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出生时难产,曾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三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到医院检查过。后来他总算开口了,但说得极不流利,而且讲的每一句话都好像经过吃力的考虑后才说出来.到九岁入学时还是这样。上学后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智力迟钝、不守纪律。老师甚至毫不客气地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来不会有出息!”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交往。  相似文献   

2.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 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 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 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 ,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 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新年里,儿子给我的祝福竟然是:“祝你每天都不会被老师批评!”当时,我觉得很好笑,就随口说:“妈妈现在没有老师管了,你再想句其他的话说。”谁知儿子接着又说:“那么祝你每天都不会被领导批评!”儿子过年后七岁,在幼儿园上大班。他性格有点内向,不惹是生非,也不会察言观色,各方面能力一般,属于班中的中游分子。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我觉得儿子是个既平常又挺不错的小男孩,特别是他大方和爱关心人的品性,也得到过老师的肯定,想来在老师眼里也不会是一根“不可雕的朽木”吧。我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餐时都要问他,今天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每次他都抢着先说开心的事。所谓开  相似文献   

4.
每次美工活动时,总会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我不行”,还有的孩子看老师快走到他(她)身边时马上用手或身体盖住,不让老师看,载磊就是其中的一个。其实,他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他的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并跟你讲道理,可就是一到美工活动时就犯愁,特别在老师面前总是不敢下笔(或动手),有时还放声大哭。安慰他、鼓励他效果都不佳。今天的美术活动是用旧挂历纸撕蝴蝶,小朋友们探索、讨论后,都纷纷动手撕自己的“蝴蝶”。当我来到戴磊身边时,他却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蹲下来…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画饼干的活动中,一位男孩只在画纸上画了许多方形,一块饼也没画.当老师走过来时,他连忙把画捂住,很明显知道自己"画得不好".而坐在旁边的女孩立刻告诉老师:"他不会画饼干,他什么都不会."如果此时老师只一味地鼓励"你画得很好嘛……"作用并不大,说不定会让他更难堪.所幸老师是位懂心理的老师,她随意地说:"不会画饼干可以画别的东西,饼干罐子、包装袋……都能画呀!"听老师这么一说,男孩捂着的手放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有所发现地说:"这是罐子,用来装饼干."老师及时夸奖了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想象,引来其他孩子一阵赞叹.  相似文献   

6.
我儿子上学校体育课在跳木马,老是跳不过去,老师说他可能是胆量问题。我们和老师都鼓励他,而且保证不会有安全问题,可是他就是不敢跳,最多坐在木马上。老师在学校不可能单独总指  相似文献   

7.
李老师在班主任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介绍说:“担任五(1)班班主任之前,原来四(1)班主任冯老师就告诉他说:‘班上有一个最懒做作业的学生,作业+次有八次不做,老师对他进行重罚、批评。投诉其家长,都没有凑效,都拿他没有办法,一个班就是因为他一个人成绩不合格,评不上文明班……’”我接这个班教了一个星期,发现他仍然不交作业,这印证了冯老师的话。但是,也发现他很有个性,我不能再用冯老师这种“高压方法”强迫他做作业,而是以“表扬”的方法,治他的“懒病”。有一次.他又不交作业了,我不是批评他,而是耐心辅导他做作业,在分数上有所提高,给他尝到做作业的甜头,还表扬他:“某某同学很聪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会做了,真聪明,如果他继续努力,成绩会提高的。从此以后我都是这样鼓励他。又有一次,我辅导他完成作业后,我又写一封信给他带回去给家长,他爸爸看完老师写来的表扬信,高兴地说:“阿强,老师在信中表扬你,说你近来上课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而且会做作业了,很有出息,老师佩服你。”爸爸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也相信你会把学业学好,不会令爸爸失望的。”当听爸爸说完这封信后,他控制不住内心的内疚,终于大哭起来对爸爸说:“对不起,爸爸,我知错了。”  相似文献   

8.
左手和右手     
一所小学里,老师每次提问,一个学生总是举手,可是当老师真正让他回答的时候,他却答不上来。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会还要举手,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  相似文献   

9.
听课杂感     
李霞  徐吉志 《师道》2005,(1):36-37
一次,笔者在一堂数学观摩课上遇到了这样一处情景:老师让学生做练习,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孩子怎么也不会做,老师显然没注意到他。旁边一位听课的老师俯下身子轻声教他。他的同桌马上说:“老师,不用教他,他是弱智!”“你教他他也不会,他数学只能考10分!”再看这孩子,竟是一脸的漠然。  相似文献   

