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以及各项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行,我国农村学校体育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学校体育资源有效利用等问题.面对目前形势,作为体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利用学校资源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呢?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的促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体质、传授‘三基’、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对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研究。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手段、评价标准,都亟待研究和论证。例如,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品德与个性等等,尚有待界定。再如,社会适应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可操作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效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校体育学术领域,研究则刚刚开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本期开始,专门设立“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专栏”,围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个专题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进行专门讨论的空间,搭建一个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都可以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本栏目专门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吴键博士担任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专题论文的组稿,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组织教学实践的设计,并且对相关论点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对接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冯霞  尹博 《体育学刊》2004,11(4):4-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不可回避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中国学校体育应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学校体育工作如何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呢?论文就“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正确理解和全面认识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工作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意义以及学校体育工作中如何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给学校体育改革赋予更深更新一层的意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8  
周俊平 《体育学刊》2002,9(2):86-89
“健康第一”思想是对学校教育本质功能的重新认识,它突破了传统学校体育单一的、片面的教育功能,拓宽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范畴,以它来指导和构建学校体育体系,符合时代发展对社会和人类提出的要求。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实施依据及贯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校体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笔者认为 ,当代学校体育的改革应紧紧围绕着“人”这个主体来进行 ,应该把发挥人的价值 ,发掘人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和发挥人的力量作为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刘超 《体育世界》2014,(12):68-69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综合等研究方法,针对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做出新的阐述,提出四个“有助于”,即认为学校体育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校体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学校体育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性的提高;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竞争精神。通过对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体育人文关怀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的基础。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在学校体育上付出许多努力,但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僵化,使得本来天性好动的青少年对体育产生厌倦情绪。近年来,这种僵化局面开始改变,学校体育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体育目标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转化;体育理论显示出鲜明的人文指向;体育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育评价标准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思想。尽管学校体育的改革还面临种种问题,但其人文关怀的发展方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李源 《体育教学》2006,(1):56-56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以“增进学生体质、传授‘三基’、增强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相比,在观念上是一个突破,对于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创新意义。但是,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对于学校体育促进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实施策略,都缺乏研究。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操作手段、评价标准,都亟待研究和论证。例如,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发展、社会化、品德与个性等等,尚有待界定。再如,社会适应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可操作的、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在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与学校教育其他学科相比,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哪些特点,效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学校体育学术领域,研究则刚刚开始,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研究的滞后导致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困惑和一线体育教师的无所适从。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本期开始,专门设立“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专栏”,围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个专题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进行专门讨论的空间,搭建一个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研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主管领导都可以参与的交流、研讨平台。本栏目专门聘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吴键博士担任栏目的主持人,负责专题论文的组稿,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组织教学实践的设计,并且对相关论点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育理论西方化”、“反对前苏联教育理论”,“两个主义之争”、“两个中心之争”等一系列问题的剖析,认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主义”无关。指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直面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走民族化、本土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目标过于宽泛和对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本质差异的模糊认识是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发展中思想转变的羁绊.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和"娱乐性"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意义是对教学内容或者说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尝试,而非以竞技体育的极限特征为口实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对江苏省重点中学体育课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重点中学体育课体操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剖析目前省内重点中学体育课中体操教学的基本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认知、技能、情意”的目标分类并非针对体育课程所提出,这种分类缺少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目标,不符合我国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价值,不适用体育教学的目标制订。“知识与技能、体能、情意”的目标分类更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对其归纳修正得出更加明晰的关于体育实践课教学的目标分类:促进动作发展的技能目标;促进身体发展的体能目标;促进精神发展的情意目标。三类目标相互联系,互为依存,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分析了中学生对体育课教学中有关社会性意义的提问调查结果,提出了中学体育课教学中激活社会性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提高体育课教学在实现社会性功能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制度等原因,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呈现出交往单边化、形式简单化、载体与机制不可超越等现状.因此,为了建构高校体育教学自觉的教学交往,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上应转向"人的生成";制度建设上应注重柔性管理,创设人性化的制度环境;师生中应共同营造思想自由的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16.
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感觉统合与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机制、发生原因与危害,以及感觉统合训练概念与理论依据、效应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人对外界的正确应答能力是不同感觉刺激在大脑中经无数次统合训练而习得的;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既有神经解剖学原因,也与刺激量与类别的缺失有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学习障碍、心理障碍、社会适应障碍以及社会行为与生活能力障碍等方面;而感觉统合训练是防治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学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小学体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学忠 《体育学刊》2003,10(2):12-15
针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概念不清、体育课程与教学关系不明,将体育课程和教学不同范畴的问题混为一谈的现状,运用现代课程论和体育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对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进行论述,从而弄清两的本质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国“十五”期间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学“快乐体育” 的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斌 《体育学刊》2002,9(3):89-91
通过引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采取创建快乐体育园地、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等策略,全面改革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经实践后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当前农村小学开展体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模式,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运动技术教学原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各类教材中有关运动技术教学原理的基础上,对运动技术教学原理进行了思考:运动技术教学原理应根据人类运动学习的特质、运动学习形成的阶段、综合国内外现有的学习理论进行构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1阶段主要呈现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2阶段主要呈现条件反射理论、外在强化学习理论、自我强化学习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3阶段主要呈现顿悟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方法中体育教师观念的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教师的教法深处所隐含而表露出的敬业素质、文化素质、进取精神、科学创新 意识等方面的现代化意识水平,往往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现 代化进程中外部不良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的动力。由于过分地把竞技体育教材看成传 统的包袱,而没有将教材融于自身所处的现代化时代中培养一种足以赶上时代的观 念。以致于缺乏一种能赋予设施、教材以真实生命力的教学方法,这正是现阶段学校 体育教学亟待“扶贫”的具体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