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维燕 《情报科学》2023,(10):57-65+82
【目的/意义】伴随着金融业务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类金融数据迅速扩散,推动着金融领域进入大数据时代,金融产业的结构转变与动态发展迎来全新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金融信息安全防范与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用户的信息的存储与应用。【方法/过程】基于大数据金融安全不同视域下的影响因素,寻找当前金融领域用户信息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大数据环境下金融信息安全防范与措施,构建与之对应的安全保障平台。【结果/结论】通过识别金融信息风险及困境并加以分类,梳理出大数据背景下金融信息个体、技术、制度层面的安全防范策略,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平台为实证将大数据环境下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部分要素予以可视化和功能化。【创新/局限】本文所构建的安全保障体系侧重于理论和方法层面上的分析,未来需要进一步实现与金融信息的真实对接,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实效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工作必不可少 的支撑。【方法/过程】首先,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3个基本 概念。其次,概述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最后,结合实际工作,从理论层面出发,提出 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模型。【结果/结论】大数据环境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 作是大数据驱动的,是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创新/局限】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风险情报工作模型,可为大数据时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情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但由于本文未 结合实际案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由于各个行业的金融创新都受到融资影响,金融创新的安全性大大下降,为此,论文对情报学 论域下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安全及风险分析进行了研究。【方法/过程】在情报学论域视角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 析了金融创新存在的风险,发现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以及信息安全风险;针对金融创新风 险的现状,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资金管理和规范门槛准入标准,给出了情报学论域 下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以某银行的金融创新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参考 Logistic模型评估了金融创新风险。【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不仅可以降低客户 的信贷违约率,还可以提高其经济盈利能力和资金流转率。【创新/局限】由于本文选取的案例较单一,因此实证结 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日后可选取多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使分析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胡峰 《情报科学》2022,40(4):79-89
【目的/意义】应急情报是公共危机决策的保障,但是其在赋能风险治理的过程中却可能孳生各类情报风险 湍流。全方位感知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是发挥应急情报风险治理功能的前提。【方法/过程】构建基于循证的公 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三维感知框架,从公共价值、科学证据、主体智慧三个维度对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进行广谱 系、全景式透视。【结果/结论】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结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演化周期,运用三维感知框架对每一维 度子系统引发的应急情报模块化风险进行识别,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场域中互相影响、缠绕的“风险湍流”的“问 题清单”。【创新/局限】引入循证理念,构建全流程的应急情报风险三维感知框架,通过公共卫生应急情报风险识 别,最大程度地发挥“风险情报”资源束和策略集功能。本文只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个案分析,未来,可进行应急 情报风险测量及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志辉  席崇俊  杨岩 《情报科学》2022,40(7):145-153
【目的/意义】创新效率一直是技术情报,特别是科学计量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创新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数据与分析模型的不断丰富,跨学科视角下的创新效率测度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主题。【方法/过程】本研究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流程构建了一套跨学科视角下的创新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针对经典效率测度模型的不足,围绕着创新活动的内部过程和周期特性,将动态网络SBM模型与超效率模型和交叉效率的评价思想相融合,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测度模型,并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对模型进行了比较与应用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结果验证了本模型在解决多个有效单元的效率值区分度及自评体系下的效率值不可比性等方面的有效性。【创新/局限】本研究从创新活动的内部过程及动态变化对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同时弥补了经典效率测度模型中效率值区分度差及不可比性等不足,未来考虑完善指标数据对其合理赋权,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大规模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蒋恺 《情报科学》2022,40(3):27-32
