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并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1 150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为18.68±0.895岁)作为被试,采用运动动机量表、实施意向量表、自我认同感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SS 2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351,p<0.01),运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直接路径有显著影响(β=0.167,t=12.525,p<0.01)。2)运动动机对实施意向(β=0.217,t=10.003,p<0.01)和自我认同感(β=0.164,t=15.356,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实施意向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43,t=13.115,p<0.01),自我认同感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84,t=7.831,p<0.01)。3)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包括...  相似文献   

2.
黄文哲  成波锦 《体育科研》2024,(1):58-65,77
为探究大学生体育课学习过程中技术学习投入的形成机制,采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体育学习动机量表、心流体验量表和技术学习投入量表,调查了广东省部分高校的551名大学生,检验了变量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①锻炼自我效能感、体育学习动机、心流体验和技术学习投入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②锻炼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技术学习投入;③体育学习动机、心流体验在锻炼自我效能感与技术学习投入之间分别起中介作用,且体育学习动机—心流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亦显著。  相似文献   

3.
曹光豪  高远 《湖北体育科技》2023,(5):447-450+460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策略和自我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认知重评策略是否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控制之间起中介作用。方法 本文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情绪调节问卷以及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504名大学生(男239人,女265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自我控制两两呈现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认知重评策略频率(β=0.206,t=4.647,p<0.01)和自我控制水平(β=0.202,t=4.541,p<0.01),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β=0.292,t=6.762,p<0.01)。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频率在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育旅游智慧化水平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探索感知价值和游客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以期为通过智慧化水平带动游客重游意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相关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Bootstrap检验法对江西省三个体育旅游景区名游客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体育旅游智慧化水平、感知价值、旅游满意度均与重游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化水平能显著正向预测游客的感知价值(β=0.741,P<0.01)和旅游满意度(β=0.328,t=,P<0.01),还能显著正向预测游客的重游意愿(β=0.188,P<0.01)。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β=0.402,P<0.01);感知价值和游客满意度均能对游客重游意愿产生正向预测效应(β=0.285,P<0.01;β=0.562,P<0.01)。另外Bootstrap检验法结果显示,智慧化水平能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直接效应为0.1880,直接效应占比为25%。还能通过提升游客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间接预测游客的重游意愿,间接效应为0.56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不同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核心自我评价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635名大学生(男340人,女295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体育锻炼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p<0.01);体育锻炼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p<0.01);体育锻炼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p<0.05)。2)积极应对方式(95%CI:0.011-0.035)和消极应对方式(95%CI:0.001-0.022)均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间具有中介作用。3)性别在体育锻炼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调节作用(βint=-0.072,p<0.05),且男性(βsimpleslope=0.206,p<0.01)的调节效应大于女性(βsimpleslope=0.117,p<0.01)。结论 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核心自我评价中起中介作用,在对积...  相似文献   

