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以恶唑啉为导向基团,通过邻位锂化方便地高非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平面手性二茂铁硫恶唑啉、硒恶唑啉和膦恶唑啉配体。应用于1,3二苯基烯丙基醋酸酯的烯丙基烷基化反应,ee值最高可达99%,膦氮配体在烯丙基胺化反应中,ee值最高也可达97%。此外,发现中心手性起到了决定产物ee值和绝对构型的作用,平面手性和中心手性的匹配在取得高对映选择性上是重要的。设计合成的一类平面手性二茂铁修饰的手性口袋型双膦配体,由于有平面手性的辅助而具有更有效的诱导效应。这类配体在前手性亲核试剂的不对称烯丙基化生成季碳氨基酸衍生物构及alpha位双取代季碳酮反应中,ee值最高分别可达到75%和95%。设计合成的1,1’二茂铁膦氮配体,在单取代的烯丙基醋酸酯的钯催化区域选择性及对映选择性的烯丙基烷基化及胺化反应中,显示了非常高的反应活性、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配体中BINOL羟基由于和苄胺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对反应的选择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从实验上给予了证明。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5-(2-羟基苯基)-10,15,20-三(4-硝基苯基)钴卟啉配合物(HTNPPCoⅡ),利用FT-IR,UV-Vis,XPS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应用于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反应.结果表明,在70℃时环己烯的转化率达到94%,转化数达到14500 mol/mol,对2-环己烯-1-酮(C=O)的选择性达到73%,并详细考察了反应时间对环己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3.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即阳离子催化剂体系和中性催化剂体系。阳离子催化剂体系仅能催化顺式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相反中性催化剂体系不但能催化顺反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而且具有更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利用各种烯炔异构体,通过合适的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涉及π-烯丙基铑中间体的可能机理,并且利用该机理对一些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对产物进行了衍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紫外、红外和圆二色(CD)光谱表征考察了外在离心力场对非手性化合物异佛尔酮不对称氧化生成光学活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力场能够诱导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力场中得到的产物CD230信号相反并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作者推测,顺时针和逆时针圆周离心运动(轴矢量)结合地球在时空上的天然线性运动(极矢量)形成的左、右手螺旋运动的不对称作用可能是诱导反应对映体过量的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5.
Seoane及其合作者近年来报道了两例新的Rh(III)催化的环加成反应:1)2-羟基苯乙烯与炔烃进行[5+2]环加成生成七元含氧杂环和2)2-异烯丙基苯酚和炔烃进行[3+2]环加成生成五元螺环.这两例反应使用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相同, 底物相似,但产物完全不同.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这两例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以探究造成不同选择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两反应均由O-H键断裂、C-H键活化、炔烃迁移插入及还原消除4步组成.在还原消除中,当空间位阻影响大于去芳香性影响时生成五元螺环产物;反之,则生成七元含氧杂环.还发现反应中C-H键活化的选择性是由C-H键活化及炔烃迁移插入过渡态中的环张力大小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环庚三烯酮易发生环加成反应,偶尔有烯烃键上的取代反应.关于二甲氧基苯,多年来的主要关注点是其与不同醛或酮在强酸作用下的缩合反应,但多局限在芳基醛或饱和脂肪醛酮.本研究尝试多共轭不饱和酮与邻二甲氧基苯的缩合反应.结果发现在浓硫酸作用下环庚三烯酮不仅可以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更有趣的是环庚三烯酮在强酸及二甲氧基苯协同作用下可以发生重排缩环反应,由七元环收缩成六元芳香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电子效应为主线,深入研究了芳环亲电取代反应中的电子效应的作用及其影响,探讨了电子效应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限制的H artree-Fock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单重态卡宾与甲酰氯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在HF/3-21G*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的主反应途径由两步组成:首先,两反应物通过一无势垒的放热反应生成一富能中间体INT a,放出的热量为36.47 kJ.m o-l 1;然后该中间体经过渡态TSa异构化为一三元环产物P,其势垒为23.22 kJ.m o-l 1。该反应途径与其竞争反应途径相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电子效应为主线 ,深入研究了芳环亲电取代反应中的电子效应的作用及其影响 ,探讨了电子效应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串联合成稠合吡咯衍生物。方法:以氨基吡唑或氨基嘧啶和芳酮醛水合物为原料,选用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100℃条件下反应。结果:经[3+2]反应,合成了8例吡咯并[2,3-c]吡唑衍生物和吡咯并[2,3-d]嘧啶衍生物。结论:该反应底物范围广、分离过程简单、产率高、区域选择性高,丰富了吡咯杂环化合物库。  相似文献   

