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学会关心"教育的核心是"关心与做人":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关心,在学会关心中培养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主体精神,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心;培养新一代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力求改  相似文献   

2.
李海燕 《贵州教育》2021,(21):14-17
教育的顺序是先教育,后教学,然后教育与教学融合,才是教育的规律.而德育活动课程作为育人的载体,它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学生的思想、观念、习惯和知识只能在活动中生成和培养,因为这是来自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自于心灵的感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课程可以活跃学生的身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都将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责任与担当同样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三大核心素养之一.中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民族希望的承载者,基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分析,在德育实践过程中,以"四感教育"的探究与实践为例,对于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崇拜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惩戒教育要求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批评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赏识与惩戒--教育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第四小学以"崇实尚本" (实,是指根据实际,注重实效;本,是指以学生为本)为理念,坚持以人文素养培养为支撑,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创建特色班集体为切入点,丰富班集体建设内涵;以和平教育校本课程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以家校合作为桥梁,引领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以关注问题学生为重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和目的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其核心和动力就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其本质在于促进人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班主任工作中"人本管理"应以培养人、人的发展本身为目的和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教育,注重创造和谐氛围、加强民主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对"课堂小结"的功能、特点与价值等认识不足,用法不当,严重影响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课堂小结"的功能与特点、教育价值与教学艺术."小结"的功能不仅在于"四基"的梳理与建构,更在于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关键能力群)的发展与提高.其特点具有目的指向性与操作系列性;问题情境性与应用普适性;认知内省性与建构性.其教育价值在于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科素养、发展关键能力、掌握必备知识.其教学艺术主要表现为设计的艺术、学生"课堂小结"的能力培养艺术、课堂操作艺术与教学评价艺术.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背景,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关于品德教育渗透的一些建议,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对德育工作的挑战。为此,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以"五变"为主题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的实效。一、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复合型"德育的生命,在于追求和弘扬真、善、美。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关乎德育工作效果,我校将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确定为:1.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2011,(9):73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坚持"以学会做人为起点、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石"的工作思路,确立"文明行为——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理想信念"的道德培育层次,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核心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奉献、尊重、合作"的人文情怀为重点,以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内容,坚持  相似文献   

11.
"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大学教育首先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高校应该利用"三生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促进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结合工作中的特殊案例,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三生教育"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提议,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知行统一。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在反思"复旦投毒案"时指出,该案件敲响了培养学生人格的警钟,"培养人格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高校不要忘记学生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赵伟 《天津教育》2022,(4):61-62
"双核"指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价值不仅仅只蕴含于人地协调观,也与"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紧密联系."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总称.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自古以来就担负着"文以栽道"的使命,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成为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相似文献   

15.
汪琴 《教师》2009,(23)
"少年强别国强",加强"90后"学生责任感教育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师的重任.基于地理学科对加强"90后"学生责任感教育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学生责任感养成的机会,改变传统评价方式,经常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写作"的教学应遵守诚信与道德原则、准确无误的格式原则,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主要途径是第一,结合写作学发展史,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的教育;第二,结合写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第三,结合写作实践,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第四,紧扣写作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冉婷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5):98-100
"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其核心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借用"绿色素质"一词,从大学生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的教育需要出发,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师在"绿色教育"理念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供高校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省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低碳"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低碳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落地"是"知识"教育向"人性"教育的跨越,是教育价值的升华.从解释学的视角出发,教育具有解释的特征,核心素养"落地"的核心存在于教育主体在具体教育场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解释"之中.核心素养"落地"图景具有非限定性、可拓展性,以"人"的丰富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指向,但教师"理解"的主观性、局限性,学生"理解"的先验性、滞后性,导致核心素养"落地"图景的价值位序存在一定局限.理想的核心素养"落地"图景建构在于理想化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0.
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育。语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学是一块培育品学兼优人才的沃土。一、语文教学对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其实早在200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