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邮政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中国邮政是在解放区邮政和接管改造中华邮政的基础上创建的。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11月1日成立邮电部,统一管理全国的邮政和电信事业,朱学范任部长,王诤任副部长。邮电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邮电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邮电部成立后,立即着手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恢复和发展邮政通信网络,统一业务种类和资费标准,明确"迅速、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使中国邮政事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邮票说邮政     
中书 《集邮博览》2009,(10):38-41
新中国邮政组建于1949年,迄今整整一甲子。六十年来,中国邮政事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广大邮政  相似文献   

3.
八木 《集邮博览》2008,(3):12-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博物馆正以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服务于社会,在现代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走进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通过精选的邮政文物、遴选的邮票、经典的邮票原图以及珍罕的镇馆之宝,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邮政文化中绵延不绝的人文情怀。步入三层展厅,这里展示的是中国邮政历史。与电报、电话相比,邮政在  相似文献   

4.
邮政是近代社会——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起源于欧洲,与古代邮驿有着质的区别。邮政经过改革,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老式邮政、新式邮政。中国邮政是西方列强侵入的“舶来品”,与邮驿没有传承关系,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烙印。中国邮政创办于清代海关试办邮政的1878年,将1896年大清国家邮政的建立确定为中国邮政的开端,不符合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邮政来说,每年的3月20日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早在一百多年前,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办邮政的奏折上朱批"依议",由此宣告了大清邮政官局的诞生,标志着近代国家邮政的正式开办,在中国邮政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2015年3月20日,中国近代国家邮政开办119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通史》编纂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举行。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启动《中国邮政通史》的编纂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0,(10):6-6
本刊讯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为了广泛地宣传邮政在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及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万国邮政联盟成员每年都以不同的形式组织纪念活动。"情系万家信达天下"是中国邮政日的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7.
对发展集邮业务的理论思考一、集邮业务的属性集邮是以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集邮源于邮票、邮票又源于邮政通信收费方式。邮政开办集邮业务是适应社会需求顺理成章。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邮政就开办了集邮业务,是一件很有远见的举措。邮政办理集邮业务有两大好处:  相似文献   

8.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2,(3):48
集邮调查资深专栏作家戴定国为我们提供了外国邮政怎样为弘扬集邮文化和维护邮票发行事业而做的集邮调查,这无疑是中国邮政可以借鉴的经验。制订计划须从调查研究入手,发行什么题材的邮票?怎样发行邮票?供应者最好还是吸收消费者的意见。当前中国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个性化服务专用邮  相似文献   

9.
朱炳荣 《集邮博览》2008,(11):48-49
2007年,中国邮政统一印制丁亥猪年邮政贺卡"样张"计6种,含《麒麟送子》邮资信封"样张"(见《集邮博览》2007年第12期)。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中国邮政没有继续印制鼠年邮政贺卡"样张",而是部分省邮政部门为了业务发展需要,利用2007年丁亥猪年邮政贺卡印制一些"样张",连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9年6月11日,电视文献纪录片《国脉所系一新中国邮政60年》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举行。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主任蔡文波主持开机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国脉所系——新中国邮政60年》从邮政发展建设的角  相似文献   