11.
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的PSII除草剂,以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中间体及该目标化合物,研究了超声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同时合成了8个手性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生物活性测定,发现部分手性化合物有一定治疗活性.  相似文献   

12.
实验表明,外尔半金属中不仅存在手征反常,也存在引力反常。引力反常会导致手征涡旋效应。因此,在外尔半金属中研究手征涡旋效应是必要的。作为石墨烯的三维类似物,外尔半金属也有可能出现强耦合。基于此,通过规范/引力对偶的方法研究强耦合下外尔半金属中的手征涡旋效应。在只考虑引力反常引起的手征涡旋效应的情形下,得到如下结论:1)手征涡旋效应可以由引力反常引起,在具有手征费米子的外尔半金属中存在,且与耦合强度成正比;2)手征涡旋效应与温度平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为L构型,D构型氨基酸虽然不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但许多植物、微生物甚至在人体中都有D-氨基酸的存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广泛发生在生物体内及PCR实验中,首次探究手性氨基酸及其与金属离子协同条件下对Taq-DNA聚合酶催化下的DNA链式聚合反应的影响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手性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  相似文献   

14.
在Chiralcel OJ-H手性柱上用正相色谱条件直接拆分了三唑类手性农药戊唑醇,得到了满意的色谱分离结果。考察了流动相中极性改性剂-不同种类醇的结构对手性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被研究的手性农药戊唑醇在正丁醇作流动相极性改性剂时拆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分子折叠体是一类由非共价键稳定的、采用有序构象的寡聚物或聚合物.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类非天然的折叠体,包括:1)由疏溶剂作用驱动的并入萘环板块的寡聚乙二醇折叠体,2)由分子内氢键驱动的寡聚酰肼折叠体,3)由分子内氢键驱动的并入锌卟啉板块的寡聚苯酰胺折叠体. 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揭示,在有机溶剂中这些折叠体可以作为非天然受体分子高效络合或识别结构匹配的有机分子和离子,并且氢键驱动的折叠体可以通过络合作用实现超分子体系的手性诱导或手性放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验对映体的纯度, 考察对映体的生物活性, 必须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简便 、快速、准确、灵敏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目前,对映体的分离方法主要有非色谱法和色谱法两大类.常用的非色谱分离法主要包括化学拆分法、膜拆分法和电化学法等等,但是近年来在氨基酸对映体拆分中应用较少.1952 年Delgiesh 采用纸层析分离氨基酸对映体, 并提出“三点作用”分离机理, 揭开了色谱技术分离手性氨基酸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在流动相组成为正己烷/异丙醇(80/20,v/v),温度为291K-313K条件下,考察了2种结构相似的外消旋硒代甘油醚色谱手性拆分的热力学行为。计算了两种对映体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焓变以及焓变差值和熵变差值等热力学参数。手性色谱柱填料为自制的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室温下对手性对映体D 酪氨酸、L 酪氨酸、外消旋化合物DL 酪氨酸和D 色氨酸、L 色氨酸、外消旋化合物DL 色氨酸在 0 1~ 2 0THz频谱范围内进行了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氨基酸在此波段有特征吸收峰,THz时域光谱能够鉴别对映异构体和他们的外消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秋水仙碱是医治癌症的重要药物,其结构中不仅存在手性碳原子的构型问题,也存在类似于联苯衍生物的构型和构象问题.确定了手性碳原子的构型,还必须确定两个芳环间的构型和构象.运用笔者提出的螺旋理论,通过其旋光方向和旋光度可以方便地确定秋水仙碱两个芳环间的构型和构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