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地县两级党委机关报的宣传基调应突出什么?让谁唱主角?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我通过30多年办地区和县报的实践,认为,地县党报的宣传基调应是“农”字调,让农民群众上报唱主角,是理所当然之事。 地县报让农民唱主角,是贯彻落实以农业为基础方针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要不要坚持农业为基础,怎样才能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这是关系到改革成果的巩固、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以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战略问题。作为地县委机关报,要认真准确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那就必然地要突出“农”字,让农民上报唱主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确立,人民群众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宣传为主的农民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读者的要求,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农民是农民报的“上帝” 一张报纸必须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是报纸的“上帝”。这是因为,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既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基础。 农民是农民报最大的读者群,这本来是确定无疑的,可近几年有些农民报却出现了一种“弃农”、“嫌农”的倾向:在报纸上,“农民写、写农民”的东西少了,真正让农民关心的报道也不多;有些农民报干脆更名为“经济报”、  相似文献   

3.
地县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工作应以关注农村、关爱农业、关心农民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服务好“三农”。然而,目前的现状却令人忧虑:离“三农”最近的地县级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离农村越来越遥远,与农业越来越生疏,对农民越来越陌生。农民听广播、看电视不是信号差,就是节目不对路。笔认为,地县广播电视对农宣传要跨越思想障碍、节目创新和情感交流三道坎。  相似文献   

4.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并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形势下,三农报道也因此成为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重头戏”。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抓好“三农”报道,让“三农”问题唱主角,真实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鼓与呼,这是摆在党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二十余年来,我国的省级农民报经历了从“无边落木萧萧下”到“繁花似锦满园春”,又回落到“千红万紫尽漂流”的悲欢历程。面对接踵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岁月,如何顺应时代变换,着力改进和提高省级农民报宣传工作,让“农”姓报纸真正成为农村报刊市场的“亮点”,无疑是摆在报界同仁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职工是企业报最基表的读者,企业报理应面向职工,为职工服务。然而,“让职工在企业报上唱主角”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却收效甚微。其原因当然是很复杂的,但只要下决心去做,有些问题也不难解决。近些年,有不少企业报在这个问题上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实践告诉我们,“让职工在报纸上唱主角”的方向是对的,但究竟怎样“唱”,又怎样才能“唱”好?则大有文章可做。今天本刊登载的这一组报道,也许对企业报的同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地县报要由农民唱主角王永祥编者按: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长远来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鉴于此,中国的地市县报应该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问题的宣...  相似文献   

8.
最近两年,农村经济发展碰到了一些障碍,“蚕茧大战”、“棉花大战”、“生猪大战”此起彼伏;由“两上缴”、“肚子摇”、“扛大锹”和化肥农药供应等棘手难题引起的干群裂痕有的在加深;农村商品流通过程中农民与管理部门的纠葛也不少见。县级台(站)是处在最基层的新闻单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听众是农民,对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以及忧虑和苦恼,是袖手旁观、熟视无睹,还是参与生活、积极引导?答案当然是后者。在这些新矛盾面前,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要始终把握好宣传基调。这个基调就是我们的农村经济报道要使人民群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看到农  相似文献   

9.
广播对农节目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对农宣传阵地,各级电台都有各自的品牌和成功的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节目的创新,将政策引导、农技服务、维权、娱乐等融入新的节目形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服务功效。嘉兴台对农广播频率,自2000年4月开办至今,始终坚持“一切为农民服务”,突破了传统对农节目的老套路,推出了富有创意的主打栏目《阿秀嫂的家常话》,把节目办给农民听,让农民唱主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历时5天的全国大型企业报第五次经验交流会,于11月1日下午在连云港市结束。会议总结交流了企业报贯彻“两为”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报纸的立足点放在基层、生产第一线,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让广大职工群众唱主角,搞好新闻改革,加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经  相似文献   

