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育机器人具有教学适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友好性等特点,在优化教与学方面具有很大潜能,但目前对教育机器人的功能分析仍不系统。为此,文章从用户体验视角,提出了包含表情动作、感知输入、机器人智能、社会互动等四个维度的教育机器人产品的功能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40个教育机器人产品进行了评测与分析。此外,文章还结合教学适用性和技术成熟度两个因素,从推动拟人发展、提升感知智能、聚焦真人智能、实现文化互动等角度对未来我国教育机器人产品的研发提出建议,以期为基于教育机器人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解析了智能教育应用的概念,从"计算智能+教育"、"感知智能+教育"、"特定领域认知智能+教育"三个层面探讨了智能教育应用的内涵,指出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范畴涉及技术、模式与实践三个领域。此外,文章主张打造由建设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组成的共同体,构建基于平台的智能教育应用生态系统,并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应用问题。最后,文章分析了智能教育应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机器人有关的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也转移到机器人视觉技术方面,从而让机器人也拥有和人眼相似的使用功能.文章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分拣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机器人本体及工件平台、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三大模块,对它们的结构分别进行了设计;最后重点分析了分拣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8,(1):93-99
开源人工智能系统为教育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由Google公司推出的TensorFlow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文章对TensorFlow进行了相关分析,探讨了TensorFlow的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从教育大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教学游戏和教育机器人等角度,分析了TensorFlow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TensorFlow等开源人工智能系统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落地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实施手段和应用效果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人机交互关系主要包括静态反馈、动态反馈、混合反馈三类,其交互主体本质上均以机器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面向人类智能发展的未来,增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反馈性、智慧性、迁移性特征,促进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重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生态,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本研究在归纳国内外学习者反馈素养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感知反馈、认知统合、评价判断、采取行动、情感管理、动机调控”六类核心要素,通过搭建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多元支架,构建面向智能教育应用的人机双向反馈机制模型,探讨解决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临的人机关系困境的路径,为未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在教育中的应用及现代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两大领域:智能教学代理技术及机器人教育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说明,指出了运用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对提升现代远程教育的水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智慧教育不仅是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全面转型与变革。文章结合智能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即人机物三元融合、主动智能服务与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从基础环境、智能形态、培养模式、教育生态、育人目标五个维度提出了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所在,包括拥有主动智能的教育环境、人机协同的教育智能、大规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和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面向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实践落地,提出了三点关键建议,包括建立数据无缝流转的生态体系、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高度重视专业性的教育服务,期望为智能时代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应用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师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阐释了智能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助力个性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驱动精准教研、推动家校协同等方面对教师教学的赋能;之后,文章省视了智能技术之于教师的本体隐忧、思想隐忧、技术隐忧与实践隐忧,并对这四种隐忧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教师隐忧的消解路径,即"一个教育理念的回归""两个发展方向的平衡""三大重要能力的提升""四种教师角色的重塑"。文章从隐忧消解的视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性建议,可为智能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和路径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教育机器人对人类的认知、决策、智力、情感等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并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以2014~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梳理了教育机器人的国际动态与研究热点,发现教育机器人的研究主题可划分为本体研究、设计研究、实践研究、角色研究等四个类团。随后,文章从适用对象和应用场域两个方面,解析了教育机器人的应用情境。最后,文章从需求、社会和技术三个视角,针对未来教育机器人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解决教育机器人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进一步推进教育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数据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而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是推动教学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数据要素化的属性与价值,阐释了三个层级的数据价值释放机理;接着,文章探讨了数据驱动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并设计了包含数据赋能、技术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四个要素的逻辑框架;随后,文章分析了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智能化考试、数智化评价、精细化管理等教学数字化核心场域;最后,文章提出基于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的因材施教路径。文章的研究为推动数据驱动教学数字化转型落地、破解当前教学改革中规模化因材施教难题提供了创新策略,对于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每项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形成、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特定的技术生态,信息技术尤为如此。运用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已成为全球共识,而技术间加速融合、协同创新所形成的智能技术生态是驱动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智能技术生态以教育信息的全面感知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动力,通过跨时空、跨模态、跨组织的教育教学要素重组以及各教育主体间可信、智能的合作,推动未来教育创新与变革。智能技术生态可为跨时空的教育资源配置、多主体的教育协同治理、社会化的教育服务供给以及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提供支撑,从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学活动、教育组织和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系统性、结构化地重塑未来教育样态。在此过程中,需通过技术间的赋能解决单一技术瓶颈问题,并通过优化教育治理体系规避科技伦理风险,有序推进智能技术生态的演进与未来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需求为起点,采用问卷调研和文献调研的方法,从用户视角和研究视角分析了教育机器人的需求:用户视角方面,主要归纳了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家长三类用户所需教育机器人扮演的角色;研究视角方面,从STEAM教育、身心障碍治疗、第二语言学习、社会化教育、学科教育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教育机器人应用需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教育机器人功能设计应关注的要点,以期推动教育机器人的功能完善和创新应用,促使教育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智慧教育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阶形态和必然趋势,推动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文章利用CiteSpace分析工具,选取了教育技术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六种核心期刊,对中国知网2012年-2019年间与智慧教育相关的167篇文献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和时间线聚类的可视化图谱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智慧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智慧教育理论、智慧教育环境、智慧教育技术支撑、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以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革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对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改善建议,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rving a wide range of vertical industries is maturing, which provides a possible boos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education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solving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current educ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high speed, low latency, low energy consumption, massive network capac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the 5G technology is applied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ternet of things (IoT), big data, and blockchain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upgrading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llig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eight typ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5G era, which include smart safe campus, integrated learning spaces, synchronous cyber classroom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obot learning partners, mobile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and smart e-textbooks. Then, it discusses how intellig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promotes changes in the mode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5G era from three dimensions: individual learning, collaborative group learning, and classroom-based collective teaching. At last, the framework of smart education in the 5G era i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typical applications, change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new ecosystem of smart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掀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智能化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技术与人的关系。以人工智能(AI)为驱动力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正逐步进入学校与课堂,赋能教学创新,催生了整合智能机器人的新型教学与学习生态系统。基于此,从智能机器人的内涵出发,梳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特征与教学功能;结合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审视智能机器人作为教学赋能之要素。通过计算与连接工具,探讨智能机器人助力精准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智慧学伴、智能测评、大数据教学过程管理、人机协同"双师课堂"等方面的教学应用;从教学系统变革层面出发,以智能机器人为增强要素,促进教育系统的协同与治理;支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补偿性教育技术应用,教学管理智能化,助力学校教育"智"理等;同时,结合现实提出智能机器人在教学应用中面临的五大挑战,以期为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教育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理工科专业开展专利教育,要着重抓好专利师资和教材建设,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营造专利氛围。应通过开设专利课程、鼓励师生申请专利、开设专利知识讲座等途径,利用文献检索课程、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社团、学科竞赛与科研等载体与资源,积极推进大学生专利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适当的教育、教学环境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从理论与媒体两方面支持素质教育的实施 ,从呈现教育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多样化、优化教育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优化教育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的产物 ,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与素质教育协同发展 ,将使学校教育丰富多彩 ,蓬勃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