【目的/意义】因为一些企业会采用非法手段入侵信息系统,非法获取竞争情报。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访问 异常的检测效率,研究了知识关联视角下金融竞争情报保障模式。为了保障情报信息安全,在知识关联视角下研 究金融竞争情报保障模式。【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的两种机制来保护信息安全:第一重构建基于知识关联挖掘建立 情报数据库入侵防护机制,通过入侵检测阻止非法入侵。第二重构建金融竞争情报数据库加密保障机制,给情报 数据库进行 RSA(RSA Public Key System)和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混合加密。非法用户即使突破第一重 保护,也能保障数据不被窃取。【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第一重防护下,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大部分吻合,仅有1名入 侵者成功登录。第二重加密保障下,该入侵者破解金融企业情报密文失败,证明此次研究模式成功阻止了情报泄 露,保障了情报安全。【创新/局限】但由于本次测试攻击类型较少,而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攻击方式要更多,因此有待 进一步分析和测试,扩大模式适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鉴于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共享风险的相关研究缺乏实证支持,本研究试图揭示公平、信任与CI共享风险之间的关系,以期丰富现有CI理论与方法体系,并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CI共享实践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创造性地把公平、信任、CI共享风险(情报安全风险、关系绩效风险、财务绩效风险)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获取230份来自中小企业的有效样本,并运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结果/结论】公平、信任可以显著降低情报安全风险、关系绩效风险和财务绩效风险,但公平对信任的影响不显著。【创新/局限】检验了公平、信任与中小企业CI共享风险之间的关系,但不同情境下中小企业的CI共享风险及治理机制有待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蔡瑶  吴鹏 《情报科学》2022,40(6):160-168
【目的/意义】个人违约信用风险是网络借贷平台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引起了金融机构的广泛重视。传 统的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预测模型通常使用历史数据建模,而模型的对象主要为历史履约和违约因素,由此带来 的因素选择偏差问题会影响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风险预测能力。【方法/过程】本文引入面部特征大数据分析方法,利 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抽取人脸面部特征变量,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维度融入以历史借贷数据为核心的信用风险评价 系统,建构新型信用风险预测模型。【结果/结论】论文基于南京某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的数据集进行实验与实证分 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优于传统的违约风险预测模型。【创新/局限】本研究的创新点为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分 析方法挖掘了真实借款人面部特征在预测互联网信贷背景下的贷款违约中的作用,为互联网信贷的信用风险预测 模型提供了新的数据维度,另一方面为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识别和提取大规模图片数据集中的面部特征提供了 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祥青  宋雪雁  张伟民 《情报科学》2022,40(11):166-175
【目的 /意义】通过构建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实证对象进行评价,为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梳理与用户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确立社区问答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MUSA、TOPSIS对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评价研究。【结果/结论】实际获得3个社区问答平台的可用性用户测度结果,定位与分析了平台评价指标的最优方案、最劣方案,平台最优距离以及最劣距离,依据结果给出了可用性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本研究结合了MUSA和TOPSIS的优势,综合运用两种方法深化了对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测度的研究,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使对社区问答平台可用性的测度更加细致与精准,但是在实证对象的数量和调研样本数量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在竞争情报预警工作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大数据的发展为新创企 业竞争情报预警带来了机遇,新创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相关理论方法开展竞争情报预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方 法/过程】介绍了新创企业和大数据的相关内容,总结了大数据环境下新创企业竞争情报预警的特点和风险,并构 建了新创企业竞争情报预警模型。【结果/结论】为新创企业竞争情报预警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充斥大量负面网络舆情,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和研判对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 社会治理成效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基于加 权GRA模型计算灰色加权信息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方案,据此 对负面网络舆情进行风险预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模型客观性强、可靠 度高,可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精准响应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创新/局限】以信息关联为视角,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 分级与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但典型案例数据库有待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2.
张世玉  王伟  张浩 《情报科学》2021,39(6):92-96
【目的/意义】构建企业专利威胁预警的概念模型,完善专利威胁预警理论,为企业参与专利威胁预警工作 提供理论支撑。【目的/意义】从影响企业专利威胁形成的技术研发人员因素出发,确定评估维度,构建企业专利威 胁预警的概念模型,分析其预警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构建的企业专利威胁预警 的“卡带”模型可以指导企业从技术研发人员角度对企业在各项技术领域中所面临的专利威胁进行评估,有助于实 现对企业专利威胁进行更为有效的识别与预警。【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HCM理论框架为基础,从 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维持时间3个维度对企业专利威胁进行评估,进而构建企业专利威 胁预警的概念模型。研究局限主要表现在对于相对技术研发能力维度的测度主要采用的是技术研发人员的专利 申请数量,尚未从专利申请质量角度对该评估维度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13.