10.
案例 罗女士的儿子嘉嘉快7岁了,上小学一年级,学东西老是忘。老师教他加减法,7+8=?他通过数手指头才算出来,老师让他把结果直接记住,可过不了多久他又忘了;妈妈教他认钟表,几点几分老是不会,无论给他说多少遍;近几天教他人民币知识,“1元+2角=几元几角”他都不会,告诉他答案后,再问“1元2角:几元+几角”又不会了。其实嘉嘉并不笨,  相似文献   

11.
晓军的妈妈是哭着来咨询的,她一直说“你们救救我的儿子吧”。经过仔细交谈才知道,她的儿子晓军在阅读的时候有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老师要求默读的时候,他总是要读出声音来,为此被老师批评过若干次,说他干扰课堂纪律。妈妈说他不听老师的话,晓军委屈地说:“如果不让我读出声音来,我就不会读课文,这可怎么办?”在家里读课文的时候,妈妈还发现儿子读着读着就不知道自己读到哪里了!有的时候,读完课文合起书本,妈妈再问他都读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连时间、地点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想不起来。这让妈妈更生气,总认为儿子…  相似文献   

12.
乐吧     
厉害的老师 我有一个学医的朋友,有次考试就他一个人还没交卷,老师急了就催他赶紧交,他说他不会做就死活不交。老师问他有没有带小抄,他说带了。老师大吼道,那还不赶紧拿出来抄!他恍然大悟赶紧把小抄拿出来准备抄,就在这时,老师理由充分地把他的试卷收走了,留下他呆呆地看着。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2-103
问:我的孩子10岁,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就比较淘气,但是从来不会惹是生非。但是最近学校老师和小区里的孩子的家长都反映,说他总是和比他小的孩子打架,结果当然就是他打人家。我听了特别生气,对他说不能打弟弟妹妹,但是他不听,还反问我:凭什么我就要吃亏啊?他打我我就打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对不起     
对不起扬扬是个长得又高又大的男孩子,遇事经常用拳头解决问题。老师说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扬扬认为打了人只要马上说对不起,就能得到小朋友的原谅,老师也就不会批评他了。这天,孩子们正在活动区游戏,慧慧忽然喊了起来:“扬扬又打我了。”吴...  相似文献   

15.
吓死我啦小宇今天中午,语文老师喊我到讲台上去。老师问我:那天我带来的那根黑色的棍子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吗?我说我不知道,他说是电警棍。然后,他又将小承和阿健喊上来。老师说我们几个经常不写作业,让我们三个讨论谁当代表被电一下。还说那根警棍的伏数不高,也不会电死  相似文献   

16.
徐静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24-126
<正>下课后刚回到办公室,就听六班的张老师哭笑不得地说:"昨天布置的作文小阳一个字也没写,问他原因,他说‘不会写",同桌小丽也说‘小阳从来不写作文,他根本不会’。听完小丽的话,小阳竟毫不在意地说:‘他们都说我不会写,时间长了,我也认为自己不会写,就写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记得去参加一次教研,正好坐在生后面。课堂上老师讲得十分投入,生听得也很认真,举手积极。这时坐前面的一个小男孩举手了,另一个子靠着椅子,懒懒地说:“老师不会你的。”看来这个小孩已经很有经了,而那个孩子还是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果然没叫他(当然原因很多)。他丧气地把手放了下来。我想:假如这时老师请了他,那他该多高兴!他可以大声地说:“老师是会叫我的!”但现在他只能想“老师的确不会叫我”的。这样的次数多了,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那样天真地高高举起手。不管学生的基础有多大的不同,老师的“偏心眼”也是导致“暂差生”自卑心理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画饼干的活动中,一位男孩只在画纸上画了许多方形,一块饼也没画.当老师走过来时,他连忙把画捂住,很明显知道自己"画得不好".而坐在旁边的女孩立刻告诉老师:"他不会画饼干,他什么都不会."如果此时老师只一味地鼓励"你画得很好嘛……"作用并不大,说不定会让他更难堪.所幸老师是位懂心理的老师,她随意地说:"不会画饼干可以画别的东西,饼干罐子、包装袋……都能画呀!"听老师这么一说,男孩捂着的手放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有所发现地说:"这是罐子,用来装饼干."老师及时夸奖了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想象,引来其他孩子一阵赞叹.待活动结束时,教师  相似文献   

19.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聊天,问他原因。“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证明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不会,你举右手。”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有起色。…  相似文献   

20.
我儿子上学校体育课在跳木马,老是跳不过去,老师说他可能是胆量问题。我们和老师都鼓励他,而且保证不会有安全问题,可是他就是不敢跳,最多坐在木马上。老师在学校不可能单独总指导他一个学生,我们做家长的在家里怎么帮助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