6.
考查大学生体育课对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贡献,构建适合大学生的跨情境预测模型,为干预大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假设大学生体育课上的三重相关效能(推论自我效能、他人效能、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自主性动机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进而影响其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自主性动机和行为。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选取482名大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材料为《三重相关效能量表》、《因果关系感知量表》、《锻炼诱导情绪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通过结构公式模型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为18%;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和情绪体验可显著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自主动机,两者共解释其34%的总变异;自我效能可显著正向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行为。结论:假设模型是适合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通过动机和情绪的跨情境迁移作用,积极影响大学生对身体活动行为的参与。研究为干预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干预时重点提高体育课上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并促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后续研究应加入纵向干预研究验证假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 1)探讨体育锻炼这一社会活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2)验证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检验这两个变量在体育锻炼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的7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间的预测效应显著,纳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也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为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链式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同样显著。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验证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4所高校10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ERS)、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USSCS)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和抑郁进行评估。对调查数据依次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男生体育锻炼和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女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育锻炼和自我控制分别与抑郁呈负相关(r=-0.118,p<0.01;r=-0.570,p<0.01),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r=0.112,p<0.01),体育锻炼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087,p<0.01)和正向预测自我控制(B=0.115,p<0.01),自我控制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B=-0.527,p<0.01),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间的起中介作用,Bootstrap95%CI为[-0.095,-0.027],效应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倾向量表(MPATS)对深圳大学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8,P<0.01),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2)体育锻炼不仅正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同时负向预测手机成瘾(B=-0.37,P<0.01);手机成瘾负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影响睡眠质量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5.58%。结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还可通过手机成瘾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探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的作用机制,即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是否会通过目标自我一致的中介作用,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产生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样本来自于湖南8所高校的1624名体质健康问题突出的大学生.结果表明:(1)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目标自我一致、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影响;(3)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影响;(4)目标自我一致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自主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控制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体育学习观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选取760名江南生源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测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结果:①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观总体呈建构性特点,各维度间发展不同步;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学习观的各维度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④学习能力观、学习过程观和学业自我体验是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疫情时代下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焦虑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53人、女生387人。结果 1)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r=0.235,p<0.01)和心理弹性(r=0.245,p<0.01)呈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r=-0.186,p<0.01)自我效能(r=-0.229,p<0.01)和心理弹性(r=-0.341,p<0.01)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2)不同体育锻炼量对大学生自我效能(F=18.99,p<0.01)心理弹性(F=22.93,p<0.01)和焦虑(F=11.92,p<0.01)的影响不同。3)体育锻炼负向预测焦虑(β=-0.11,p<0.01),效应量为-0.04。4)体育锻炼对焦虑影响的中介效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即体育锻炼→心理弹性→焦虑和体育锻炼→自我效能→心理弹性→焦虑,两种途径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3%和7.2%,效应量分别为-0.006和-0.017。结论 在后疫情时代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验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效应。研究以132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传统体育课堂评价方式和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方式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①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内部动机(t=-3.14,p=0.02)和自我调节能力(t=-5.03,p=0.01)具有显著促进效应;②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基本心理需要的自主(t=-4.79,p=0.02)、能力(t=-8.77,p=0.01)和归属(t=-4.68,p=0.03)均具有显著影响效应;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参与及运动技能水平。因此,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飞 《湖北体育科技》2022,(3):250-253,270
目的 探讨累积生态风险对运动拖延的影响机制.方法 利用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检验法对9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累积生态风险、锻炼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与大学生运动拖延四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累积生态风险能正向预测大学生运动拖延(β=0.612,t=23.28,...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研究体育锻炼的中介效应。选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LBU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RARS-3)对7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情况不佳,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两个变量中,男生和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学习倦怠情况优于女生。学习倦怠和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显著性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显示,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和体育锻炼的回归效应显著,学习倦怠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对自我效能感回归效果显著,体育锻炼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占总变量的7.00%。SEM模型拟合度适可,验证了体育锻炼在学习倦怠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探讨道德认同、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影响,检验多重中介模型适配性。采用道德认同的内在化分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的自我定向分量表、体育道德推脱量表和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量表,对1537名大学生(年龄20.42±0.532岁;男874人,女66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F=76.668),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对偏差行为的正向影响分别显著(F自我定向=186.899,F道德推脱=137.076);在道德认同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时,自我定向、道德推脱分别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二者的多重中介效应也显著,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8.10%、5.04%和9.88%,即: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占总效应的53.02%。结论:道德认同是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心理特质,自我定向、道德推脱是诱发体育学习偏差行为的前因要素;道德认同既可以直接的方式改善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差行为,还可以通过抑制道德推脱机制来缓解自我定向,进而有效避免产生体育学习的偏差行为。本研究可为防范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诸多潜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15-419
目的探讨锻炼投入在锻炼动机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 2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锻炼动机量表简化版、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自评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锻炼投入的活力坚持在锻炼动机和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β=0.49,p<0.001),锻炼投入的专注满足(β=0.32,p<0.001)、价值认知(β=0.19,p<0.001)、参与自主(β=0.19,p<0.001)在锻炼动机和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力坚持、专注满足、价值认知、参与自主。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996-1001
目的考察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的关系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为探讨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青少年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r=0.308,p<0.05)、自我效能感(r=0.207,p<0.001)呈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07,r=0.098,p<0.05),自我效能感在锻炼强度与学业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与学业自尊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1)中学生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其学业自尊水平,但不同等级的运动量,不同体育能力的中学生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存在差异。2)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讨教练领导行为与大学生运动员的自主需要(包括能力感知、自主性和关系感)、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和内容:运用3个量表测量282名大学生运动员,利用SPSS13.0、LISREL8.53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教练领导行为通过能力、自主性和关系感等自主需要间接影响运动员内在动机的路径。结论:能力感知、自主性和关系感对体育内在动机有显著影响;4种教练领导行为能通过能力感知、自主性和关系感等中介变量,间接预测大学生运动员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对5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余暇体育锻炼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β=0.065,p<0.05),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β=0.314,p<0.001);2)积极心理资本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73,95%CI[0.164,0.379]);3)多群组分析发现,男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积极心理资本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男β=0.409,p<0.001;女β=0.232,p<0.001),男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β=0.100,p<0.05),女生余暇体育锻炼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54,p>0.05)。结论积极心理资本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对男生群组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女生群组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