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花关索下西川传》是《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的一篇,目前只有朱一玄校点本.因底本某些地方模糊不清,刻印字体又受草书影响较大,加之首次校点,朱校本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花关索下西川传》校点本中存在的失校,校误,误校,脱字,讹字,标点错误,残缺字、未识字处理不当等八十余处失误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增强校点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旧唐书》辨误一则《旧唐书》卷187《苏安恒传》云:“安恒,神龙初为集艺馆内教。”《新唐书》卷112本传则云:“神龙初,为习艺馆内教。”与《旧传》所载相异。然则“集艺馆”与“习艺馆”二者孰是孰非,未可轻易定论。考《旧唐书》卷43《职官志》中书省下有习...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顺宗纪》勘误三则《旧唐书》卷14《顺宗纪》在干支和记事上有多处差错,但标点本都未在校勘记中指明,列举如下。一、贞元二卜一年二月“辛卯,以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辛卯”为“辛亥”之误。《新唐书》卷7《顺宗纪》:贞元...  相似文献   

5.
《北史》卷83《王褒传》:“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丞,兼参掌。”此句扦格难通。张森楷《南北史校勘记》云:“左丞位卑,非仆射所得迁。且‘兼参掌’三字文谊亦未足,此文盖有脱误。”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引张氏校语,按云:“《周书》‘右仆射’作‘左仆射’,无‘仍迁左丞兼参掌’七字。《通志》卷176《王褒传》‘参掌’下有‘制诰’二字。疑《北史》原文当作‘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兼参掌制诰’,‘丞’是衍文,又脱‘制诰’二字。”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诗文系年》辨误近日翻阅李德深先生《王安石诗文系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系年》)一书,见其偶有未妥之处,特撷取二例作一辨识。一、《太子太傅田公况墓志铭》。《系年》据本《志》中有“妻富氏,今宰相河南公(指富弼,其郡望河南)之女弟也”,...  相似文献   

7.
两《唐书》辨误二则《新唐书》卷112《韩琬传》载景云初年韩琬奏章,云:“贞观、永徽之间,农不劝而耕者众,法施而犯者寡,……”赞美当时社会风气良好。此处“法”与“施”间脱“不”字,否则就与上文意思不相符合。按《全唐文》卷304载其《上睿宗论时政疏》云:...  相似文献   

8.
清代以后的《老子》注释,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一些词义误考.以晚近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为底本,与各家注释所据的传世本进行对勘,择取“粪”、“握固”、“加人”三词,对诸家释义进行考辨,或择善而从,或别出新意,认为三词分别为“为田施肥”、“握拳紧”、“施加”义.  相似文献   

9.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性很强。所载“干支”绝大部分都很准确,但错误之处也不是没有。《通鉴》卷199永徽元年十月条载:“十月,已未”,褚遂良左迁为同州刺史。《旧唐书·高宗纪》、《新唐书·高宗纪》及《新唐书·宰相表》则说十一月已未,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案,直月丙寅朔,无“已未”,而十一月有之,为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鉴》所谓“十月已未”当为“十一月已未”之误。《通鉴》记时纠谬一则@王觅道  相似文献   

10.
从“人物笺注商榷”、“作品编年辨误”、“地名误注订正”三个方面,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具体考辨。  相似文献   

11.
《资治通鉴》卷200显庆五年四月条载:“丙寅上发并州,癸巳,至东都。”《旧唐书》卷4《高宗本纪》载:“四月戊寅,车驾还东都”,与《资治通鉴》不合。查四月辛未朔,无“丙寅”,而有“戊寅(八日)”,“癸巳(二十三日)”。《册府元龟》卷113《帝王部·巡幸二》亦云:“四月戊寅,发并州;癸巳,至东都。”如此,则《资治通鉴》所载“丙寅”当为“戊寅”之误。《资治通鉴》卷205万岁通天元年三月条载:三月“丁巳(十六日),新明堂成,……号曰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案,《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本纪》载:“夏四月,案享明堂…  相似文献   

