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晖 《军事记者》2009,(2):68-68
新闻,这个字眼,我对它倾入了太多的感情。 1999年底,踏着初冬的白雪,我入伍来到东北。新兵连的时候,指导员找到我们几个高中毕业的新战士,要求我们给旅里写广播稿。晚上正逢全连组织看电影,那几个战友都去了,就我留在连队写稿。指导员找到我说:“小黄,你怎么不去看电影啊?”我说:“我想到了一个好稿子,还没有写完呢!”指导员说:“你到连部来当文书吧。”  相似文献   

2.
季嘉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前不久翻看今年以来的《军事记者》时,勾起了我对步入新闻这一行的回忆。我在军校是学雷达专业的,后来改行当了两年指导员,接茬儿就搞起了教育,跨进新闻这一行,完全是个偶然。记得是1988年初,我在旅政治部当教育干事,当时科里的新闻干事探家了,科长跟我说:“小季,你兼管一下新闻工作。”我琢磨了半天———“管一下”,怎么“管”?还是先“干一下”再说吧。可到真要“干”的时候,才发现我对新闻一窍不通。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我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新闻这个“花轿”。第二天,我突击看完了一本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书,第三天就…  相似文献   

3.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应聘到一家广播电台做主持人。一天晚上,我负责为一个老主持人导播,接热线电话。我接的电话是一个年轻男子打来的,他说他很绝望,想自杀。当时老主持人说:“你等一会儿,我点根烟。”他点着了烟,打开话筒问:“你抽什么牌子的烟?”之后20分钟,他们聊了烟和酒的话题,20分钟之后,年轻男子说:“我要睡觉了。”  相似文献   

5.
翻开你厚厚的4大本见报剪贴本,400余篇新闻作品令人赞叹不已。当谈起成才的“秘诀”时,你深有体会地说:“新闻是靠双腿跑出来的。”你刚当报道员时,写出去的近百篇稿件都正沉大海。就在你心灰意冷放弃写作时,师新闻干事李增瑞送你一句话:沉到基层去,能抓大“活鱼”。你恍然大悟,第二天,背起铺盖卷住到连队,一呆就是一星期。(后勤处长补交伙食费》一稿很快在(前卫报)上刊出。从此,使你尝到了蹲在基层的甜头。1992年间月的一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气温降至零下ZOT。当你所说一营拉练到外地40公里的武当山驻训时,立即向领导…  相似文献   

6.
来到名城蓬莱,能够领略这举世闻名的人间仙境蓬莱阁的奇妙,自然是件惬意无比的事。然而,乘风破浪,去蓬莱对面的海岛上看看守岛官兵的衣食住行,更是蓄志。久的愿望。两相比较之后,决基先去海岛。然而,当我来到蓬莱驻军招待所时,迟迟不见前来接头去海岛的新闻同行。上午11点左右,才见宣传科的唐干事焦急地跑来说:“实在对不起,让你久等了。几经与海港联系,说是因为海上风大浪高,不仅旅游船只一律暂停行驶,部队的运输船也不能启航,就连明天能否进岛,还得视气象情况而定。”听他一说,我的心往下一沉。没办法,只有先住下来等等…  相似文献   

7.
中等个子,国字脸,未开口先带三分笑,这便是梁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梁志刚,是我刚调师机关不久。那天,我们组织全师报道会战到团里采访,采访结束刚回到招待所,便响起了敲门声,我拉开房门,是一位佩戴上等兵军衔的战士。他口未开关先露:“请问你是谷干事吗?”我点了点头,说:“对呀。”他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说:“嘿嘿,我找了你几次,现在总算见到你了。”我把他让进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梁志刚,很热爱写报道,希望我给予指点,说完像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地望着我。我说好啊,你以前在家搞过报道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8.
王方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出差刚回连队,我班的新兵张兵就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班长,9月30日大队组织点验,刘干事把你那两大叠《军事记者》杂志全没收了。”真有这回事?难道我的《军事记者》杂志也属于违禁物品吗?“什么意思,我得找他去。”“班长,是不是因为上次借书的事得罪了刘干事,故意整你。”也有可能,不知道刘干事从哪儿得知我参加了军报函授学习,上次特地跑来连队找我借阅《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因为我在海口出差,就让他找张兵要钥匙拿,结果张兵说非要等我回来,他做不了主。“哎!都怪你这个死脑筋!上次要把这些杂志借给他不就没事了。”“班长,我也是…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事情不用你去刻意记忆,却会铭刻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新闻与成才》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此生钟情的好“伴侣”。7年前的夏天。1990年7月,我从武警云南边防教导大队毕业,分到一个边远的边防派出所。包括我在内,派出所共有5人:指导员、所长、副所长和一名与我同姓的干事。其时,所长已宣布转业,实际只有4人。那是一个佤族、拉祜族聚居的边境山寨,偏僻闭塞,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有很多居民还在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劳作。报刊、信件每周来一次,有时两周或更长时间。我们同驻地居民一样:工作、生活都是点煤油灯…  相似文献   

11.
“给新闻干事设个座”在该部党委会议室,有一把沙发椅,被同志们称为新闻干事的“铁交椅”。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小故事哩。有一次,党委召集营以上领导在会议室开会,请新闻干事殷正勤列席。当新闻干事带着采访本进来时,已经没有空位了,只好折身回办公室抄了一把木椅带进去。这时,部队长陈为如开了腔:“除研究干部问题的会议外,其他会议都需要新闻干事列席,所以应该再给新闻干事设把椅子。”陈部队长一句话,便有了这个同会议室内其他沙发椅一模一样的新闻干事“专座”。“等一等报道员”今年年初,该部组织工作组下连蹲点、这天,…  相似文献   

