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有宏观与微观层次之分.宏观上,指公文行文应遵循必要性、少而精、效用、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原则;微观上,指公文行文规划的具体规定.文章对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具体差异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范铮 《档案管理》2018,(2):82-83
文章针对王茂跃同志对《机关联合行文常见问题探析》提出的几点异议阐释不同看法,认为公文中应使用规定的发文机关简称,联合行文发文机关过多时只使用主办机关名称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公文标题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有违《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3.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对联合行文的规范要求还有些困惑.文章对联合行文的发文主体、发文机关标志、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以及归档等常见病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是中央军委针对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发布的行为规则,对我军机关公文处理的原则和要求、公文的种类和格式、行文规则、公文办理、公文立卷归档和管理等方面做了规范,深化了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丰富了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时代内涵,对于加强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时,除了以上级机关的名义直接批复以外,还有授权职能部门批复、办公厅(室)通知或函复、下发会议纪要或公文批办单等多种方式。这实际是通过分道行文减少以机关名义行文,提高公文工作效率乃至行政效率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代公文行文方式多样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当前行政公文领域存在的若干热点问题,如公文制发主体资格的确定,行政法律关系对行文的制约,机关内设机构行文的控制,办公厅(室)授权行文的制作等,无不与行文方式有关。行文方式是公文发布、传递的层次与形式。当代公文制发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行文方式的多样化:正式与非正式行文并行、对内与对外行文交叉、直接与间接行文兼用、职权与授权行文共存……本文拟透过对几组常用行文方式的诠释和辨析,探讨由此产生的若干热点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以期对于依法行文以及各类公文效力的认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党政机关在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出现的文体错用问题,介绍公开征求意见与非公开征求意见的行文差异,明确各机关面向社会各界与广大民众公开征求意见时应使用通告、公告等泛行公文文体,强调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的通知不是泛行文.党政机关公开征求意见时不应使用通知,而一些越位泛行的“征求意见性通知”其实本应以“征求意见性通告”行文,应抵制通知文体出现的泛行化变异.  相似文献   

8.
詹燕 《新闻与写作》2001,(12):34-34,35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公文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行文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但不少单位和部门的办文人员由于不通晓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等规定,撰写公文时或多或少存在着行文不规范、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公正性。下面将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作些浅析以引起注意。 1、上行文没有签发人。新《办法》规定,“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姓名。”这样,一来主要领导可以对文稿进行最后的校准把关;二来…  相似文献   

9.
报告的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如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事宜、传递信息应该用函.不能为讨好对方而用报告。又如报告要逐级上报,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紧急情况下越级行文也要抄送所越过的上级机关。再如报告就是报告,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党政机关法定公文中的四个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议案和上行的意见,在对照它们的用途、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不同之处,认为以上文种在形成使用的主体、行文目的、行文时间、写作内容与要求、提出事项的适用情况和重要程度、行文规则、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