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程序分流功能,适用刑事和解的阶段越早就越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刑事和解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彻底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因此,刑事和解制度应被允许适用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以及执刑的各个刑事诉讼阶段。刑事和解制度应当和刑事诉讼程序形成密切衔接、协调配合的机制。但是,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应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极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在唐代臻于成熟。保辜制度的目的在于确定伤害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具有对受害人进行保护、对加害人赋予悔改机会以平稳修复社会关系的深层内涵,从某种意义上其与当代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目的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唐代保辜制度理念,可以从扩大适用范围、增加审查起诉阶段观察期、加大司法机关参与力度、实行执行阶段保证人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制度以恢复性司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责令加害人对被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表明其人身危险性的降低,进而获得法律的从宽处罚。刑事和解制度兼顾了被害人、加害人和国家利益的维护,与"私了"和"花钱买刑"存在本质区别。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按照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执行。  相似文献   

4.
赵晶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5):60-63,82
在征诸传统法文化以论证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正当性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对史料进行片面解读与过度诠释的情况:如未妥善解决中国古代的刑事与民事的区分问题,从而有混淆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之嫌;又如过度诠释保辜制度,因为无论是从该制度见诸记载的最早文献出发,还是立足于作为传统法典代表的《唐律疏议》及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的案例,皆无法推出保辜制度与刑事和解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法通常被称作“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所以法制史研究的目光也通常投向刑法,而对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刑事和解制度却着墨甚少。近年学界热议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建立有无必要,如果构建是拿来主义还是本土化。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建构刑事和解制度,完全可以接受传统法律文化的给养,寻找其本土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制度,无论在民间习惯中还是被国家法确立后,对于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族和彝族自古有刑事和解的习俗,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独特的优势。其中,藏族和彝族刑事和解制度源远流长,当代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贯彻刑事和解,对化解矛盾和恢复社会秩序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制度是当今世界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措施。基于刑事和解在公正和效率方面的双重价值,应当对此制度进行合理化的借鉴,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罪刑均衡原则与刑事和解制度均体现正义与预防犯罪的需求,而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在于实现罪刑均衡,最终达到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刑事和解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刑事和解制度要遵循罪刑均衡原则,以防止出现罪刑失衡,不利于公平正义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仅在未成年人犯罪范围内规范了较为全面的量刑调查制度。确立我国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量刑调查制度对实现刑事和解的目的与价值,保障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就有必要对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量刑调查制度适用范围和调查内容予以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是孕育于西方社会恢复性司法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刑事犯罪解决的方式。目前,刑事和解法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被移植和实施,因而成为我国目前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关注的重要焦点问题而大加探讨,然而大多数学者从刑法本身的角度来研究,因而也有必要从刑事和解法律制度构建的伦理价值、潜在的道德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三个方面进行审视,以促进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以意思自治原则为理论基础的执行和解协议制度应体现公正与效益的价值理念,但我国的执行和解制度却有着内在不能反映这些价值的结构性缺陷,效力也缺乏刚性保障.通过对执行和解协议的法理分析、针对一些学者主张执行和解协议诉讼制度提出了异议,认为我国目前建立执行和解协议诉讼制度是不适应我国现在司法现状的,提出了将来建立执行和解诉讼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执行和解是化解"执行难"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受到执行法官和当事人的广泛青睐,并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让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尽量促成执行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认真履行,成为当前法院执行机构共同追求的工作目标。在新民事诉讼法修改背景下,对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恢复性司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刑事司法、尤其是青少年刑事司法的国际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刑事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刑事诉讼中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对借鉴恢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解是目前我国处理刑事案件的一种新兴创新手段,但很少涉足重罪领域.鉴于我国目前尚未对此做出明确立法的情况下,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刑事和解,尤其是重罪和解的尝试.遵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限制性的引入和解制度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呈高发态势,让未成年犯回归社会,为跌落犯罪泥潭的未成年犯打造重启人生的钥匙,对未成年犯是意义深远的,而从刑事执行制度方面来矫治未成年犯,让他们回归社会则是有效的.但是我国未成年犯回归的刑事执行制度尚未建构起来,目前的未成年犯的执行制度仅仅是刑事政策的初步制度性尝试,仍存在着缺乏专门属于未成年犯的执行方式,执行体制分工不合理,缺乏具体操作性规定等缺陷.因此,我们应努力探寻其本质,借鉴国外关于未成年犯回归的执行制度的规定,构建我国未成年犯回归的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吸收和参照西方的辩诉交易的过程中,在司法领域进行了创新,创制了刑事和解制度,并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实际上,作为过失犯的交通肇事案件成为和解的主要适用对象,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对其适用界限的不明晰,使得全国各地的适用范围不一,分析其原因,则是由于各地的经济状况及其加害人的经济状况不一。本文作者通过对广西昭平县的交通肇事案件发生后的刑事和解适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本文,希望对交通肇事案件发生后的刑事和解适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对刑事立法、司法和刑罚执行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是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小,酌定不起诉无法真正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增加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特指其在刑事司法中执行法律的活动,在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实践中,存在滥用刑事执法权的现象,我国现行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质量监督机制主要通过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和检察机关外部监督的方式实现,但现行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由于监督不力出现的执法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刑事执法质量,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变并从内外两个方面完善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质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为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与契约理论;其案件类型不应仅限于轻微刑事案件、未成年犯罪案件及交通肇事案件等;应从和解前提、和解原则、和解主持、和解启动、和解运作、和解履行、和解监督及和解反悔等角度进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与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