杨洋洋  谢雪梅 《情报科学》2021,39(9):170-177
【目的/意义】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体系,以期为网络谣言的识别和控制提供参考,建 设健康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方法/过程】以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为切入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事件性质、事件热 度、事件传播、事件趋势四个维度构建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0例谣言事件的风险等 级进行评价,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别的网络谣言治理路径。【结论/结果】研究表明高事件性 质是食品类、儿童类、信息安全类网络谣言高风险发生的核心条件,高事件趋势是食品类和中美贸易战类网络谣言 高风险发生的核心条件,并针对每一个影响因素给出具体的建议。【创新/局限】为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提供了新的研 究方法,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谣言风险测度研究体系,为政府网络谣言的管理和应对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 实践价值。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大力支持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以“XK网贷平台”为例,开展200份问卷调查、分析137份有效样本数据,基于SERVQUAL模型、服务期望值和感知值的差距分析,以乘积标度法等工具计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及其五个服务维度的权重值,对服务质量进行量化测量及对服务质量差距作分析,最后从五个维度分析该平台服务质量问题,并对P2P网贷及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提出三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叶叶  李贺  沈旺  曹阳  涂敏 《情报科学》2022,39(2):65-73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在线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销售者和生产者决策的重要数据。大数据 时代,在线评论呈现出多源异构、爆发式增长的特点,难以为用户的购买决策和商家竞争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方 法/过程】本文利用多源异构的在线评论数据构建知识图谱,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的框架, 模式层构建围绕在线评论的信源、内容以及形式构建,最终形成知识图谱的概念框架,并运用word2vec从多源异构 文本中获取实体、关系和属性,并进行数据融合与知识图谱分析。【结果/结论】实验部分以手机商品在线评论为例, 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知识图谱对在线评论相关研究及挖掘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多源异构在线评论数据的特 点,为大数据环境下在线评论信息组织、展示和挖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创新/局限】运用知识图谱对在线评论 进行描述,有效解决信息过载、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等问题。本文采用半自动化的方式构建知识图谱,未来考虑引入 无监督的方法提高构建效率。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2018,(3):123-127
通过将信息验证机制加入信息不对称下的双边借贷模型,在理论上分析了信息验证机制对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意义。利用"网贷之家"的行业评级数据,对P2P网贷平台的信息验证与借贷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信息的公开与验证能有效促进P2P网贷平台交易量的提升与人气的聚集。但与预期相悖的是,高水平的流动性未能有效促进平台成交量与人气的提升,反倒是高杠杆水平对于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李明  豆洪清  贺伟 《情报科学》2023,(5):115-123
【目的/意义】针对小微企业竞争情报行为的间断性和需求的不确定性特征,从图书馆主导、精准化定制、多元化协同、平台化运行的视角,构建小微企业竞争情报可持续运行服务体系。【方法/过程】利用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源及服务优势,提出以图书馆为主导,多源数据融合、多元机构协同、多重技术应用、多维数据供给的小微企业竞争情报精准定制服务体系,并通过社会化思维与CBMCE运营模式引入,对小微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运营策略进行优化。【结果/结论】通过小微企业竞争情报精准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社区化运营策略的优化,实现小微企业竞争情报精准定制的可持续运营。【创新/局限】突出图书馆在小微企业竞争情报精准定制的主导作用,以及社区化运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岩  代君  廖莹驰 《情报科学》2021,39(1):104-110
【目的/意义】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新颖性测度方法,为会议论文的新颖性评价提供新的视角。【方法/过程】本 文设计吸收新颖性指标和产出新颖性指标测度方法,选择“人工智能”领域的会议论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具有高吸收新颖性水平和高产出新颖性水平的论文成为A类会议论文的几率最高,结果表明新颖性测度方法的有 效性,对于会议论文的自动评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创新/局限】设计会议论文新颖性测度方法,促进会议论文评 价的发展;只针对计算机的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实证,具有一定的领域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罗立群  李广建  徐敏 《情报科学》2021,39(10):185-193
【目的/意义】情报分析自动化、智能化的核心是情报分析的可计算化,需要面向计算的情报分析模型来指 导计算型情报分析的实践,为大数据环境下的情报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梳理前人构建情报分析模型的 研究视角,并从中总结出情报分析“任务”“方法”“数据”三要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面向计算的“任务—方法—数 据”三维多层情报分析模型,该模型由理念层、路径层、技术层、实施层组成,具备向上抽象、向下具化的能力。【结 果/结论】面向计算的情报分析模型能够辅助情报研究人员构建动态、可计算的情报分析流程,既能够发挥以往情 报分析的知识和智慧,又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帮助情报分析人员根据情报需求自主选择最佳的情 报分析方法、工具以及构建高效的情报流程。【创新/局限】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面向计算的情报分析模型建模思路和 方法,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兼容传统情报分析模型,而且还能够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可执行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知识以碎片化形式分散在大数据环境中,加剧了大知识融合的难度,深刻 地影响了知识的组织和创新过程。如何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碎片化知识的特征,构建出适于系统性的把握知识和解 决复杂问题的知识融合框架就成为大数据知识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方法/过程】系统性分析了碎片化知识的特 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超网络的融合框架,探讨了知识融合的标准、知识融合的维度以及知识融合的机 制。【结果/结论】知识超网络模型是碎片化知识非线性融合的一种可行的研究框架,其面向问题的多维、多级、多层 的综合的知识融合模型为大数据环境下碎片化知识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