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问题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理应背负起"授艺"与"育人"的双重责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道德人.本文从当前教育大背景出发,探讨几条通过艺术教育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性教育,其中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有着其它教育科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可以更好地培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以美辅德,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艺术教育也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艺术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有质量的研究,形成艺术教育自身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使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当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下,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功利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人格修养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作为人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品格修养的提升有着别的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对目前高校加强审美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重要性的分析,对高校艺术教育提升审美情感的途径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工作与教育艺术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打造形象,牢记一个公式 学校里,从校长到老师,大家都是教育者.教育者应该有一个立体的形象,也应有它的长、宽、高.这个"长"是"长于管理",这个"宽"是"宽宏待人",这个"高"是"高风正己".  相似文献   

5.
艺术教育创新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在"应试教育"中,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一直被漠视和削弱;在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后,艺术教育仍作为一种补充和点缀,以"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形式出现.同时,艺术院校招生升温的背后,是一部分艺术特长生拜师学艺,众多学子反觉得艺术高不可攀,两者形成油水分离局面.因此,有必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以及新的方式、方法来探寻艺术教育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哲学教育的凝重,在于哲学的巨大思想力量,它为人们提供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相互关系"的"大智慧"和"大聪明".而要学习好这门科学,就必须有优质的哲学教育.笔者从哲学教育定义入手、分析当前哲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实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关键以及改革的主要途径,即从哲学课程体系、哲学教材、哲学教学方法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小学教育中,想想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一定的进步,真是几分快乐几分忧,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童心无染的孩童让人感慨万千。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小学教育教学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8.
当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时,我们的教师似乎已经遗忘了教育还应该包含着适当的惩戒,我们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脆弱得受不了任何的批评.目前,社会、家庭、学校中不少人谈罚色变,甚至有些人把"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混为一谈,影响了教育者对惩罚这一必要的教育手段的使用,阻碍了对学生的教育程度,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惩罚的必要性、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惩罚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一个老师就愿意接受他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想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喜欢,必须要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可以让老师"一呼百应",甚至"无声胜有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打动人、以充满爱的怀抱呵护人.  相似文献   

10.
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改革传统的艺术教育体制,使艺术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从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几方面音乐教育都存在有问题,艺术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结合与社会化教育等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高校班主任必须向学生实施的"几个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主任工作的对象虽然仅有几十人,但工作的琐碎和复杂程度并不亚于一个校长的工作,其中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文章着重从理论的层面探讨了高校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并向学生加以实施的"几个教育",它们是品德与理想教育、素质教育与学习教育、情感教育、激励教育、创新教育、诚信教育、常规教育和做人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这个"大科学"、"大艺术"的时代,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如何有所作为、不断作为、有大作为?文章认为,其关键在于充分认清艺术就是"呈人之美",真正明白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自觉践行校长应是善于"成人之美"之人。  相似文献   

13.
合唱艺术的教育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它的核心是人的素质教育,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培养人的合作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本文重点探讨了合唱艺术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是高职教育的"软肋",存在教育效果不理想,艺术教育功能没有得到体现的问题。本文从职业教育如何借鉴传统艺术教育的长处,发挥公共艺术教育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作用进行探讨。试图阐述传统艺术教育的理念、教育方式以及追求的效果等几方面对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借鉴作用,以真正实现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6.
孙丽 《辽宁教育》2012,(12):55-57
宁远镇小学中心校地处钢城鞍山西郊、宁远经济特区中心,是一所高标准建设的窗口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9个,学生1235人,教职工98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鞍山市首席责任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14人,小学高级教师74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中心校占地20000平方米,文化艺术长廊别致典雅;操场平坦宽阔,周围垂柳环绕,四周的草坪美如绿毯",飞向新世纪"、"书海扬帆"等塑像玲珑别致。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并形成"团结、奋进、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双语、群体、文化和艺术教育为特色,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有力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先进单位。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与艺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关于教育目的的定位经历了几坎重要的变化,逐渐从单一的"政治化的人"回归到丰富的"本真之人",这一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从这一角度看教育目的定位于"人"具有合理性,但同时又有不完善性.本文基于教育目的定位于"人"之合理性与不完善性探讨教育目的不仅要定位于人,还要明确定位于怎样的人,更要超越"成人",走向"成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汴绣的未来,无疑取决于汴绣艺人的眼界和努力.面对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汴绣企业的现实选择在于汴绣人国际心理意向的确立,以及具备相应的多元艺术审美取向、多民族视角、网络化素质.实现这一切,关键在于改革传统的汴绣教育方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其可以切实努力的有:确立学习型企业理念,实施"双元制"培训模式;汴绣专业在艺术高校的开设;汴绣教育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0.
张家 《大学教育科学》2007,5(5):109-112
对于"有没有用",有必要追问:何谓有用、对谁有用、何时有用、何处有用、是大用还是小用、是有用还是无用等问题.以这些来思考教育,就会发现,教育之"用",不仅是传授,更在于陶冶,其意义十分深远.讨论教育之用的出发点在于人,人的多种需要使教育有多方面之用,教育的地位由人的地位、而非政治经济的地位来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