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诞喜剧是在20世纪走向成熟的一种新的喜剧类型,荒诞性、悲剧感、哲理化是其突出的三个特点.荒诞派戏剧是它在西方的代表,也是这一喜剧类型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当代的荒诞喜剧则显得相对贫弱.赵耀民是中国剧坛第一位自觉致力于荒诞喜剧的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的剧作家,他的荒诞喜剧创作独树一帜,开拓了中国当代喜剧创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必须根据喜剧创作所发生的新的变化,重新思考喜剧的本质和特征,而且,我们总结出的喜剧的美学特征应该是既能阐释传统喜剧,又适应现代喜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从模仿到成熟以至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阶段。《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最生动的一出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表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原则在私人生活与个人生活上的胜利。莎士比亚喜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运用乔装法、误会法和以毒攻毒等艺术技巧来造成喜剧气氛、增强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健吾和丁西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擅长喜剧创作的成就卓著的剧作家,作者从喜剧观、喜剧形态和喜剧文本三个方面论述了二人喜剧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莫里哀对罗马喜剧的成功借鉴与发展的角度,探索他的喜剧创作取得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讽刺喜剧中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讽刺”? 笔者认为莫里哀喜剧堪称讽刺喜剧创作可资借鉴的一面镜子和某种范本。本文从将讽刺崇奉为喜剧创作之核心原则、以讽刺作为喜剧创作赖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讽刺在内涵底蕴上富有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就此问题展开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7.
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研究契诃夫的《樱桃园》,讨论《樱桃园》中悲剧和喜剧因素的融合方式,可以发现它在喜剧创作中借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情节、人物和感情净化的构建模式,而以喜剧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研究巴赫金狂欢理论与陈白尘喜剧的内在关系,探究陈白尘喜剧蕴含的狂欢化的诸多因素,提出陈白尘喜剧的狂欢化色彩是审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对中外狂欢体民间文学与文人喜剧创作的狂欢性的继承与创新,它蕴涵着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环境是喜剧繁荣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环境除了包括政治形势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变化。明杂剧喜剧的创作受明代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巨大。明初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扼杀,因此,明初的喜剧创作除了一些浪漫爱情喜剧外,乏善可陈。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趋向自由,喜剧这一具有批评功能的艺术形式就被很多作家所采用,成为他们释放与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出口,喜剧也伴随着浩荡的思想解放潮流而逐渐复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喜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植根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把握住了喜剧精神的本质和精髓,使"狂欢化"成了喜剧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一种喜剧精神,具有很强的喜剧意识。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的实质和审美功能;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12.
把握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是喜剧研究的关键所在。本通过对六大喜剧理论模式所论及的喜剧性矛盾的分析,阐释每一种理论模式的特点与局限,由此探寻喜剧性研究的理论基点。喜剧性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的矛盾碰撞而形成的多元结构,喜剧性矛盾的构成不是单一的,客体对象本身、客体与客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矛盾撑起了喜剧性的骨架;社会性和主体性因素的任何变异,都会影响到喜剧性的审美效应;多重矛盾的互动和多种因素的变异,必须纳入特定的游戏规则,才能产生现实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喜剧美学思想的继承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喜剧本质及喜剧形态两方面对黑格尔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喜剧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在喜剧的本质方面,本认为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的理论有继承、吸收,也有批判、突破。继承与吸收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都运用辩证法的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来分析喜剧的本质,都以内容的否定性来限定喜剧形象,也都重视喜剧否定性内容的社会伦理及审美教育意义。批判与突破而体现在:车尔尼雪夫斯基明确指出了丑是喜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笑来矫正或诛伐”——老舍的喜剧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本文分析了老舍对喜剧的独特理解:喜剧来源于生活,其实质是矛盾,其社会功能是“批评生命”;剖析了老舍喜剧创作多色调的审美追求:幽默喜剧具有心宽气朗、轻松谐趣的美感特质,讽刺性喜剧则有冷峻辛辣之美,正是它们的合奏,老舍的喜剧作品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把陈白尘讽刺喜剧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他那独特的艺术追求、创作特色和历史贡献等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史上,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自觉的类意识以及对讽刺喜剧艺术规律的捍卫等是陈白尘讽刺喜剧的主要历史贡献。这些努力有效地促进了讽刺喜剧跟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从总结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陈白尘调整喜剧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的文学创作生涯是从幽默短篇故事和独幕轻松喜剧开始的。在其早期的创作中,幽默诙谐是显在的。外显的幽默成为契诃夫早期创作的显著标志。进入创作成熟期后,契诃夫创作中的幽默由原先外显的幽默隐遁为内敛的幽默。这体现了契诃夫喜剧精神的深化与升华。内敛的幽默体现出契诃夫冷酷的喜剧精神。契诃夫凭借这种内在的喜剧精神,实现了对生活真实的冷峻的体察。而这种冷峻的喜剧精神,成为契诃夫影响20世纪现代小说与戏剧的最本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丁西林的喜剧创作开了中国幽默喜剧的先河,为后来喜剧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借鉴。近八十年来人们不断认识和评价他的喜剧:从艺术特征的探讨到文学史的定位,直至90年代一些研究者重新解读;从褒贬参半到归于沉寂,直到重新热闹起来,丁西林喜剧的研究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9.
熊佛西、欧阳予倩和陈白尘分别代表了30年代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发展的三种取向:寓言化、社会写实化和政治化。中国的讽刺喜剧由此在现代戏剧创作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符号美学理论出发,引入喜剧节奏概念,对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进行剖析,探求该喜剧的根本结构与基调,并进一步引申出我国古典喜剧及新时代喜剧的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