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络思维与教育主体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人是理性的动物”,将人类与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高于动物界。这大概是人类对自身界定最有影响的了,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说它就没有价值。这里所谓理性,也就是指人类的智慧性存在。故而,智慧被喻为“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人的智慧的最集中体现是人的思维,因此人的思维,特别是人的理性的思维才是人类揖别动物界之根本。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他智慧的高低,智慧是思维过程的产品。集中反映人类思维积累的科学发展史,根本上也就是人类思维的发展史。 一、思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
人类精神史既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情感发展史。理性与非理性作为整体的人类精神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共同塑造人之为人的天性。本文试图循着这一思想导向,探讨作为整体的人类精神的本源、分裂以及复归的可能性,为受极端理性和极端非理性分裂的当代人类精神的重建提供一个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理性:历史传统与现实追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是人类渴望理性并且长期坚持守护的产物。历史上几乎所有大学都是在恪守自身理性与客观性的基础上,通过设法部分满足各自所属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来获得自己的合法地位。西方大学发展史表明,在现代大学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形成过程中,理性无时不贯穿于其中。现代大学这三大功能合法地位的获得分别在不同时期以不同途径出现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域。其中,恪守理性是大学发展遵循的至高原则,这也间接成为高等教育哲学思想演变的"大熔炉"。  相似文献   

4.
近代机械唯物论者霍布斯将语词符号看作思维活动的基础,明确指出语词的几何学定义是人类进行理性推理的开端,理性推理本质上是一种计算,即语词的加减运算。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揭示了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似性关系,认为人是与语言相关联的、受机械运动支配的自动装置,并强调人类可以凭借哲学这一“理性之光”阐明事物的因果关系,发展出对自身有益的结果。霍布斯的哲学观意在给出理性推理的抽象描述,一定意义上构成了符号人工智能的观念起源。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理性的角度看,异化在人类进化的特定时期,对人的理性生命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发达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从与人的同一,经历对人的异化,最终要实现向人的回归,这是教育早就“注定”了的发展轨迹,是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在教育中的体现;而且,教育与人及其生活,从最初的同一,到最后复归同一,不是无意义的循环,而是一种辩证的回归,是在扬弃了各阶段的悖理性之后所达到的更高层次上的同一,蕴含了“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技术至上思潮的冲击下,图书馆发展遇上了人文精神缺失的障碍。图书馆从诞生开始,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立足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立足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人文精神是穿于整个图书馆工作流程,渗透于整个图书馆发展史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图书馆是人文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的一条基本原理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类自身。所谓人类自身的改造,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改善人类的素质。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促进着人的素质改善的历史。然而,人的素质的变化如何反过来推动客观世界的改造?对于这个问题过去的认识是空泛的,若明若暗的。至少,人的素质的作用是被大大低估了。  相似文献   

8.
意志自由与责任承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民族是个理性的民族,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悲剧使理性成了西方人生活的普遍原则,在经过中世纪的冬眠后,理性开始了塑造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浩大工程,理性和知识成了“力”的代名词,人类借助理性和知识开始了探索和征服世界的艰苦战役,但人在展现自身“质”的丰富性而对自然进行随心所欲的征服时,自然却施暴力于人类并导向非人化的虚无,人性的复归在于担当起命定的生命重量。  相似文献   

