,是修辞上的仿古用法。  相似文献   

18.
“是”代语作介词“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作动词的宾语,以及非否定句中用助词“之”等标志,都可以前置。对“寡人是问”一类句式,通过大量语例说明,不宜将其动词前的“是”解为代词,并视之为一种“例外”的宾语前置现象。而应该判作是连接词组或句子表顺接、因果等关系的连词。  相似文献   

19.
文言虚词“相”在汉语言实际应用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复杂,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相”有作代词和前置宾语的情况,而很多汉语言类工具书忽略了这种现象。因此,有些语文教师提出,文言虚词“相”作代词和前置宾语,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有同行持反对意见,提出了“相”字的非代词论。从大量言语应用实例看,文言虚词“相”作代词及前置宾语并不是特例,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安<何>所……”是文言文中表疑问的固定格式。从语法角度分析,当属句子谓语部分的浓缩倒装。在句子谓语部分的主谓短语中,“所”字结构作主语,“安”作谓语。等于说,“所……者(为)安。”如下例:信义安所见乎?(《苏武》)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安所……”格式,与“沛公安在”一类宾语前置句式不同。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否定句代词作宾语;(二)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