12.
飞机停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取了行李,出了海关,到了大厅,没见到接我们的人。过了有20分钟,一位女士跑了过来,说:“是杨先生吧?对不起,因为交通管制,绕道来的,晚了。”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她又说:“你们等着.我取车。”说着,跑走了。又过了10多分钟,不见动静。我们正焦急.见她在大厅门口招手,说:“快出来.警察不让在门口停车。”  相似文献   

13.
1993年9月的一天,军区首长来到某团六连检查工作,首长间站在身边的一位身着作训服,脚穿旧胶鞋的中尉军官:“你们连今天的训练课目是什么?”陪同的师领导向首长解释说,他是师里的新闻干事,叫高立海。首长笑了,接着说:“今天看到你的这身穿着,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是的,他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常常为一个好的新闻线索风里来雨平去,在基层连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小散远单位和执勤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基层官兵说:“咱们师的新闻干事像连长。”他来自基层,深知基层有许多闪光的人和事,也深知脚板底下出新闻。他不靠坐…  相似文献   

14.
他不叫阿丑,叫李翔。然而他悦:“我搞新闻基础差,长得不美,又笨手策脚,像只‘丑小鸭’,所以叫阿丑合适。”就是这个“阿丑”,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从一名战士业余报道员,成长为新疆军区后勤某分部小有名气的专职新闻干事。“当干事要能吃苦,当新闻干事要更能吃苦,当摄影干事苦上加苦,不吃苦,不能出活,更不能成才,除非你别当新闻干事。”那司五”这么说。1987年从乌鲁木齐市当兵的“阿丑”,一入伍就被授进了天山深处某综合仓库。那里几乎与世隔绝,长年生活在那里的官兵们,从未在报刊上见到过关于自己的报道。战士们抱怨说:…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82年担任新闻干事的,先是在团场,后调到师宣传处。几年来,我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集体采写是提高通讯员素质,搞好通讯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在150团场刚当新闻干事时,当时团里通讯报道工作比较薄弱。团领导对此着急,我更着急,总想尽快打开局面。一天,我去请教当时的团政委魏国安。他说:“小伙子,要想办法培养一些人。”他停了片刻,原地兜了一个圈子,象在思谋,然后说:“咋培养呢?有空你就带上几个文教,到处去采访,回来一块研究如何写。这样,慢慢地你和大家都能提高了。”经政委这一指点,我茅塞顿开。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便找来6名文教干事,先组织  相似文献   

16.
我是南昌陆军学院的新闻干事。记得初次来军报时,一些老新闻干事便来传经:“找编辑编稿,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版面编辑。因为编辑编的稿件太多了,而版面有限,不找版面编辑落实,最终会前功尽弃。”我想也是这个道理。院校组编辑姜宁了解我这个想法后,也许看到我这个“朽木”可雕也,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今后采写稿件,我给你制订一个标准,就是要写我们编辑不得不编发的稿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是编辑不得不编的稿件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采写实践和编辑的不断开导,我逐渐开窍了,注意从报纸上学…  相似文献   

17.
赵燕群 《图书馆论坛》2006,26(1):233-234
一直到现在,我无法说服自己,你已经远离我们,踏上通往天堂之路,因为你走得太突然。11月3日晚,焕文馆长电话告诉我,你2日动了手术,是恶性脑瘤,我“呀”的一声,心里一惊,心跳加速。电话里我们立即决定,第二天到医院探望你。不到10分钟,电话又响,焕文馆长急促催我:“快下来!去医院!梁美灵“走”了!”当我们几个人赶到医院,病房空余病床,我问护士,她轻轻地说你19:40“走”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25日,家住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新农村的苏庆财夫妇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听着他说话的声音,看着那张熟悉的脸,苏庆财一眼就认出他正是自己10年前捡到的4万元钱的主人。当两双手紧紧地据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哥,这事俺们做得不光彩,太对不起你了,太对不起了!”而这个中年男子则同样激动地说:“兄弟,你千万别这么说,当年我态度不好,是我对不起你啊!”“你放心,钱在公安局里,我会证明失主就是你!10年了,这4万元钱早就应该还你了啊!这些年它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我呀!”[编按]  相似文献   

19.
品味长沙     
两个讲着长沙话的青年哥哥在路上走,他们的前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胳肢窝里挟着一个讨饭的碗。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赌一碗面,去要那个叫花子自己把那只碗打烂。我当时觉得这赌注像纸变钱一样难。谁知另一个长沙的听了问:“真的赌一碗面?”先前那个长沙的说:“千真万确!”担心赌注不真实的那个说了句“看我的”便小跑上前,到了叫花子身边,右手朝乞丐肩上一搭,他乡遇故知的话语热腾腾地出来:“叫花子哥哥吨,你还有赶回家去呀,你屋里娘老子病得脑壳只剩咯大了”,他边说边将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合起来做成个圆圈。  相似文献   

20.
“1991年至今,连续7年有报道员被提升为干部,3名战士考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4名新闻干事被上级机关批走,门名报道员退伍后被地方新闻单位聘为编辑记者……”只要一提起济南军区某高炮旅,新闻同行们无不羡慕地说:“那里人才辈出,真是块‘风水宝地”’!该旅的报道人员却深情地说:“其实是我们有个关心支持新闻报道工作的万主任。”搭台唱戏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万主任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必须有一支过硬的报道队伍。从当宣传科长、旅政治部副主任到主任,万会标始终没有放松对新闻人才的培养,使该旅始终保持着一支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