9.
M·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他的这句话肯定了数学理性精神的价值,因为理性精神本身就是数学的核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还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哲学家们无不在为更好地理解人本身锲而不舍、奋斗不止。马克思对于人的认识与其他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是以现实生活、实践、需要、幸福四个维度为轴心来阐释人及与人有关的一切。马克思眼中的人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是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断实践的人;是有着感性与理性交织的内需的人;是为达到幸福的彼岸而不断奋斗的人。马克思人本观意蕴的四个维度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着多维的、深度的、辩证的内在和谐。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新主体教育论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二元论主体哲学和技术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教育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完整的自我的三重支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理性的樊篱 ,需要运用整体有机论的视野重新建构人的主体价值 ,把主体性理解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内在统一 ,由此确立起哲学和人类生活中的“新主体性原则”。指向于“新主体”的生成、内化了“新主体性原则”的教育即是“新主体教育” ,追求“新主体教育”是建构教育中之时代精神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现代人为自己发明的又一个“性”的替代物;作为梦幻工厂的电影,使用性同使用其它形态的人类行为一样合乎情理;但色情电影与严肃的情爱电影有很大区别,人们之否定色情电影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毫不足取。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从事绘画艺术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与信仰,更由于个性、生理、心理差异,在他们感触外部世界与揭示内心世界的时候,其方式、行为与状态更是千差万别。正是由于人类个性特质,才使得人类在具有普遍意义上共同认可美的好的,同时,也生发着多层次、多品位的个性审美趣味。而艺术创造正是艺术家们个性特质、灵感的产物。研究、揭示这种特质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将更进一步推动人类对自身的发现,从而不断深化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4.
对人意识的能动性的认识,我们只是指出它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工具理性与思维能力,忽视了人的意识中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即人的生命意义领域。正是人的意识中的这一领域的存在,人才显示出其非凡的生命力。人的生命力不是仅体现在他有怎样的理性工具装备,更在于他是有生命根基的存在。如此,他的自然存在才真正超越了动物。人的这种存在理解,才不至导致一个虚无主义的身体,不至于在人和自然、社会、他人、自己等对象之间仅仅作剑拔弩张的工具与目的性的思维与活动关系的理解。人的意义的领会以及由此具有的非占有的自我实现的感觉与意识才是人具有非凡生命力的秘密,才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5.
五位学者从伦理之维对2020年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原因与应对方法进行了思考。何怀宏重申了他所提出的“新三纲”中“生为物纲”与“民为政纲”的重要性,呼吁人以一种“道德代理人”的身份,让自然万物各得其所,政治秩序要以保障人民的安全与福祉作为根本价值和规范。付长珍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理念的天人共同体的儒家伦理,主张伦理回归身体生命的这一根本。郭淑新认为,灾疫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敬畏之心的淡漠,希望人们用“敬畏伦理”约束自己,防范大自然对人类的训诫和惩罚。戴兆国认为,人类需要改变“主道”伦理的思维模式,而采用“客道”伦理的新思维方法,以客人自居,来检视自己的行为。刘乐恒把疫情的爆发归结为“卫生”和“公共”两方面问题的交合,主张推进传统伦理与日常理性和公共理性的协调与兼融。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悲剧平衡的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当悲剧冲突与和解的一方———神,或者说超越于人的理性之上的力量消失之后,作为宇宙的外部世界丧失了与神的关联,就变成无生命的纯粹质料世界,这样的世界根本无法构成对人的理性的平衡与挑战。因为它一方面与同样作为工具的人具有"物化"的同质性,而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冲突的结果,在现实中必然演化为人依靠理性对世界的彻底征服,以致最后人性自身毁灭。西方现代悲剧的主要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与消费关系创造的丰厚实利收买了现代人,使现代人心甘情愿地把作为人类理性之一部分的工具理性泛化为人类理性本身,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一切的终极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科技的工具理性的反思和人类前途命运的焦虑,灾难电影已成为世界电影一个新的类型和潮流,它的积极作用在于把人类从"自我"中心主义的自大自恋中唤醒,回到"认识自我"的轨道上,恰当确立人在这个尚属未知和神秘的宇宙自然中的位置。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以好莱坞为主导的灾难电影是资本主义实现资本增殖,推行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策略,它以电脑特效作为技术基础,以奇观、震撼的视觉效果刺激人的感官,达到娱乐受众的目的。灾难电影以游戏的态度来看待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属于后悲剧时代的娱乐化的灾难叙事,缺乏从哲学、宗教的终极追问的角度,去反思人类所面临的苦难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技术应用一方面能够为人类造福,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认识并理智地去利用它,使其向着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社会的方面发展,是应用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达了不同的诉求,它们作为人类思维的有机统一体,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大体是和谐的。体现了和谐理性观的教师继续教育,突出强调人权观、专业观、和谐观和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与文艺复兴的其他艺术及设计作品不同,意大利的理想城市设计反映出当时一种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人们一方面高举理性与科学的旗帜,深入研究城市的实用功能与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信仰缺失所带来的灵性空虚,在理性中努力尝试建造心中完美的乐园。故而,那种根植于人性的、对现实的不完美永远说不的超现实态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理想城市设计正是这种现实与理想碰撞下的产物。本文试图从理想城市设计的精神准备、技术积累及布局特点三方面入手,分析其设计背景及艺术家心态,作为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