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伴  李延喜 《科研管理》2010,31(6):144-150
摘要:本文以2006-2008年59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管理者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董事会人数、未领薪酬董事比例、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董事持股比例、监事会特征、高管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2005-2008年间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方式与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关系,并基于民营与国有样本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董事会特征方面,高管变更对全部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董事会规模与国有中小企业成长性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国有中小企业成长性显著负相关,其他变量对中小企业成长无显著影响;(2)高管激励方面,管理层持股对全部中小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高管平均薪酬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影响,但是对国有中小企业成长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激励敏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息  杜玉鹏 《软科学》2009,23(11):92-95,113
以2004年为研究窗口,筛选出沪深两地100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04~2007年四年年度财务数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选取大股东持股比例、薪酬委员会、高管持股和独立董事制度四个特征,考察了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敏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年度效应之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持股与高管薪酬敏感度负相关,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可以减轻委托代理关系,降低薪酬激励的水平;薪酬委员会制度在薪酬方面相比于独立董事制度更相关,薪酬委员会设立可以提高薪酬敏感度,而独立董事与薪酬敏感度没有相关性,这似乎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尚待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4-2019年中国388个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董事会特征对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硕士教育程度以上占比、技术背景董事人数占比、技术董事薪酬激励、独立董事占比等对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董事会中女性董事占比对研发投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各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与日俱增的金融风险。利用2015—2017年103家城商行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对地方政府持股的制衡无法降低城商行非系统性风险;高管薪酬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城商行的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只有较大比例地提高薪酬才能明显地降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董事会人数的扩大有助于降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一味地增加独立董事人数并不能为降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带来帮助。根据实证结果,城商行有必要对高管进行激励,同时要适当扩大董事会规模,但不必刻意增加独立董事人数。国家应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商业银行,使城商行的股权分配趋于合理,同时应合理安排产权,完善了产权结构方能对治理结构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烨  李凯 《预测》2005,24(4):12-15,25
独立性被假设为独立董事存在价值的基本约束条件。如果为保证其独立性而不给其支付报酬,又会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称的原则相矛盾。本文试图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及其作用的分析入手,得出我国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对其独立性还没有构成损害的结论。最终,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独立董事薪酬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尽管前期研究大量探讨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但两者关系的传导路径和情境机制却鲜有研究涉及。鉴于此,本研究以高管垂直薪酬差距为中介变量,董事会规模为情境变量,重新审视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利用中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11-2016年的经验数据,本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刺激效应”;第二,高管垂直薪酬差距在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两者关系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第三,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高管垂直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将随之增强,但董事会规模对政府补助与高管垂直薪酬差距两者关系无显著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完善文献对政府补助作用于研发投入的路径与后果的认识,对中小企业调整高管团队薪酬结构和完善董事会治理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市高新企业高管薪酬及其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新企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薪酬是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的主要激励手段,高管人员的薪酬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对上市高新产业企业的高管的薪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对上市高新产业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公司的规模、业绩、公司所处的经济区域以及公司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其中,公司的规模对高管的薪酬的影响最大。对高管的持股比例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公司的规模、业绩及公司的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的比例、监事会规模并不影响高管的薪酬。高管的薪酬和公司的业绩显著正相关,高管的薪酬水平、持股比例和高管的薪酬差距明显影响着公司的业绩。本研究证实了高新企业高管薪酬的效应,建议对高新企业高管人员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的业绩为驱动的薪酬制度,在规范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股票期权计划,适当提高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进一步完善高新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堪称中国证监会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所推出的最重要的举措.其目的是凭借独立董事自身的知识优势和专业优势,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掺“沙子”,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以改变普遍存在的因“一股独大”进而“一股独霸”所导致的治理失效问题,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现状,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本身、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和履行职责的能力、责任追究机制、薪酬制度及我国的金融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这种现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经营模式下,屡屡爆出的高管薪酬问题依旧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高管利用自身权力影响董事会,制定利于自己的薪酬政策,甚至与董事合谋“自定”薪酬,从而获得寻租.选用沪深两市500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 19.0对公司治理、自由现金流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公司层面及宏观层面对如何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控制自由现金流及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维琳  李琪琦  向锐 《软科学》2011,25(5):142-144
以2004~2006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经实证发现,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董事会频率对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领导结构对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异地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出勤率对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631家企业集团2005年的数据,对中国企业集团中董事会特征与总经理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中国企业集团上市成员中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连锁董事比例与总经理报酬之间在企业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中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2)持股董事比例与总经理报酬之间在子公司中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3)在子公司中薪酬委员会的设置有利于总经理报酬的增加。而企业集团董事会的其它结构特征包括下派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内部董事比例以及董事会规模均与总经理报酬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集团中,无论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董事会治理效率都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3.
黄庆华  张芳芳  陈习定 《科研管理》2019,40(11):257-265
本文在控制高管长期激励的基础上,研究高管短期薪酬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并探讨了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外部监管力度更大,高管短期薪酬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通过合理设计短期薪酬激励高管成为更优秀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4.
黄庆华  张芳芳  陈习定 《科研管理》2006,40(11):257-265
本文在控制高管长期激励的基础上,研究高管短期薪酬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并探讨了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外部监管力度更大,高管短期薪酬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通过合理设计短期薪酬激励高管成为更优秀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5.
试图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决策过程。利用中小企业板112家上市公司的资料,实证研究发现,不仅诸如公司规模、地域、高管人力资本等因素显著影响高管薪酬,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高管内部社会资本亦对其薪酬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刘美芬 《科研管理》2019,40(5):233-243
创新绩效是衡量一个企业创新水平的有效标准,高管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高管政治联系不是直接作用于创新绩效,而是借助于董事会治理行为。本文构建了“高管政治联系→董事会治理行为→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对2009-2013年我国深市民营上市公司3065个有效观测值采用非线性检验方法验证董事会治理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政治联系和董事会治理行为呈非线性倒U型关系;董事会治理行为和创新绩效呈现非线性对数关系;在高管政治联系和创新绩效间董事会治理行为具有非线性中介作用。本文研究对民营企业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效率以及政府制定监控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显示:中国百强上市公司治理中其“董事会责任”的治理水平有所下降,其得分之低,以及与2005年相比处于下降趋势,值得特别注意。在运用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价值前100名的数据资料,从董事会治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找出董事会治理结构中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如何改善董事会治理结构和如何提高公司价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 how outside directors on supervisory boards influence innovative activities of the firms they advise and monitor. Based on panel data on the largest German companies,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shows a positive influence of external executives on innovative firm performance, measured by patent applications.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outside directors from innovative and non-innovative companies reveals that only outside directors from innovative firms increase patenting activities at the firms they advise and monitor. This effect increases with the technological proximity between the appointing firm and the outsider's home firm. Outside directors from non-innovative firm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ointing firm's innovativen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ternal executives with an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can provide valuable specific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o the bo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