11.
吴立 《传媒》2003,(8):51-51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百舸争流的态势,企业报该如何坚守阵地,有所作为? 盘点和梳理新疆铁道报这些年的工作,有许多教训、坎坷,也不乏收获和感悟。其中最重要的、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报必须紧贴企业的生产实际,紧贴群众。唯有此,方能在企业中立足,在职工中立足,在报林中立足。让职工在版面上唱主角 12年前,“让职工在版面上唱主角”的通栏大标题第一次在新疆铁道报出现。报社的举措得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领导的认同。从那时起,“职工是报纸主角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高丹莉 《当代传播》2008,(1):114-115
当下的大众传媒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还很不够,应充分发挥其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大众传媒对农传播要坚持和实践"三贴近"原则,要让农民唱主角,要构建多层面的对农传播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6日,湖北农民报将“月末版”改为“周末版”。农民报的周末版该如何办?应不应该更有“农”味儿。湖北农民报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湖北农民报从办“周末”开始,在策划、组版、编辑,乃至各版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以及稿件的采编上,都注意体现“农”姓特色。一版主要刊登农村读者喜爱的,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报道。它的骨干品种——“周末大特写”,围绕农村读者关注的人物、事件和热点问题下笔。二版的“五色土”,通过各种有见地、  相似文献   

14.
陈昌清 《青年记者》2016,(23):124-125
在数字化大潮的迅猛冲击下,曾经盛极一时的纸媒似乎正步入“寒冬”.面对这一现实,一直在纸媒中处于弱势的“农”字报的明天在哪里?有人说,网络化对乡村的渗透有“滞后效应”,对“农”字报的影响会有段“时间差”.这一说法在实践中似乎也得到印证.放眼全国,“农”字报面对这股报业“寒流”仍保持表面上的平静.笔者在“农”字报深耕十多年,已察觉这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站在这一时代节点上,“农”字报人应迅速把握“时间差”,加快转型步伐,早转早主动,迟了就被动.如果不动,冬天也会很快到来.“农”字报未来该如何转型?笔者认为,做“联通城乡”的桥梁和使者,是“农”字报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若顺利转型成功,它们将迎来一片新的“蓝海”.  相似文献   

15.
华北石油报的特色是什么?是华北石油这个特大型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个性,即浓郁的“油味”。华北石油报依附于华北石油而生,依赖于华北石油而长,华北石油是其根基,是其立身之本。华北石油报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必须以华北石油新闻为主打新闻,让华北石油新闻唱主角。也就是说,华北石油每天发生的大事要及时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有9亿是农民,如何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不但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电视人也应义不容辞地为农民致富出一把力。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入世后,农业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农报道,精心开发农村市场,已成为各级电视台的一项重要宣传任务。如何办好对农宣传,打造"农"字号节目品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很重要,也很好。“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怎样搞好农民报的精神文明宣传?”这个问题提得很及时,富有时代气息,确实是当前需要很好解决的问题。现在我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精神文明的宣传是报纸宣传长期的重要任务;再一个是农民报如何搞好精神文明的宣传. 精神文明是报纸宣传长期、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对改革的成就作足够的估计,对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对改革关键时期的困难和矛盾作充分的精神准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按照中央的决策,艰苦创业,渡过改革的关键时期,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这是当前整个舆论宣传的基调,当然也是报纸、通讯社、电台等新闻单位的宣传基调。为什么现在要提出宣传基调的问题? 现在提出宣传基调问题,是不是意味着前一段宣传的基调出了什么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宣传出了什么偏差?如果是这样考虑问题的话,那就难免把提出宣传基调问题理解为一种“纠偏”,甚至误以为是“政治气候”又有了什么变化,又要“收”了,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宣传基调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问题。十三大前,特别是十三大以后,我们的宣传就有基调,那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尽管当时没有用“宣传基调”这个词,但实际上它是存在的,得到贯彻执行的,并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至于现在提出的宣传基调,是针对我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进  相似文献   

19.
山西运城有一张以果业为龙头的果农报 ,每周四开四版。由于它立足于果业发展 ,以为果农提供果业信息、传授务果技术、解决果农疑难为己任 ,又通俗易懂 ,价格便宜 ,办得很是赢人。农民称赞它“为农民说话 ,让农民说话 ,说农民的话” ,是“无围墙的农大 ,不见面的老师” ,“农民看得懂 ,订得起 ,最管用” ,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姓农的报纸”。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也评其为“山西省2001年度一级报纸”。果农报之所以那么受欢迎 ,是果农报人心里有农 :他们大部分时间泡在农村 ,多渠道和农民交朋友 ,农民心里想啥 ,地里干啥 ,手里缺啥…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三年前,有人邀请宜兴报加入农民报协会,我们至今没有同意加入。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敝报不是‘农民报’”!按理说,全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作为基层的一张县市报,编辑方针应该突出农村、农业、农民,把县市报办成“农民报”。那为什么宜兴报就要“例外”,公然宣称自己不是农民报呢?当时,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城乡差别来看,城乡互相溶合、互相渗透,城乡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由于苏南地区乡镇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