11.
理邮 《集邮博览》2008,(10):21-2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邮政事业开始了新篇章(图1)。作为国家邮政,首先承担着邮政普遍服务的职能。中国邮政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贯彻执行"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其主要业务包括:国内、国际函件(信函、明信片)业务(图2);印刷品业务;包裹业务;以及邮政汇兑业务等。同时,对邮政局、所的设置和营业服务时间、业务项目;信箱(筒)的设置和开取频次;投递和时限等业务指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图3),都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邮票事业是在继承根据地人民邮政、邮票事业和吸收改造中华邮政、邮票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发行了全国通用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标志着新中国邮票事业的开始。为充分发挥邮票档案的作用,服务邮政改革、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将《新中国邮票发行档案选编(1949—1955)》编辑成册,所选档案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邮票发行档案(包括已发行和未发行的邮票档案),主要内容为邮票的选题、图案的选定、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等。这些档案如实地记录了当时邮票发行工作的全貌。《集邮博览》借复刊之际开始连载《邮票档案选编》。这些邮票发行档案是首次较系统、较完整的向社会公布,也是新中国初期邮票档案的解密。总之,邮票发行档案较全面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邮政邮票发行的整个过程,这一时期邮票发行档案的公开,对新中国邮政史研究、集邮学术研究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前邮票发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相信,关注中国邮票史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梁文 《上海集邮》2010,(2):39-41
《大清邮政舆图》和《中华邮政舆图》,详尽记录了当时的邮政设置和邮路,是研究中国邮政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秦汉竹简、魏晋家书、盛唐鱼符、宋元急递、朱明驿馆、大清龙票、苏区珍邮、名家画作、集成档案……我国邮政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们了解邮政文明史的宝库,她拥有近万件邮政文物、数亿枚中外邮资票品等馆藏资源。邮政文物以实物和图片形式展示了我国从古代邮驿到邮政3000多年的变迁史,无声地诠释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真正内涵。邮票与她的母体邮政相伴而生,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它记录了人类发展长河中的辉煌业绩。本刊将陆续介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邮政、邮票文物,将厚重的历史、经典的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2009,(3):5-5
本刊讯新年伊始,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对部分展品进行调整与更换。邮票主展厅系列展出了清代时期、民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发行的部分邮票;这次展览还首次展出了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区邮政发行的邮票;此外,主展厅还展出了一部介绍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史的专题邮集《飞向蓝天》。  相似文献   

16.
秦汉竹简、魏晋家书、盛唐鱼符、宋元急递、朱明驿馆、大清龙票、苏区珍邮、名家画作、集成档案……我国邮政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们了解邮政文明史的宝库,她拥有近万件邮政文物、数亿枚中外邮资票品等馆藏资源。邮政文物以实物和图片形式展示了我国从古代邮驿到邮政3000多年的变迁史,无声地诠释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真正内涵。邮票与她的母体邮政相伴而生,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它记录了人类发展长河中的辉煌业绩。本刊将陆续介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邮政、邮票文物,将厚重的历史、经典的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企业拜年卡,又名企业金卡,简称“金卡”,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以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为载体、将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背面图案缩小或取消,印刷申请发行单位提供的新内容,并交由申请发行单位自行支配使用的一种邮政用品。(以下简称“金卡”)“金卡”的产生和发展 1991年底,原邮电部在贺年邮资明信片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1993年底发行时,  相似文献   

18.
秦汉竹简、魏晋家书、盛唐鱼符、宋元急递、朱明驿馆、大清龙票、苏区珍邮、名家画作、集成档案……我国邮政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们了解邮政文明史的宝库,她拥有近万件邮政文物、数亿枚中外邮资票品等馆藏资源。邮政文物以实物和图片形式展示了我国从古代邮驿到邮政3000多年的变迁史,无声地诠释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真正内涵。邮票与她的母体邮政相伴而生,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它记录了人类发展长河中的辉煌业绩。本刊将陆续介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邮政、邮票文物,将厚重的历史、经典的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黄勇 《集邮博览》2014,(12):8-8
2014年11月18日,为期14天的"波兰邮政支持文化"邮票展览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幕。这是为庆祝中波建交65周年而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波兰驻中国大使塔德乌什·霍未茨基、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主任李高照、相关单位领导及集邮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 在致辞中,波兰驻中国大使塔德乌什·霍未茨基希望借助邮票这个重要的文化载体,能让中国观众了解波兰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促进中波人民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20.
君山茶韵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深邃的内涵也使其成为邮票的重要题材。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邮政部门都先后发行了茶文化邮票,如中国邮政的《茶》、香港邮政的《香港茗艺》和澳门邮政的《中国茶艺》等等。这些邮票在设计上各有特色,很好地渲染了中华茶文化,民族文化气息非常浓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