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传媒“3·14”事件报道的选择框架与意识形态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4日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打砸抢烧事件,是2008年3月份西方媒体对华报道最为关注的议题。自"3·14"事件发生后,大量的西方媒体的报道引发了中国公众的巨大民族情绪,对西方媒体所标榜的客观性、真实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到底西方媒体在此次西藏事务的报道中,呈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媒体对华歪曲报道看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4日,我国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事件发生后,西方许多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密切关注。多数媒体进行了比较客观理性的报道,但也有少数西方媒体,有些还是有世界影响的西方主流媒体,在有关报道中无视事实,违背新闻最基本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或道听途说,  相似文献   

3.
关键事件意指能够影响新闻业运作模式,甚至可以动摇新闻业在人们心目中形象和地位的事件。这一概念肯定了新闻业的“不确定性”,即新闻业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在重要的阶段或时刻发生某种转向或是变化。新冠疫情也被西方新闻学界视为影响新闻业的关键事件之一,在疫情期间,新闻业的生产模式与其社会意义都发生了显著转变。本文通过使用“职业角色、新闻生产和新闻合法性”框架对西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透视西方新闻业在关键事件中发生的转变。尽管由于语境差异,中西方新闻业在新冠疫情中的变化可能存在些许差异,但全球新闻业的共通性又可以使我们通过对西方新闻业变迁的解读,重新审视中国新闻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境遇和变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透过前不久发生在科索沃的那场世纪末热战,剖析了西方大众传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及其主宰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重点包括西方舆论攻势的新动向、新兴的传播技术手段和对世界传播新格局的展望,并探讨了我国面对西方新闻霸权所应采取的宣传战略。  相似文献   

5.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20,(12):109-109
以色列一家战略研究机构专门研究重大疫情发生之后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这家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西方媒体的报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批评中国采取限制自由的方法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6.
徐艳君 《大观周刊》2013,(4):111-111
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传统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现代的中国道德教育和现代的西方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众视线     
<正>冷静面对嘈杂的西方舆论最近,有不少中国学者、专家在谈及西方媒体或公众对中国产生的种种误解时,常常用西方还"不适应"中国的崛起来做解释。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这种不适应是如何产生的,笔者认为,目前发生的不愉快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8.
国内第一部以西方新闻自由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专著《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潮》于近日公开出版。该书较为系统地梳理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思想渊源、发生、发展以及变化,从思想史的角度,以史论结合的笔触,广泛运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特别是深入到不同经典著作家和文献的理论框架内,对西方新闻自由在中世纪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理论框架中的内涵、特征以及问题进行了完全学理性的分析和评价,摆脱了以往学界对于西方新闻自由的较为简单的、…  相似文献   

9.
刘璇 《新闻世界》2011,(5):136-137
晚清时期,开明人士或因个人谋生或因国家派遣走出国门,去看看西方世界。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日记、游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付梓印行,这其中就包括对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有对西方报纸的种类、形态、内容、发行网络进行描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开明士绅对西方新闻思想同样有所评论。通过这些早期出国考察的学人、士绅、官员的传播,中国传统新闻传播事业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吸收借鉴了西方的一些新闻思想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帝国主义的炮声瓦解了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同时中国政治、宗教、文化等随之受到西方入侵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西方音乐的传入,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石莹 《新闻战线》2015,(2):39-41
经济、政治、文化随着全球化的互溶处于一种飞速发展的状态,这也促使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往来日益密切,因此中国在与西方国家互溶的过程中在思想意识、行为意识方面也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甚至某些领域因这些影响而发生了改变。我国改革开放这些年与西方发达国家互溶的发展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一个国际化发展的过程。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社会环境的飞速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消费语境中,不同国家和地方文化的互相改写说明了什么问题?某个形象、故事在不同文化中旅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特别是以往多为中国改写和模仿西方,但是《花木兰》、《功夫熊猫》和《西游记》都是西方对中国的改写和想象,如何看待西方的“中国想象”?文章便以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和日本版电视剧《西游记》为考察对象,分析在跨文化语境中西方的“中国想象”,以及中国观众对于西方改写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向世界正确地说明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远超过西方公众对中国的了解.西方公众对中国的误解甚多.2004年9月,西班牙埃切尔发生"焚烧中国鞋"事件.西方只知道,在这个拥有"欧洲鞋都"之称的小城,90%的人直接或间接依靠制鞋业生活,由于中国鞋向世界各地大量出口,连西班牙也在进口中国鞋,这里的制鞋工人因失业而发生过激行为.但很少人知道,西班牙2003年从中国进口6200万双鞋子,绝大多数是西班牙鞋商在中国生产又返销的,中国鞋商的鞋子只占其中很小份额.在这一事件中,西方公众很难获得完整的资讯.  相似文献   

14.
王旭  王松 《新闻世界》2011,(8):324-325
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于中国所发生的诸如藏独闹分裂、东突暴动等敏感性事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虽然国际媒介话语权的天平偏向于西方媒体,但中国媒体一直没有放弃对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以"3·14"、"5·12"、"7·5"事件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透视中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中国发生的几起暴恐事件引起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由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西方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难免会从自身的报道立场和目的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对在中国发生的暴恐事件的解读. 为全面展现西方媒体对华恐怖暴力事件的报道方式,本文借助LexisNexis数据库,以Chinese terrorism或China terrorism为主题检索词进行检索,和人工阅读相结合,获得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的有效新闻文本32篇,分别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12家媒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藏自治区和甘肃等地发生由达赖集团操纵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不惜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扭曲事实,编造谎言.在国际传播语境下,西方媒体所标榜的新闻专业主义容易发生变异:在国际报道中执行双重标准;政治势力的渗透是新闻专业主义发生变异的诱导因素;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它失去理性.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容易沦为发达国家对受众传播偏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发生了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也就西方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某些西方媒体使用了拙劣的新闻造假手段,发布了大量歪曲事实、充满偏见的报道,严重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原则,违反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考察西方部分媒体在拉萨暴力事  相似文献   

18.
王丛  李天舒 《东南传播》2014,(11):128-130
2014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了持刀伤人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一经发生便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许多西方媒体颠倒黑白,打着"专业主义"的旗号进行了失实报道。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研究基础,以CNN、BBC、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四家具有代表性的西方主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从素材选取与叙事结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双重标准和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民族问题的固有模式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强国内媒体建设的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莉 《新闻界》2013,(9):66-69
公民新闻的作用焦点在于媒体传播范式革变对社会发展的有益影响。而引入发展传播的理论视角,结合西方公民新闻发展的具体实况分析西方公民新闻事业的公民赋权性及存在合理性,令我们得以从宏观的关于公民新闻运动与社会、社团、个体发展的关系及其在民主体系中实际发生的普遍作用的角度,从公民新闻在西方意识形态过程中的意义来考察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08,(13):62-63
一 通过西藏拉萨和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普通中国人终于看清了西方新闻媒体在妖魔化中国方面的丑恶嘴脸.一些中国新闻从业者心存幻想,认为只要开放新闻市场,让西方新闻媒体自由报道,那么,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西方新闻记者就不会恶意丑化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