12.
本以《敦煌变校注》为范本,参照《英藏敦煌献》、《法藏敦煌西域献》、《俄藏敦煌献》以及《敦煌宝藏》所收敦煌原卷照片,指出《敦煌变校注》录方面的疏误。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何进传》“进弟河(中华书局校勘记误为何)南尹苗”句,中华书局校勘记云:“殿本《考证》谓苗,朱氏子,《五行志》作‘皇后异父兄’。按李慈铭谓何后本屠家,其父早死,舞阳君改适朱氏,生苗,及何氏贵,苗亦冒姓何氏,幸《续志》偶存其本姓耳。苗与进固非一姓,故进之部将疑其同谋杀进,遂报杀苗也。”又《五行志二》“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句,校勘记:“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灵帝纪》及《何后纪》皆称何苗,苗本姓朱,惟见于此。此称异父兄而前卷称同母弟,亦小异。”校勘记及所引材料辨析不甚明了,试以正之。按何苗本姓朱…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先从一个例句的注译说起; 例1: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见《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和《文选卷四十一·报任少卿书》)唐代训诂大师颜师古和李善注《汉书》和《文选》,“例1”下皆未注译。 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始为“例1”作注译: 一二,谓委曲也。言陵与己事俱不能委曲向俗人说,谓俗人不知也。(《古文观止卷五·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新校注本《红楼梦》有疏漏之处,兹略述如下。一、第425页:龄宫划蔷,宝玉“数一数,十八笔”。但“蔷”非十八笔。查庚辰本,“蔷”为“繁体”,系十八笔。新本校注凡例有云,凡属异体字、俗字,一般均以目前通行的规范字予以统一,不再另作校记。但取代后,文句致生歧异,不如“仍按底本文字”为好,与“十八笔”相吻合。若用规范字,应将“回”字的四种写法,给以注说。  相似文献   

16.
《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载: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勇夫殒身戌阵者各立一寺”。《新唐书·太宗本纪》作“润十二月癸丑”。案十二月丁卯朔,无“癸丑”,而润月有之,为润十二月十七日,《旧唐书·太宗本纪》误。《旧唐书》卷3《太宗本纪》:贞观五年秋八月“戊申(二十一日),初令天下诏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新唐书》卷2《太宗本纪》则云:十二月“丁亥(二日),诏决死刑,京师五覆奏,诸州三覆奏。”案《资治通鉴》卷193贞观五年八月条载:“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在十二月…  相似文献   

17.
许多书都把《世说新语·汰侈》篇“使黄门交斩美人”中的“黄门交”作一个词来解释,说“黄门交,即黄门校,侍者之称”。历史上“黄门”曾为官名或官署名,旧有黄门令、中黄门、黄门侍郎、黄门监、黄门省等名称,未见有“黄门校”这个官名。《世说新语·汰侈》篇里的“黄门”是指供  相似文献   

18.
两唐书辨误二则一、《新唐书》卷211《李宝臣传》载诸镇一同进攻田承嗣,李宝臣于中途突然反叛,使军事行动宣告失败。《传》云:“于是天子遣中人马希倩劳宝臣,宝臣归使者百缣,使者恚,抵诸道,宝臣顾左右愧甚。”于是,王武俊劝其反叛,李宝臣同意。此处马希情乃马...  相似文献   

19.
《读书杂志》“意疑”析《史记》卷75《孟尝君列传》:“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王,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中华书局标点本,第七册,页2357)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二》“意疑”条说:“‘意’下本无‘疑’字,...  相似文献   

20.
《四部备要》为一大丛书,收经、史、子、集四部书共356种,上海中华书局民国9年(1920)到23年(1934)排印出版。半世纪以来,它已成为人们研究文史的常用书。应当承认,它有一定的编选体例,选书基本上能够反映我国古籍中较有代表性的部分,并注意收入清代学者研究古籍的新成果。此外,它用铅字排印,售价低廉,也易于普及。但由于当年之中华书局要和商务印书馆竞争,商务影印出版《四部丛刊》风行于学术界,中华便出《四部备要》与之竞争。但又不如商务能广搜旧本,于是“求通行善本”(中华书局《校印四都备要缘起》),改用铅排。多年来,学术界已公认《备要》校勘不精,至于《备要》所用版本是否真系“通行善本”,问世以来尚无专文评论。我以一年多时间对所用版本逐一查对考订,发现舛误抵牾之处不下百数起,于是撮其大要,略事分类,写成这篇《纠谬》,庶今后使用此书者可不受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